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媽媽拍出了我和爸爸的17年“情史”

記得前年看韓劇《請回答1988》第一集時,忽略了二女兒德善的爸爸抱著專為她買的生日蛋糕,對德善說:“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的女兒,你多理解我吧”。

“爸爸”這兩個字,像“媽媽”所喻示的溫暖一樣,具有同樣的力量。他不只有如山的厚重和深沉,也有如水的溫柔和詩意。

父親節前,攝影師肖靜和我聊了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自己的爸爸,一個是自己女兒的爸爸。他們愛好各異,但對各自女兒的愛,卻出奇地相似。

今天,父親節,我們把這兩對父女的故事講給你聽。

肖靜三歲時,爸爸帶她去長城

肖靜女兒5個月大時,她爸帶她在北京郊區過的第一個聖誕節。

17年前,一個女嬰在母親進入產房兩個小時後露出了腦袋,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從產房出來後,母親重新拿起了相機,抓拍下老公和女兒相處的這17年。

她是攝影師肖靜。在回顧小家時,不知不覺發現,兩代父女間存在的某種代際傳遞的相似性,對自己的父親好像也更加了解了。

(以下是肖靜的自述)

說到學攝影,是十年前的事兒了。

我並非攝影專業出身,而是當時在國企做高管時的一個業餘愛好。每天下班後和周末在攝影學校學攝影,到影棚裡拍片子,旅遊的時候也拍了大量當地的風土人情,後來,旅行時的照片被一些雜誌看到了,就開始約稿。

攝影師肖靜

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博學會仕,國際攝影師聯盟會員。主要攝影題材以旅行風光、社會人文為主。多幅作品獲獎並刊登於主流媒體。生活中,她用鏡頭記錄了老公與女兒相處17年的點點滴滴。

世紀初期,大家拍照使用的都還是膠卷,家裡是成堆的底版和相冊,那個時候沒有技術,不懂什麽構圖啊用光啊,就很“粗放”地去拍。女兒沒出生之前,就是我自己拍,有了她之後,就開始拍她和她爸爸。現在回頭想想,那時的很多片子是比現在要好的,裡面傳遞的情感其實遠比技術重要,從天然流露上就贏了。

最開始給女兒和她爸爸拍照其實也就是隨手記錄,不是刻意規劃要拍一組什麽樣的照片,或者要用什麽技法,沒有,更多的是看到某個瞬間,誒,他們倆蠻好玩的,要拍下來。後來,她輾轉多國上學,我才意識到她和她爸爸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應該多留些影像。

人家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說得還挺有道理的。在家裡,我姑娘跟爸爸會更膩歪一點兒,你問我會吃醋嗎,哈哈,完全不會,他們倆趕緊,愛上哪兒上哪兒。

女兒剛出生時,爸爸抱著小小軟軟的她,手足無措。

我通常是在家扮黑臉兒的那個人,對女兒會有超過她年齡的要求,她就會感到為難,委屈,但我本質上是希望她成長的。而她爸爸不會這樣,會站在她那邊兒陪著她,安慰她,所以女兒更接受爸爸這樣的方式。

前段時間,女兒在失重餐廳的後廚實習,切各種水果沙拉,回家之後就也把菠蘿、哈密瓜、芒果、桃子這些個頭很大的水果切好,給她爸吃,她爸每次都說:“哇塞,我女兒太了不起了!”女兒也是,實力商業互吹,走哪兒都是“我爸好帥啊”“哎呀,我的男神!”

說到這兒,我就感覺到,女孩兒找男朋友的時候還真的是會衝著爸爸的影子去找。除了我老公不太會做飯,其余都真跟我爸挺像的。從我們倆談戀愛那會兒開始,他就很寵我。剛建立起戀愛關係的時候,他天天送我回家,當時回我家的路有很多條,我跟他說:“什麽時候你把來我家的路都走遍了,我就介紹你給我爸媽。”一個月,他就真走遍了。

包括有了女兒以後也是這樣。孩子出生那天,他不會抱,又懵又緊張,一臉“這玩意兒該怎麽弄啊”的手足無措。但照顧起來非常細心,我坐月子的時候,他請了一個月的假。我不能吃冷,他就把蘋果榨成蘋果泥,再到微波爐裡去轉一圈。

女兒出生的時候是在夏天,特別熱,一天得給她洗好幾個澡,她爸就拿一個大盆接好水,在上面放個架子,把女兒放上去,拿水澆,洗完拿毛巾一包,給她穿衣服。小小的,就像抱著個玩具一樣。那時候弄尿布啊,拉完臭臭擦屁股啊,都是他爸來。

以至於我女兒特別依賴爸爸,到現在還跟她爸擠一個床,膩咕啊,一塊兒看書,拉著手去旅遊。

兩人一起安安靜靜看書,爸爸看的是《顯微鏡下的怪物》,女兒看的是《神奇校車》。當時女兒11歲。

她爸也願意配合她的一切。每次我姑娘回來,她爸都可以陪她吃一整天,逛一整天(女兒:你們不了解他,他是真的愛逛街)。像她小時候學畫畫,她爸就帶著她去寫生;陪她到世界各地旅遊,每次出行前先研究好地圖,景點位置、距離、歷史發展。有一次,我閨女跟我說,其實她不在國內讀書也挺好,有對兒玩心這麽大的爸媽,估計學習成績是夠嗆了。

女兒喜歡畫畫,8歲時,爸爸陪她去山東峨莊寫生,爸爸拿畫板,女兒去打水。

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我老公是從事財務工作的,喜歡拿數據說話。所以女兒在面對問題時也很理性地去分析,比如她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學完四年的知識,去學食品營養專業,她就會去計算達到畢業需要多少學分,這些學分在多長時間裡可以得到,每天用多少時間去學習等等。

相比女兒漸漸長大的獨立,她爸反而在心理上會比較依賴女兒。每次女兒坐飛機出發前,她爸都要和閨女擁抱,回家以後就盯著班機的路線圖,看幾點到哪兒了。也不願意想女兒長大會談個什麽樣的男朋友,就算是女兒明確表達的比較喜歡的男生,她爸爸也會各種“雞蛋裡挑骨頭”,心不甘情不願的。

讓我姑娘最感動的一次,是有天我女兒開玩笑跟他說:“爸,你還不好好鍛煉鍛煉,沒有肌肉,遇到危險你怎麽保護我啊?”她爸就說:“用什麽肌肉,我用命保護你啊!”本來是吐槽,結果被他爸猝不及防的“土味情話”給感動到了。

【插播一段父女成長圖集】

原來你是這樣的爸爸

這是女兒剛出生一周,爸爸承擔起了全部的照顧工作,半夜裡一會兒喂奶、一會兒換尿布,忙活完,孩子還在腿上呢,爸爸就睡著了,倆人睡得不要太葛優癱哦~(感覺這張照片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這是女兒5個月大時,爸爸帶她在北京郊區過的第一個聖誕節。(寶寶你睜著辣麽大的眼睛,瞅啥呢)

這是女兒快1歲,爸爸帶她在世紀壇公園學習走路。(咚個隆冬嗆咚嗆,可愛的寶寶走起來~)

這是1歲多,爸爸帶她逛動物園,女兒興奮地咿咿呀呀,最喜歡看高高的長頸鹿。(嘿,哥們兒,看我炯炯有神的小眼神兒~)

這是3歲時,爸爸帶她去郊區度周末。(最萌父女身高差,嚶嚶嚶~)

這是女兒4歲時,爸爸帶她在遊樂場練習攀岩,鼓勵她多做運動。(不擔心掉下來,爸爸的手是最堅定有力的保護~)

那年,女兒6歲了,我們又在銀杏大道拍照,爸爸任由女兒給打扮。(生命不息,搗亂不止~)

坐在自行車後座,讓爸爸帶著她,是女兒很長一段時間的願望。7歲那年,爸爸借了輛自行車滿足了她這個願望,開心的她吹著幸福的泡泡。(沒有坐過自行車後座的人生是不完整滴~並且,不接受反駁~)

這是女兒8歲時,爸爸陪她去山東峨莊寫生畫畫。那天太陽很大,爸爸就給女兒打著傘。

9歲那年,爸爸帶她去爬長城,走到一半,女兒走累了,跟爸爸撒嬌要抱抱。(父女版要抱抱~)

這是女兒10歲時,爸爸陪她在關島太平洋俱樂部劃船探險。(父女版《湯姆·索亞歷險記》)

11歲那年,女兒到美國格蘭凱瑞小學讀書,爸爸正等待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女兒隔著窗子跟爸爸嘟嘴親親,爸爸也嘟起嘴回應。(讓我們一起來賣萌啊~)

女兒12歲了,那年,爸爸帶她到加勒比海乘遊輪旅行,兩個人眺望海面。(和3歲時的照片相比,女兒從與爸爸齊腰高長到了快與爸爸比肩,時間都去哪兒了?)

13歲,爸爸帶她去鼓浪嶼吃小吃,吃著吃著,天下起小雨,爸爸撐起了傘。(黑的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灰的,打開都是愛你的形狀~)

女兒15歲時,我們一家三口帶著我爸爸媽媽到美國自由行。這是爸爸給她講解馬蹄灣的地理環境。(突然開始回想,有多久沒拉過爸爸的手了......)

還是全家去美國自由行那年,爸爸在優山美地國家公園給女兒拍照。(女兒如此搞怪,想問爸爸內心OS是?)

今年夏天,快17歲的女兒從美國放假回家,爸爸去機場接她。(未完待續......)

現在想想,女兒跟她爸這樣的相處方式,很大程度上複刻了我和我爸的關係。跟別人的嚴父慈母不同的是,我們家正好反過來,是嚴母慈父。從小,我媽對我要求就比較高,我又比較愛玩兒,經常跟我媽說不到一起去,發脾氣頂嘴,我爸就跟個外交家似的在我跟我媽中間說和,大多數時候都依著我。

8歲那年,爸爸帶我住在雲崗的姥姥家。

印象特別深的是,小學五年級,我爸花38塊錢帶我去新街口買了屬於我自己的吉他,那是他一個月的工資。甚至到現在我回家,他還給我塞錢,雖然我已經不需要了,但就是有種錯覺,自己還是那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兒。

28歲這年,我結婚了,爸爸在婚禮上致辭。

我有攝影愛好,可能也是遺傳了我爸對文藝的愛好。他會說山東快書,寫書法,彈電子琴,吹口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關鍵是業務能力還特別強,部門的板報、宣傳工作,都是他負責,還是國家一級機械維修師。感覺我爸是被機器“耽誤”了的文藝男青年。

我40歲那年,帶爸爸在美國旅行。出發之前,爸爸買了一整幅美國地圖,做攻略,旅行期間,他負責晨喚,每天五點半起床先到車上熱一壺水。

今年6月16日,全家給爸爸過70大壽,我和爸爸有了新合影。

在你拋出這個話題之前,我幾乎沒怎麽過多和他聊過以前的事兒,所以謝謝你,讓我開始去想我和爸爸的關係。長久以來,對父愛的接受感覺是理所應當的,好像爸爸天生就是這樣的,而我卻記不清爸爸的國家一級證書全名是什麽......這幾天,我又專門去問了問他。

今年很巧,父親節碰上端午節,歷來擅長廚藝的我爸我媽又做了一大鍋肉粽,叫我們回家吃。感覺又可以一口氣吃7個了!

文丨趙建琳

編輯丨趙建琳

圖片 | 肖靜提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