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幾種習慣,跟父母的教育分不開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就會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那麼孩子怎樣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呢?

其實如果孩子從小有這些習慣的話,那麼長大之後也會容易有出息,當然這些習慣是跟父母的影響分不開的,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用心培養的。

1、培養閱讀的習慣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很多著名人物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大多會提及到自己曾經廢寢忘食的讀書經歷。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長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們大都喜歡模仿,看到爸爸媽媽認真的讀書看報,他們也會更加願意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去書海中遨遊;父母平時熱愛閱讀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在休閑時間裡,父母要多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而不是超市,書店裡安靜好學的氛圍,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看看書,書店或者圖書館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地方。

還有,孩子還小,父母應該為他們挑選一些有趣的適合他們的書,比如圖畫比較多、色彩豐富的、故事性強一點的書,當孩子看書時遇到不明白的,父母要引導他們積極的思考答案,耐心的給孩子解釋,不可以敷衍孩子,更不能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2、培養聽音樂的習慣

音樂可以啟迪人的智慧,音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所以喜歡聽音樂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好習慣,在培養孩子時,不要忘了讓孩子養成聽音樂的好習慣。父母應該為挑選一些經典、節奏明朗、有趣的好音樂,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寶寶對音樂的興趣。

父母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為孩子播放音樂,如洗衣服、做飯、坐車的時候,這樣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美妙音樂的環境,容易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喜歡上聽音樂。

3、培養孩子良好的專註力

拿孩子學習時間和學習成果來說,有些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學習成績的反饋卻不盡人意,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要歸咎於孩子學習時不夠專註,看似在學習,實則很可能是一種假象,也許他們的思維已經飛上天空,潛入海洋。

要想提高孩子的效率,就需要著重培養孩子的專註力。首先,家長應該督促孩子早點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規律的作息,精力充沛有利於孩子更專註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在孩子完成任務時,要減少他周圍分心的事物,如在孩子寫作業前,清潔整理桌面,拿掉玩具、盆栽等容易使孩子分心的東西;其次,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也要注意在生活學習中為孩子布置任務時,難度要恰當,這樣孩子會更好的投入,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專註力。

4、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養成自律的習慣是成功的第一步。人們常說,只有樹立遠大的目標,才能成功。可很多人即使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卻也沒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其實理想和成功之間還差關鍵的一步,就是行動,而一個人的自律性是行動持續高效重要保證。

要想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注意:在孩子完成任務時,不要反覆催促,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家長過十分鐘嘮叨一次,過二十分鐘訓斥一次,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和依賴心理,隔天如果父母不督促,他們便容易放任自己,從而不能及時完成作業,這樣不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給孩子布置任務,或者對孩子提出目標時,難度要合理,比如半個小時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如果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任務,就會獲得成就感,心情會變得愉悅,辦事的效率也會增加,對於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而言也有很大的益處。

那麼你家的孩子呢?你有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這些習慣呢?我們常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可以間接地決定命運。所以父母要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好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