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躲過了心梗,沒避開中風!醫生:抓緊中風前的6個信號

52歲的王先生是河源人,在一家企業做中層乾部,平時喜歡大魚大肉、煙酒不離身,由於缺乏運動,身體也漸漸「發福」,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得熬夜加班。

三年前就曾在加班時突然頭暈難受,到醫院測量血壓發現鋼彈170/80mmHg,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僅僅因為聽說「藥物傷肝」,王先生一直拒絕吃任何藥物。10月上旬,在家睡覺的王先生突然左胸部出現劇烈疼痛,左肩也有強烈的「酸脹感」,緊急向家人呼救後叫來120被送到醫院。

「一查發現已經下壁心肌梗死,需要立即住院,儘早開通梗塞血管。」接診的醫生表示,幸好發現的及時,在植入支架後,王先生被搶救回來。

在醫院住了1個多月後,王先生回到了家,可老習慣依然沒改,家人也勸不住,就在兩天前又發生了中風,這一次幸運沒有降臨,王先生因為發現較晚去世,這讓家人在痛心之餘,不免私下嘀咕;「住院的時候,醫生怎麼沒有發現他中風的情況呢?」

心梗後,三個月內都是中風的「高危期」

傳統的觀點認為,心肌梗死後患者的中風風險會比正常人升高,但最多持續1個月,但最近,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風險升高時間,不應該是1個月,而應該是3個月。

在對4.6萬名65歲以上的急性心梗患者心梗發作後的門診和住院調查發現,心梗在12周內腦中風的風險都有所升高,其中4周內是2.7倍,5-8周是2倍以上、9-12周是平時的1.6倍,專家風險,這主要是因為,心梗與腦中風之間有著許多相同的發病因素,也有可能是心梗形成的血栓,隨著血液到達大腦血管;甚至有可能是因為心梗後引發的全身炎症對大腦血管造成影響。

腦中風發作有先兆,但多數被忽視

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王麗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尤其是最近氣溫變化大,氣溫突然下降或者氣壓明顯變低,都很容易導致腦中風發作,雖然腦中風看似發作很突然,但其實發病前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信號流露出來,許多患者由於不了解或者不重視,才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1、一過性黑蒙:眼前突然發黑,在數秒後又恢復正常,這很有可能是顱內血流量較少或者微小血栓通過視網膜動脈造成的。

這是最容易讓人發現的徵兆之一,是因為眼動脈對頸動脈硬化、狹窄、缺血最為敏感,因此黑蒙癥狀的出現,被很多人看做是中風的最早信號。

2、一過性視力障礙:除了黑蒙的癥狀,如果好端端的出現視物模糊或者視野缺損,然後在1個小時內又能自動恢復,可能是視網膜動脈血流量減少引發閉塞的結果。

3、頻頻打哈欠:腦動脈硬化逐步加重後,管腔越來越狹窄,缺血情況嚴重,會引發哈欠連天,有數據顯示,在缺血性腦中風前的5-10天,80%的患者會頻頻哈欠。

4、扭頸手麻症:當你將頭轉向一側時,發現手指會無力,有的還會說話不清,1-2分鐘後又恢復正常,有可能是頸動脈硬化扭曲後,加重了狹窄導致的結果。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一過性的偏癱或者單癱,有的人還會說不出話來,但在休息一天后又恢復正常,這其實已經表明有輕度中風了,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6、老年人血壓波動劇烈或激增: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按時吃藥卻發現血壓依然波動異常,甚至有頭痛、頭暈、耳鳴的現象,或者莫名緊張、嗜睡等癥狀,表示中風正在來臨。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中風發生?

要想避免中風的發生,首先你要控制導致中風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煙酒、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若已經有這些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囑按時服藥。

其次,你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熬夜,精神長期處於緊張、壓力過大情況下,往往也會引發腦中風

第三,你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尤其是老年人,最好降低食鹽、油脂的攝入,避免使用高膽固醇的食物,尤其是動物的內臟和海鮮類。此外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粗雜糧、水果。

第四,選擇合理的運動,老人不宜太早起床運動,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再鍛煉,時間段選在9-10點,血壓不易波動,此外多曬太陽能夠防治骨質疏鬆。切忌勿受涼,活動前應充分熱身。

第五,45歲以上的人群,就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危對象,這些人至少每年做一次全面體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