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親愛的!天已轉涼,注意風濕性關節炎,天冷請加衣!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風濕性關節炎通常表現為:

1、疼痛: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首要的癥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以大關節受累更為常見,如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典型的表現為對稱性、遊走性疼痛,並伴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通常急性炎症癥狀持續2~4周消退,一個關節癥狀消退,另一個關節的癥狀又可出現,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的。

2、肌肉疼痛:起病時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適、周身疲乏、食慾缺乏、煩躁等癥狀。

3、不規律發熱: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多為輕中度發熱,脈搏加快,多汗,與體溫不成正比。

4、心臟癥狀:由於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有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等癥狀。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風濕性關節炎呢?

1、熏洗療法: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

2、針灸療法:治療中,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選取相應的穴位。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並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採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3、藥酒療法:酒性辛溫走竄,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將治療風寒濕痹之有效中藥進行炮製,則藥力借酒力通達四肢關節,使氣血行而風濕除,筋骨強而痹病癒。長期飲用對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療效。

冬季預防風濕性關節炎只靠保暖不夠應當從以下兩點做起:

1、避免風寒濕邪:一定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不要臥居濕地等。另外,有些職業是工作在水濕潮寒的環境中,如漁業、井業、露天作業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和乾燥。

2、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方式。過渡疲勞,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的恢復期,但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複發。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此文章為小編微號(JJWLBGT)原創,若有骨科類問題可顧問小編,未經小編允許請勿轉載本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