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不同版本的孫悟空,真的是在“褻瀆經典”嗎?

  雖然很多中國的“西遊迷”們臉上一萬個不願意,但根據《西遊記》的改編一直都在繼續。

  比如在2018年10月舉辦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與日本東映動畫就聯合宣布,將推出中美日三國合拍動畫電影《齊天小太子》(The Monkey Prince)。據目前公布的消息,該動畫電影目前已經開發了3年,距離製作完成還需要2年的時間,講述的是齊天大聖之子保護地球,並在與外星人戰鬥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故事。

  雖然這劇情梗概看起來有點迷,不過這部動畫電影中孫悟空兒子的人設看起來還是不錯的,畢竟這是由 “音速小子”的原型設計師大島直人來負責,時髦值還是挺高的。

遊民星空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IP的代表,“孫悟空”形象與《西遊記》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每年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與之相關的真人電影、電視劇、動漫、遊戲等作品被推到市場,其中有絕大部分都針對原著的內容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從結果上看,這些作品最終獲得的收益總體來看還算不錯,但由於六小齡童主演的86版《西遊記》珠玉在前,所以市場中針對這些各種《西遊記》的衍生作品,都出現了大量批評的聲音。

  甚至,有人還將這種現象稱為“褻瀆經典”。

《西遊記》其實是一個處於不斷改編狀態的IP

  或許是因為六小齡童主演的86版《西遊記》的深入人心,當我們提到那些由不同國家和地區拍攝的不同版本《西遊記》,很多中國觀眾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

  其中被批判最多的,莫過於1978年播出,由日本國際放映製作的日版《西遊記》了。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西遊記》電視劇,採用了當時日本市場最為流行的特攝拍攝技術,還破天荒地加入了大量喜劇元素。除了在日本本土大獲成功之外,這部電視劇還於1979年被BBC翻譯成英文版後以《Monkey》為標題在英國、澳大利亞播出,亦獲得了當地市場的一致好評。

遊民星空

  由於該劇有當時的中央廣播事業局(即國家廣電總局)的協助,日版《西遊記》也曾於1981年在中國內地播出,但卻因為其中出現了很多中國人看來的“魔改”情節,沒播出幾集就因收到了大量投訴慘遭下檔。

  在這部日版《西遊記》中,堺正章扮演的孫悟空是一個略帶喜劇色彩的絡腮胡大叔,西田敏行扮演的豬八戒成為了取經團隊的顏值擔當,岸部四郎扮演的沙僧長相與日本知名妖怪河童高度類似,而夏目雅子扮演的唐三藏除了怎麽看都是女性外,“他”還有一項通過kiss就能為孫悟空療傷的治愈技能……

  實際上,日版《西遊記》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人設,其實還是基於日本社會從江戶時代開始,對這部中國文學著作的認知。

遊民星空

  比如劇中唐三藏為什麽會由女性來扮演,那是因為無論是《西遊記》的日版翻譯,還是由此衍生出來的各類浮世繪、歌舞伎創作,這位大唐高僧一直都保持著聖潔的形象,通常都是以中性的形象示人。但由於與阪東玉三郎(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女形演員)的合作並沒有順利推進,所以日版《西遊記》製作團隊才大膽啟用了夏目雅子的反串演出,意外得收到了市場的廣泛好評,從此才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由女性來扮演唐三藏的熱潮。

  再比如日版沙僧為何總是以河童形象出現,那是因為《西遊記》在日本社會長期的傳播和改編中,因為“都是住在河裡”等一系列原因,逐漸與日本妖怪文化中的河童混為一談,成為了“叫做沙悟淨的河童”。

  實際上,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西遊記》的故事都是處於一種不斷被改編的過程。日版《西遊記》中出現唐三藏的kiss能夠治愈疾病的技能,其實早在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出刊的《西遊證道書》就有所記載:

  玄奘問:“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親,終日懸望,不見他來,因此上哭得兩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禱告道:“念玄奘一十八歲,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今日領母命來尋婆婆,天若憐鑒弟子誠意,保我婆婆雙眼複明!”祝罷,就將舌尖與婆婆舔眼。須臾之間,雙眼舔開,仍複如初。

  唐三藏的這項技能,在很多由中國拍攝的《西遊記》電視劇和動畫中,是極為少見的。

遊民星空

  實際上,即便是在被很多中國觀眾視為“正宗”的86版《西遊記》中,也存在大量的改編內容。

  在《西遊記》原著第20回,王老者認為孫悟空是“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鬼”。

  而在《西遊記》原著第36回,寶林寺的僧官看到孫悟空“真個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顯然,“正宗”的孫悟空其實並不美,顏值甚至可以說是“負分滾粗”。對比起參考了大量傳統戲曲造型、由六小齡童所扮演的高顏值“美猴王”,其中的改編痕跡其實顯而易見。

遊民星空

  對於一部已經流傳了四百多年的經典文學作品來說,深究哪個版本的《西遊記》最正宗,早已成為了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但從IP影響力的傳播和延續角度來看,無論是被許多中國觀眾視為正統的86版《西遊記》,還是與周星馳有密切關聯的《大話西遊》《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以及鄭保瑞導演的《西遊記》系列賀歲片,甚至是以動畫形式進行呈現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這些基於不同市場認知來進行改編的文創作品的出現,才是讓《西遊記》在如今仍能保持巨大文化影響力的原因所在。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西遊文化”的傳承,其實並不需要局限在IP的本身

  雖然《西遊記》原作曾多次翻譯成不同的語言版本,它在影視、動漫、遊戲等領域衍生出來的文創作品,也都曾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部中國經典文學IP的影響力目前仍然還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距離真正的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仍存在一定的距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西遊記》本身的故事體系太過龐雜。無論是其中出現的眾多千奇百怪的神仙妖怪,還是貫穿整個故事始終的中國哲學思想,都在無形之中在中外文化交流之間形成了一個文化壁壘。對於世界各地那些從未看過《西遊記》的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其實很難一個淺顯易懂的角度去了解“西遊文化”。

  實際上在西方很多國家,當地觀眾對《西遊記》的印象,大多都來源於1978年日版《西遊記》的傳播;而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觀眾對《西遊記》的印象,卻大多來源於86版《西遊記》在上世紀90年代開啟的一輪海外輸出。用當代流行的方式來重新演繹《西遊記》,對於“西遊文化”普及方面帶來的幫助顯而易見。

  所以在近些年來,很多有“西遊情節”的藝術家都紛紛在海外推出了一些與《西遊記》有關的文創作品,希望能夠借此向全世界推廣來自中國的“西遊文化”。比如2008年由成龍、李連傑主演的《功夫之王》中,就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2013年美國華裔導演陳士爭就執導了音樂劇《美猴王·西遊記》,先後在英國、美國公演;而由六小齡童、馬德華領銜主演,中美合拍的電影《敢問路在何方》也已經進入了拍攝階段。

遊民星空

  這些優秀的文創作品,其實都可以視為正統“西遊文化”的延續。只是說想要在全世界範圍內真正掀起一股“西遊熱”,恐怕並不是單靠一部文創作品就能完成的重任。

  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一些脫胎於《西遊記》的文創作品,卻通過大刀闊斧的改編,在形成獨立IP、並獲得了市場認可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著《西遊記》留給後人的精神思想。

  比如在鳥山明於1984年創作的《龍珠》中,就出現了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閻羅王等眾多來自《西遊記》的角色。雖然《龍珠》的整個故事架構已經和《西遊記》沒有了太多關係,但是兩位不同版本孫悟空的精神都高度的一致——性格開朗、不守規矩,追求強大而刻苦修行,堅持自己內心的道義而與強敵進行戰鬥。

遊民星空

  而在岸本齊史於1999年創作的《火影忍者》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西遊記》的元素,如六道仙人使用的愰金繩、芭蕉扇、琥珀淨瓶,三代火影猿飛日斬的通靈獸猿魔和如意金箍棒的設定,都可以視為“西遊文化”的另類傳播和繼承。

遊民星空

  更有趣的是,有日本學者曾指出,高橋留美子於1996年創作的《犬夜叉》,在內容創作方面就大量參考了《西遊記》。在故事框架上,《犬夜叉》描寫了戈薇、犬夜叉及其夥伴們尋找四魂之玉的碎片,與以奈落為首的妖怪進行戰鬥的故事,而《西遊記》則是唐三藏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在人物設定方面,心地善良、巫女桔梗轉世的戈薇,總是能讓人想起金蟬子轉世的唐三藏,被封印50年的半妖犬夜叉,與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的孫悟空如出一轍;而運用葫蘆法器的妖怪桃果人、豬八戒的後代豬九戒等內容元素的出現,更是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來自中國的《西遊記》。

遊民星空

  無獨有偶,2015年由美國AMC電視台出品的電視劇《荒原》,也正是改編自《西遊記》。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偉大的戰士和一個小男孩攜手踏上旅程,克服重重危機,尋找理想極樂世界的故事,其中吳彥祖扮演的桑尼,對應的是唐三藏,而阿拉米斯·奈特扮演的M.K.,則是對應的孫悟空(Monkey King)。雖然中國的很多觀眾對這部劇的最初印象並不好,但《荒原》三季IMDb評分分別為8.1、8.6、8.6的結果也說明,美國影視市場對其內容表現是非常認可的。

遊民星空

  在經典文學原著的故事大框架下,通過大刀闊斧地進行內容改編,形成全新IP的做法,在全球範圍內的文創行業其實都屢見不鮮。

  1995年迪士尼出品的《獅子王》、2006年馮小剛導演的《夜宴》,其實都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雖然這些作品最終呈現出來的內容已經和原作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但他們都從自身的角度繼承了原作故事中最核心、最經典的精神內核。既然《哈姆雷特》都可如此,《西遊記》其實也未嘗不可。

  雖然這些不同版本的《西遊記》,以及那些受這部經典名著影響而形成的全新作品,可能永遠都無法受到所有“西遊迷”的一致認可,但正因為這些“魔改”作品的出現,《西遊記》才成為了一個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西遊文化”的魅力才有可能影響到全世界範圍內的更多人。

  畢竟,“西天取經”只是一段傳說故事,而深埋在《西遊記》深處那股催人向上的精神,才是這部經典作品帶給我們的最大財富。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