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樣吃米飯,會增加身體的濕氣!

你在超市買大米怎麼選擇?看價格?看產地?看人氣?

某天我問了幾十個人,你買大米會怎麼選?

回答歸為這幾類:

  • 「我就在超市買相對貴的,因為貴的看起來品相確實更好,聞起來更香。」

  • 「我有個朋友是做有機糧食的,我就通過他買,放心!」

  • 「不是都說五常大米好嘛?我就買五常的。」

  • 「之前吃過某種泰國香米感覺挺好,就固定下來,確實香。」

  • 「我家不怎麼吃米飯,就是超市隨便稱點米熬粥喝。」

大家都是先用種類、產地、價格做區分,盡量去吃足夠「優秀」的大米。

我相信,某些「優秀大米」放在古代,都是貢品級別。得益於現代商業進步物流發達,我們現在稍微花心思在手機上戳20分鐘,就能淘來過去皇帝才能享用的貢米。除了米,還有浙江金華的火腿、廣西荔浦的芋頭、雲南的牛肝菌、福建古田的銀耳、山東龍口的粉絲……

以上這些我能讓它們三天內到齊北京我家,包順豐。美美地收到來自各省的這些曾是貢品級別的特產,面對八百裡加急汗流浹背的快遞員們,我意淫著要賞賜他們黃馬褂。一個個送走快遞員,望著地上這些快遞箱心想:過去皇帝吃的,不過也就如此吧?

但我的疑問接著來了:我這樣就能吃得健康了嗎?即使我有能力把食材都做地道,跟原產地風味一樣一樣的,這樣我的飲食品質就真的能上了一個台階嗎?

我的腦袋認為是上了一個台階,我的身體未必這樣想。

小眾的、正宗的、原產的、特供的、有地理保護標誌的…… 這聽起來跟主流提倡的高蛋白的、低脂肪的、零熱量的、多維生素的,本質是一個路子,都把食物某種特質擺在最高位置,沒有真正以人為本。

回來繼續說大米。

我還有幾個多年前的小疑問,小到你可能從沒注意過

我在四川呆過一年,川東川南和成都平原都去過。當時我一直有幾個疑問:

  • 四川百姓吃的米飯為何鬆散沒嚼勁?菜做這麼好吃,為何不注意提升一下米飯品質?

  • 為何米飯不按碗收錢,而是按人頭收2塊可以隨意添飯?有些落後地區米飯還不要錢。

  • 既然老百姓不把米飯當很金貴的東西,為何還要費事兒地先用鍋煮七成熟,再用飯甑隔水蒸?直接一次蒸好不是更省力嘛?

縈繞心頭十幾年的疑問,直到一天和食堂裡出身四川的羅大廚聊起才有了答案:「四川人吃菜,油大且麻辣,所以米飯要鬆散寡淡一些才好入口,才能多吃,一是下飯多才能 hold 住重口味的菜品,二是下肚後這樣的米飯還好消化。

不單獨收米飯的錢,是讓大家盡量吃飽;把米飯先煮一下再蒸,會使米飯鬆軟適度,這時候,米的精華其實一半已經在煮的時候進了米湯。」

我又找幾名會做飯的四川籍同學確認了一下他們對本地米飯的認識和看法:四川本地米是秈米(下面有解釋),芯硬,很難一次熟透,先煮後蒸倒是更省時間。東北的大米容易一次做熟透,口感更軟糯且有韌性,在家吃同樣的菜,吃一小碗東北大米飯就飽了,四川米飯能吃三碗。

土生土長於成都的 W 同學又拿出自己一換東北大米就漲體重的經歷,重點提出四川人吃不了東北大米,因為東北大米更韌,更油,吃完感覺濕氣更大,她說一吃身體就明顯有起濕疹。身處盆地,老不見太陽,所以四川人才會愛吃辛香麻辣祛除濕氣,如果再搭配北方大米,那就反其道而行之了。

物無美惡,就看怎樣因人因地製宜。廣東人管北方粳米叫「肥仔米」,說明人家儘管知道北方米更有營養,但也不會天天當家常飯吃,隻用來給瘦弱的兒童當補品吃。

中國是稻米的原產地,天天都要吃幾碗的主食應該搞清楚來龍去脈吧?我們先弄明白大米都有哪些種類:

按大類分

粳米(多見北方,生長期長,米粒較圓呈現透明色)

秈米(多見於南方,生長期短,米粒較長,呈現蠟白色)

糯米(又分兩類:北方有粳糯米,南方有秈糯米,米粒有圓有長,乳白色)

那麼常說的一些小品種是啥?

黑米:其實秈米、粳米都有黑色的,稻米在中國有6900年種植歷史,黑色稻米是培育出來的秈米或者粳米。

泰國香米:本質是秈米,米粒更長而已。

日本壽司用的米:放在中國歸梗米,其實跟五常大米是近親。東北和日本維度相當,這裡種出的大米口感緊實、彈潤而芬芳,即使冷著入口也依舊保持相當的彈性。

糯米:就是某些地區人對糯米的別稱。

那麼常見幾種米到底啥區別?

區別大了,吃錯了可不光是體內生濕氣,如果你不信米和米之間能有多大區別,請看下圖:

對,你並沒有看錯,資料來自權威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種大米,在中醫藥屆看來是不同的三種中藥,它們仨的性味、歸經不完全一樣。雖然它們很接近,但天天都要吃兩碗的東西,累計起來對人體的影響,恐怕不能忽視吧?中醫藥角度看,具體什麼區別和應用,待另文詳解。今天先說點飲食習慣角度看大家都熟知的和可能忽視的:

  • 揚州炒飯一定要用南方常見的秈米,你換粳米例如五常大米試試?完全不是那個味道。

  • 泰國、東南亞吃的香米,也是秈米的一種,口感清爽。做海南雞飯、菠蘿海鮮炒飯類似風情的一定用這種米,你若換成糯米或者五常大米,估計要膩死人了。

  • 南方做米酒、黃酒,包括鎮江香醋,用的都是糯米,因為糯米裡支鏈澱粉含量高,能更多轉換成糖。發酵就是把澱粉先轉化成糖,再從糖轉化成酒精。

  • 同樣是秈米,在南方主產區能收2-3季,6-10月都能熟。不同月份成熟的秈米,吃起來差別相當大,好比米粉若是口感粗硬脆,這種一般是早秈米製成,而口感軟糯彈的米粉,肯定是晚熟的秈米。乾炒牛河裡面的河粉吃起來軟糯爽滑有韌性,就要用晚秈米去做,它算算秈米中的「粳米」,晚熟、產量低,口感更接近北方粳米。

  • 常做飯的人會有體會:花同樣的時間,南方秈米比北方的粳米更容易散成一鍋粥,吃起來也感覺南方大米煮的粥更容易消化,但米湯稀薄,不像北方米很輕鬆能熬出米油來。

  • 有意思的是,秈米容易熬粥有利消化這件事,其實只能叫容易「消」,只是給胃的負擔小。一旦到了小腸,更快得到酶的化學反應和吸收的反而是粳、糯米裡含量更多的支鏈澱粉。這就是說,雖然粳、糯米不好「消」,一旦「消」完卻更容易「化」,很快能給身體供上能量。

請還是簡單告訴我怎麼選吧!

(其實吃飯的事情,就怕太刻意)

怎麼選?負責任地講,這個其實很難。因為我們現代人都遠離了家鄉,逐漸背離了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若一個18歲的廣東人來北京又生活了10年,還一直堅持著廣東人的飲食習俗,很難說對還是不對,只能看他身體到了什麼狀態。

關鍵是以人為本,先看人的需求。還有個大前提,先準確把握自己的身體狀態。

  • 您覺得平時吃米飯喝米粥都挺好的,身體也不錯,那就別折騰。

  • 當補藥短期補身體?糯米、粳米熬稀粥。

  • 注意辨別新米的成熟季節,早晚大不同。如果感覺自己身體已經富營養化了,那就多吃早秈米,古代人可是早就知道用早秈米治療腳氣這樣的富貴病。想調整身體濕氣?考慮一下早秈米。

  • 平時一吃就飽,胃沒有動力,那就避開糯米、粳米這些難消化的。

  • 吃粳米的注意,辨別產地:北粳涼,南粳溫;辨別顏色,赤粳熱,白粳涼;辨別新陳:新粳熱,陳粳涼。

  • 拉肚子?糯米熬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