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缺的不是造星花樣,而是如何讓偶像團體保鮮


從1988年7月27日小虎隊正式出道,我們的偶像團體市場已經成長30年,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這30年正式出道、有自己作品的偶像團體數量近40個。對偶像組合的選拔、培養和運營,我們正在改變原有的邏輯,滿足時下資訊更迭迅速,主要閱聽人年輕化的需求。綜藝也成了偶像養成一大推手,相對從前偶像帶動綜藝收視,現在的偶像養成綜藝才更受歡迎。


中國偶像養成的花樣不比日韓少


剛剛結束的《偶像練習生》創造的男團組合NINE PERCENT,出道就廣告、代言、演唱會,讓業內人對偶像這門生意重獲信心,接下來各大公司都盯上了正在熱播的《創造101》期待著下一波的女團。



可偶像這門生意也並非一夜爆火,從1988年的小虎隊,中國一直在做著各種嘗試,從經紀公司培養到節目選拔,中國偶像養成的花樣並不比日韓少。


早期經紀公司扮演“伯樂”的角色,偶像出道主要分兩種形式:1、經紀公司發掘、選拔後組成團體出道,2、已經組成團體(多是樂隊)後被經紀公司發掘。第一種形式主要通過公司選拔,經專業訓練後通過發布新專輯、開演唱會等方式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典型代表是小虎隊、S.H.E;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形式在選拔環節已經確定組合人選了,這與韓國的練習生模式先訓練再選拔大有不同。另外一種形式多為樂隊組合,通過酒吧演出或一些活動被經紀公司發現後出道,典型代表為蘇打綠、花兒樂隊等。



後來綜藝逐步開始在造星的過程中發揮它的“選拔”作用,這與公司最初選拔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經歷了“選秀綜藝”逐步演變為現在的“偶像養成系綜藝”


選秀綜藝節目主要以各種PK賽、擂台賽、對決等決出冠軍,亞軍,節目結束經紀公司將通過簽約的形式將選手組成組合再進行培訓或直接出道,如2005年通過《我型我秀》出道的組合“謙謙君子”和2007年通過《加油好男兒》簽約華誼的BOBO、喬峰組合。



隨著綜藝形式的更新發展,一些選秀節目開始把前期選拔的過程也展現給閱聽人,也被稱為“真人秀”。選拔的同時也是在為未來的偶像團體積攢人氣,提高曝光率。即近期爆紅的“偶像養成綜藝”《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在節目中除了選秀競賽的過程,更增加了選手在練習室裡努力的情景,還有私下生活的狀態和備戰比賽認真努力的過程,比重甚至大於競賽環節。


在造星過程中,從經紀公司主導到綜藝發揮更大作用,更多的是娛樂消費方式的變化,主流閱聽人的年輕態以及資本的介入。


偶像-綜藝 “兩人三足”


如此看來偶像與綜藝自始至終都是並存共生的關係,產業發展之初,偶像給綜藝帶來流量,實現綜藝高收視,到現在綜藝反哺偶像,“養成系”成為主流。在互聯網新時代,偶像、綜藝單向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偶像-綜藝正向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


“養成系”綜藝正是拉開這場“兩人三足”新發展的序幕,未來偶像實現長足發展必然離不開綜藝的支持。


何為“兩人三足”?兩人即偶像-綜藝;三足即合作形式,包括普通綜藝、偶像養成系綜藝、團綜。


普通綜藝就是簡單邀請偶像坐鎮嘉賓完成節目環節,重要的是綜藝內容,偶像的作用是帶流量、拉收視,俗稱“鐵打的節目,流水的嘉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快樂大本營》。


養成綜藝即綜藝和偶像養成相結合,偶像通過綜藝節目為大家熟知並出道“進圈”,此時的綜藝不單單包含“真人秀”部分,更有不同的賽製篩選淘汰後組成偶像團體出道。正如近日熱播的《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蜜蜂少女》


團綜這一形式在韓國發展的 相對成熟,藝人出道和綜藝錄製同時進行,這類綜藝統稱為“團綜”而團綜的嘉賓以組合成員為主。團綜也是有門檻的,只有偶像團體才有團綜,畢竟單個藝人也撐不起一個綜藝,團綜類似於偶像紀錄片,記錄團隊每天的工作、生活方式、相處的形式、甚至包括矛盾衝突等等一系列偶像舞台後的生活。一方麵粉絲通過團綜了解團體成員的人設性格,另一方麵粉絲通過團綜伴隨偶像團對的成長。比如NINE PERCENT首個團綜《百分九少年》和香蕉娛樂旗下練習生TRAINEE18的團綜《薩瓦迪卡Banana》。



在互聯網如此便捷的時代,培養偶像看似並不難,但也有成為“快消品”的風險。偶像團體的培養、運營也在不斷探索新思路,但從內容持續產出的能力上來看,一些綜藝節目中走出的偶像團體稍顯疲態,過度消費這波綜藝帶來的福利而沒有新的內容的產出,最後的關注也被消耗殆盡時,偶像就會被打回原形。


我們缺的不是造星花樣,而是如何讓偶像團體“保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