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精通中西方藝術,擅畫山水和花卉蔬果,著名的長壽畫家朱屺瞻

朱屺瞻(1892-1996)是中國著名的長壽畫家,他精通中西方藝術,擅畫山水和花卉蔬果。在一個多世紀的人生旅程中,與上海的歷史文化發展有緊密的關聯,也是中國現當代美術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朱屺瞻老人

他曾醉心凡·高、馬蒂斯等後期印象派與野獸派的作品,後又開始中國書畫的創作研究。1936年,朱屺瞻與徐悲鴻、陳抱一、汪亞塵等發起組織「默社」畫會,張充仁、顏文樑、潘玉良、吳作人等先後參加。

朱屺瞻創作精力旺盛,1979年以88歲高齡為人民大會堂創造了巨幅國畫《紅梅圖》;92歲其又為舊金山國際機場創作《葡萄圖》,頗受好評。

自上世紀至今,中國畫變革創新的名家可謂屈指可數,而年壽最長的朱屺瞻,無疑是其中犖犖大者。讀他的畫論和他的畫,會感覺有股大家之氣撲面而來,令人震動。

朱屺瞻作畫信奉"獨"、"力"、"簡"三字,這"獨"體現在有獨到的追求眼光,"力"指筆力和精神厚度,"簡"即概括大氣。他思考畫學高屋建瓴,顯示其獨到見地,可見其畫有與眾不同之魅力,絕非偶然。

對中西繪畫比較,屺老亦從事物觀察法則這一大處著眼,認同友人林畊青所說中畫用"心眼法"(主心性)、西畫用"肉眼法"(講視覺)的區分。在屺老看來,重視覺,也就是"就物之形而肖其形";講心性,則要求"超其形而求其意"。

不過,肉眼所見為物,心眼所思為意,屺老仍主張"以意還形","每一畫中,有物有我,物我相成"。

從大處著眼,屺老指出了中西畫貌的明顯差別:"西畫以色相勝,豐富為佳,滿幅色與光,繪天空也不例外。中畫喜空靈,幅必留白,基本不畫天空,就紙白以為用。"面對中西差別,屺老堅持中畫的留白和空靈,對西畫之用色豐富則寧取一色多調的簡約。

在他看來,簡約、空靈、大氣,正是中國畫宇宙觀的體現,因此,他留心天地間的化育生機,認為"拙樸最難,拙近天真,樸近自然"。

以音樂參悟用色,屺老注重於色的整體協調:"施色有大道,就像作樂一樣,最須求個全面的協調、整體的和諧統一修養的苦功夫最須放在協調感上,至於繁簡濃淡之間,都可由個人下筆自主,不宜拘謹自縛。"

屺老自謂用色喜"狠"而邋遢,就因他覺得"調色盤上殘留的複色最有過渡性,看上去邋遢,到了畫面上就有了色彩傾向",而講究色彩傾向的畫面自然就顯得協調。

對中西畫的融會貫通,屺老則睿智地拈出一"厚"字。

"厚"從"肉眼法"看是視覺強化,從"心眼法"看可與心性微妙相通,且能顯天地化育之生機,故屺老說:"我作畫喜取"厚"字,喜"厚"之中多含生機也。"不過他又認為,用色厚薄與畫面厚薄是兩回事,"強烈法不是一味濃厚,要利用鮮明的對比,冷與熱對比,明暗的對比,面積大小對比,再加上有力的運筆,庶幾得之。""我畫風求"厚",意在使運筆與布局上透出消息。"顯然屺老鍾情於"厚",他亦是從大處著眼的。

屺老說過:"立意須高,有意境。意境最難言,是個胸襟與眼界問題。"正因為有從大處著手的胸襟和眼界,使他對中國畫的現代變革有挈領提綱之悟。有此超人識見,其畫之有大氣格、大天氣,也就可想而知。

作畫追求拙樸風格,屺老傾一生之力來修練用筆拙的境界。他認為畫的面貌可以百變,但筆氣應貫於一,才能臨變而不亂;因而所謂的"拙",即指修持恆定筆力,讓筆意有超脫於形似的精神內蘊和勃勃生機,"它不僅指筆力,更是指作者內蘊的心力"。當然,要練就這"拙"的筆力和心力,絕非朝夕之功。

屺老常自謂:"我功力不如吳(昌碩),野氣不如齊(白石),卻偏愛"野"字,不惜落入"野狐禪"。"屺老有意追求之"野",當然是通過反覆練筆來揮灑的。

屺老曾一再說:"畫花卉最可練筆","我最愛畫蘭竹,因其潑得出,最可練筆力筆法。"對墨骨精妙他則說:"線立其體,點提其神","點可使線活起來","線難,點尤難","多點、少點,點在哪裡,都有講究,運用得當,可以把畫的神韻揭出來"。

屺老自己說過:""野"字正是對末流之"文"的反抗。"其實以"野"來突破傳統矩鑊,不惜被稱"野狐禪",在畫史已不乏其人,如徐渭、揚州八怪和黃賓虹皆是如此,但最終後人從其"野"的面目中,還是看到了氣質高華給予了至高評價。

有鑒於此,我們不能被屺老留下的大量練筆及嘗試探索之作和其貌似粗獷邋遢所遮蔽。作為一位中國畫變革大師,朱屺瞻那些老筆新韻的精湛之作,和他那些獨有見地的畫論,必將給未來中國畫的變革創新帶來諸多啟迪;其畫史地位之確立,應是可以預期的。

【朱屺瞻作品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