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試論白波軍的崛起與發展

漢末時分,華夏大地幾乎同時出現了三支著名的叛軍武裝:黑山軍、青州兵和白波軍。對於黑山軍和青州兵,歷來論述頗多,人們對於其起源及興衰的過程有著較為清晰的了解,但對白波軍的認識卻缺乏認識。本文根據相關史料,對白波軍的起源及崛起的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述,還請方家批評指正。

關於白波軍的事跡,散見於各種史料,例如《三國志•張燕傳》注引《九州春秋》中就曾經提到:“張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

這段記載中的“白波”究竟是叛軍武裝的名稱還是其首腦的名字呢?《後漢書•靈帝紀》載:“黃巾余賊郭太等起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後漢書•董卓傳》亦稱:“初,靈帝末,黃巾余黨郭太複起於西河北波谷,轉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眾十餘萬。”《元和郡縣圖志》亦雲:“白波壘,在縣東南十二裡。後漢末黃巾賊於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於此築壘。”從這三段記載可以得知,白波軍是因為起源於西河的白波谷而得名。除了“白波賊”之外,也有史料將這支武裝稱為“西河白波賊”。

結合其他相關史料來看,白波軍的建立與黃巾起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郭太作為黃巾軍的一員將領,親身經歷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起義席卷中原大部地區。經過九個多月的鏖戰,黃巾起義在漢末朝廷的絞殺下失敗,郭太隨即流亡到並州白波谷一帶。到了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博陵人張牛角與常山真定人褚燕合兵一處再度揭竿而起,打起了對抗漢末朝廷的大旗。不久後,張牛角在與朝廷大軍交戰時重傷而亡,褚燕被擁戴為首領。後來褚燕改姓為張,被稱為張燕。

在張燕的領導下,並州地區的起義隊伍日益壯大。也就在這個時期,白波軍正式創建,其創始人名為郭太。在郭太的領導下,白波軍不斷壯大,鼎盛時期達到十餘萬眾,稱為與並州起義軍中與張燕所領導的黑山軍齊名的武裝。

白波軍建立後,郭太率領這支隊伍與漢末朝廷發生多次激烈的較量。上面引用的《靈帝紀》及《董卓傳》的記載可以得知,白波軍曾先後向太原及河東地區發動進攻,令朝廷難以招架。等到了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白波軍又與匈奴於夫羅組成聯盟。《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書》:“於夫羅,南單於子也。中平中,發匈奴兵,於夫羅率以助漢。會本國反,殺南單於,於夫羅遂將其眾留中國。因天下撓亂,與西河白波賊合,破太原、河內,抄略諸郡為寇。”

通過與於夫羅的結盟,白波軍的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據《後漢書•靈帝紀》載:“九月,南單於叛,與白波賊寇河東。”《後漢書•南匈奴傳》亦稱:“(於夫羅)與西河白波將數千騎與白波賊寇河內諸郡。”從這段記載可知,與於夫羅結盟後,白波軍與漢末朝廷的戰鬥有蔓延之勢,雙方的交戰地風雲點也由並州地區擴展至司隸及關中一帶。

白波軍攻勢迅猛,令漢末朝廷非常恐慌。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派遣女婿牛輔出兵平叛。《後漢書•獻帝紀》載:“波賊寇河東,董卓遣其將牛輔擊之。”不過,牛輔的這次征討卻以失敗而告終。這次戰鬥不僅大漲了白波軍計程車氣,也為後來董卓在關東諸侯討董之戰伊始便放棄洛陽遷往長安奠定了基礎。當時,董卓以少量兵力佔據洛陽,取得了對漢末朝廷的控制權,但對付關東諸侯仍顯兵力不足。而白波軍的活動地區又對董卓與老巢——涼州之間的交通要道構成巨大威脅。

一旦白波軍趁亂東進,截斷董卓西撤道路,並從四面威脅洛陽,董卓將陷入四面受敵的困境。因此,董卓不得不放棄洛陽,挾持漢末朝廷遷往長安。從這個意義上說,白波軍在關中地區的發展對漢末中原局勢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白波軍並沒有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采取行動,最終導致董卓平安遷往長安,漢末局勢也因此再度陷入混亂。

與袁紹為首的關東諸侯打算殲滅董卓、恢復皇權的目標不同,此時白波軍的首要目標是向中原地區發展,並與該地區的黃巾余部及黑山軍會合。在取得河東之戰的勝利後,白波軍隨即向中原地區挺進。《後漢書•獻帝紀》載:“(初平元年)白波賊寇東郡。”至此,白波軍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

白波軍在中原地區的迅速擴張,不僅令把持漢末朝廷的董卓非常恐慌,關東諸侯也調集軍力,向白波軍發動進攻。據《後漢書•趙謙傳》載:“(趙謙)轉為前將軍,遣擊白波賊,有功,封郫侯。”

《三國志•武帝紀》載,當時寄寓袁紹門下的曹操也奉命出兵進入東郡,與進入該地區的白波軍及黑山軍進行打擊。經過一番激戰,白波軍及黑山軍戰敗。不久之後,白波軍創始人郭太去世,白波軍的實力受到了嚴重削弱,不得不離開中原,回到並州一帶重整旗鼓,另謀出路。至此,白波軍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關於白波軍在這一階段的表現,筆者將專文闡述,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元和郡縣圖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