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普為何解雇蒂勒森國務卿?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征

  蒂勒森代表了川普外交團隊中理性主義和國際主義的那部分人,他的執政理念與主流的建制派觀點不謀而合,但是卻與以班農為首的民粹主義觀點背道而馳。

川普為何解雇蒂勒森國務卿?川普為何解雇蒂勒森國務卿?

  13日,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宣布提名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接任國務卿蒂勒森的職務。根據美媒的報導,蒂勒森並不知道自己為何被解職,他也是從推特才知道這個決定的。這已經不是川普第一次不打招呼就做出與國務卿相關的重大外交決定了。

  2017年9月30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訪華期間面向媒體公開承認美國與朝鮮就核問題保持著直接聯繫,“有兩三個管道”,“沒有放棄外交解決”。第二天,美國總統川普發推特說:“我已告訴蒂勒森---我們偉大的國務卿,試圖談判是在浪費他的時間。”這一言論不僅公開嘲諷了蒂勒森,也向外界發出了美國外交政策混亂的信號。

  隨後,美國媒體曝料稱,今年7月蒂勒森曾在國防部的一次會議上當著眾與會者的面說川普是“白癡”。針對媒體的相關炒作,川普10月10日接受《富比士》雜誌采訪時做出直接回應,“我認為這是假新聞”,“但如果他真這麽說了,我倆可以比比智商。”美國總統直接發聲否定國務卿的政策主張,並通過媒體與國務卿互諷,極其罕見。

  雖然蒂勒森後來專門在媒體發聲表示從來未曾考慮離開國務院,但業內人士估計,蒂勒森的聲明很可能是權宜之策。當時,川普的首次訪華之旅箭在弦上,此時國務卿這一重要職位發生重大變化不合適。因此,白宮和國務院都采取了“滅火”措施,消除負面影響。

  川普結束亞洲之行後,2017年12月,美國主流媒體開始流傳出川普將啟用中央情報局長蓬佩奧取代蒂勒森的消息。此後,蒂勒森一直沒有參與核心決策,而是被邊緣化到處理拉美、非洲事務。

  壓垮蒂勒森與川普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朝鮮核問題。3月8日,正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蒂勒森稱,美國距離與朝鮮直接談判“還很遠”,需要以現實的眼光清楚地認識兩國外交關係。

  但同日川普就表示,接受邀請與朝鮮最高長官人金正恩見面。次日,蒂勒森改口說,雖然美朝對話的條件尚未成熟,但美方對雙邊對話持開放態度。美國國務院消息稱,蒂勒森為川普的突然決定熬夜打電話。然後美國國務院宣布蒂勒森國務卿身體不適,取消了在肯亞的原定行程。自此,川普與蒂勒森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從歷史上看,總統如果對國務卿失去信任,那麽國務卿離職是遲早的事情。

  (一)從個人層面上看,蒂勒森很難配合川普總統工作

  蒂勒森與川普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在去年10月份達到一個高峰,二人不和其實早有跡可循。

  蒂勒森擔任國務卿是政治妥協的產物

  蒂勒森沒有為川普競選出力,也不是川普信任的外交政策顧問,他過去的經歷也和外交甚少有交集。他以黑馬之姿,最後一刻從一眾國務卿候選人中勝出有賴於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前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的大力推薦。由於在競選期間,多達百名(民主黨和共和黨)知名外交官曾寫聯名信表示將不會為川普工作,接受來自共和黨外交元老的舉薦從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川普與共和黨內“建制派”達成妥協。蒂勒森來自商界,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外交政策“建制派”。他能得到“建制派”的承認,也能讓川普的親信班農、庫什納接受,因此最終成為國務卿。他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的最合適人選,也是川普外交政策圈裡離總統距離最遠的一位幕僚。

  在日常工作中蒂勒森得不到總統的有力支持

  蒂勒森代表了川普外交團隊中理性主義和國際主義的那部分人,他的執政理念與主流的建制派觀點不謀而合,但是卻與以班農為首的民粹主義觀點背道而馳。從他上任伊始,就無法雇傭他自己選中的副手。蒂勒森選中了裡根和老布什時期資深外交官艾略特﹒艾伯拉姆斯(Elliott Abrams)擔任副國務卿,但是由於他在競選期間批評過川普,總統沒有同意對他的任命。蒂勒森想任命董雲裳(Susan Thornton)擔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但是由於班農認為她對中國的貿易政策過於軟弱,她至今仍然掛著代理助理國務卿(Acting Assistant Secretary)的頭銜主持工作,未能轉正。

  在國務卿的正式外交管道之外,總統女婿庫什納一度承擔了部分國務卿的職能,開啟了一些通過他直接聯繫總統的秘密管道。在總統的決策小圈子裡,國務卿蒂勒森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在重大外交議題的決策過程中,總統尤其喜歡谘詢身邊親信和朋友的意見,而不是征求和信賴國務卿蒂勒森的意見。

  蒂勒森與川普的職業經歷、個性與工作作風南轅北轍

  蒂勒森在擔任國務卿以前沒有外交經歷,他不但要面臨職業領域的轉換——從商業轉軌到外交領域。還面臨著身份和角色的轉換——從企業最高決策者轉型為總統的內閣部長,為總統服務。蒂勒森曾任世界上最成功石油企業美孚石油公司的CEO,身價在3億美元之上,他擔任主管時可謂說一不二,助手們對於其意見從來不提異議。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蒂勒森獲得的成功和榮譽並不亞於川普,而現在要唯川普馬首是瞻,他與總統之間微妙的心理較量,也是造成他們之間矛盾越來越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蒂勒森嚴謹,川普衝動;蒂勒森理性、川普任性;蒂勒森信守承諾、川普朝令夕改;蒂勒森做事按部就班、川普經常言行出格,無法預測;蒂勒森低調、盡量避免對媒體曝光、川普高調、每天都在“推特治國”。這樣兩位性格與行事風格完全不搭的人在一起共事,很容易產生摩擦。而且川普總統完全不顧及行政體制內工作的基本規則,經常公開反駁國務卿的意見更加激化了兩者間的矛盾。

  蒂勒森與川普在諸多外交議題上沒有達成共識

  2017年,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com)歸納出了蒂勒森的主要外交政策主張,包括敦促美國留在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TPP)中、推動美國留在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框架中、倡導用協商和對話的方式解決朝鮮核問題、維持奧巴馬時期與世界主要國家一同簽署的伊朗核協定、向韓國、日本和北約盟友傳遞資訊,美國仍是他們的堅強後盾。

  但是,這一系列主張幾乎條條都遭到了川普總統的公開反對。美國退出了巴黎氣變協定、退出了TPP、而且近期又剛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蒂勒森剛宣布與朝鮮建立直接聯繫就被川普在推特上發文諷刺,並威脅要徹底“摧毀”北朝鮮政權;川普一直威脅美國將不再“認證”伊朗遵守了核協定,美國仍然會對伊朗采取進一步的製裁措施。;川普自上任伊始就要求北約和日韓盟友自己承擔防務責任和費用。

  (二)從制度層面上看,蒂勒森無法順利開展工作

  從官僚政治和制度設計的角度來看,蒂勒森面臨一些制度性矛盾無法解決。

  國務院人手短缺、氣勢低落

  美國是兩黨輪流執政,每次總統換屆都必然導致一部分政府官員離任。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建制派”都有其智囊和工作團隊,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過渡工作得以順利展開,美國外交政策能夠保持延續性。但是,川普是一位“非建制派”的總統,他的競選外交顧問團隊主要來自軍界,而知名外交官們要不然公開聲明不為川普工作,要不然主動辭職(如前助理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其丈夫是是美國著名外交學者羅伯特·卡根),要不然被川普逼走,如美國宣布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後辭職的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阮大為(David Rank),要不然因為批評過川普而不被錄用,如艾略特·艾伯拉姆斯(Elliott Abrams)。總之,目前美國國務院留下大量空缺未能填滿,缺48名駐外大使,國務院23個助理國務卿職位中21個未能正式任命(或空缺、或暫代)。根據奧巴馬時期助理國務卿湯姆·馬林諾斯基(Tom Malinowski)的描述,“走廊裡堆滿了家具,許多辦公室是空的,整個大樓4點就沒人了,氣勢低落到了極點。”

  蒂勒森上任之後還提出要精簡機構,計劃重組國務院,削減國務院下設的近70個特使職位中砍去30多個崗位。這也招致了國務院內部官僚的不滿和抵製。蒂勒森在國務院中面臨著無法聘用自己看中的人,人手嚴重短缺,中低層官僚消極怠工等掣肘,很難有效開展工作。

  國務卿在官僚政治鬥爭中處於下風

  美國外交決策圈歷來存在這麽幾組製衡關係:國務卿與國防部長、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在制度設定上都是彼此製衡的,總統則是那個保持平衡的人。而川普團隊以來自軍界的幕僚為主,總統更加信任家人和朋友,班農在前期對川普的外交政策影響不小,後來其女婿庫什納承擔了部分國務卿應盡的義務,被外界戲稱“影子國務卿”,在執掌國務院的第一個月裡,蒂勒森缺席了川普與許多外國長官人的重要會面。

  今年,國務院和海外援助項目的預算將削減大約30%,而這部分被削減的經費卻被挪給了國防部。川普總統的言語和行為一再向外界傳遞傾向於用武力而不是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的信號。這從根本上動搖了國務卿在內閣成員內部和在國際上的地位。

  目前蒂勒森在國務院系統內部又面臨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利(Nikki Haley)的競爭。蒂勒森和尼基是國務院僅有的由總統指定的處理外交事務的官員。蒂勒森上任後沒有特別亮眼的外交成果,而尼基則在聯合國做得不錯。據稱川普與尼基的關係十分密切,國務院中層官員在蒂勒森那裡得不到需要的幫助和指示時都會去找尼基,這一點讓蒂勒森十分不悅。

  (三)從美國未來外交政策走勢上看,蒂勒森與川普政見不合

  蒂勒森與川普都是從成功的商人轉型為政客,但是兩者對於未來國際秩序以及美國在國際社會應扮演的角色卻存在不同認知。

  蒂勒森更接近美國傳統政治精英的觀點,他所倡導的美國外交政策是傳統的延續與傳承,希望維持二戰後美國外交精英們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並希望在現有的國際機制中讓美國繼續發揮長官作用。

  川普的觀點則更接近於一位“革命者”。他看到了在“兩極”和“單極”格局下建立起來的舊的國際治理機制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經費開支,卻並不能充分滿足美國對世界的治理需求。在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國際秩序從有序向失序過渡的過程中,美國的整體實力在下降,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在下降。因此,他更傾向於拋棄國際機制的“單邊主義”做法,以及在戰略上收縮防守。由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沒有必要背負那麽多國際責任,而是應該先重振經濟。

  建立一個機制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破壞它卻只需要幾天。如何在“戰略收縮”過程中不丟掉美國先輩們的政治遺產,如何維系“戰略收縮”和“保持世界長官權”之間的微妙平衡,川普需要極大的政治藝術與手腕,也需要一流的外交人才幫他實現這一目標。一位要“守住家業”,一位要“推 倒重來”,正是由於兩人在對未來世界格局和美國外交政策走勢的判斷上存在根本性分歧,才表現出來兩人間的不斷摩擦。

  川普內閣的主要幕僚們已經離職近半,今年2月底以來,白宮通訊主任希克斯、首席經濟顧問科恩相繼離開白宮,蒂勒森此番離職後副國務卿史蒂夫﹒戈德斯坦又因發表與白宮立場不一致言論遭到解職。路透社援引多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的話稱,由於和川普的摩擦日積月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和白宮幕僚長凱利很有可能在近期辭職。

  又一輪“離職潮”正在到來。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外國語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太和智庫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