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美機構比醫生多:月入十萬司空見慣 醫生缺口巨大

  醫美機構比醫生多:月入十萬司空見慣 注冊醫生缺口仍然巨大

 

  本報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導

  導讀

  平均一個正規的醫美機構,還配備不了一個有資質的醫生。

  招聘一個有資質的醫美醫生有多難?通常情況下,招聘啟事發布後兩三個月,招不到一個合適的醫生是常有的事。並且還是重金招聘。

  “像美萊一個醫院的院長月薪30萬-40萬很正常,中等的整容主刀醫生月收入也大概在5萬到10萬之間,當然工作強度也相當大。”南方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博士黃子龍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

  目前,中國醫美行業的現狀是:醫療美容機構的數量比注冊醫療美容醫生還要多。加上醫療美容需求日益高漲,甚至,越來越多的非整形外科醫生,如骨科、泌尿科醫生也會轉到吸“金”的醫美業中。

  多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對於醫生資源缺乏,一些民營醫美機構饑不擇食,只要能上手,或者經過簡單培訓,不在乎醫生資質的現象十分普遍。即便如此,醫生缺口仍然十分巨大。

  人才供不應求,既有醫美本身特點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國的高等教育難以跟上市場發展。不過,隨著醫師多點執業逐步落地,正規醫生集團入局,非法醫療美消退,辦照規範化等趨勢,在市場原則和醫療原則的雙重考驗下,醫美醫生的轉型和醫療機構的洗牌也悄然將至。

  醫美醫生缺口巨大

  中國醫美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遠高於醫美人才的增長速度。

  據相關報告數據統計,醫美行業整體市場份額有望在2020年突破3000億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0%,預計2030年將突破兆。對比其他國家,中國佔據全球醫美市場10%的份額,僅次於美國和巴西。

  與行業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醫美醫生缺口巨大。如2014年數據顯示,中國美容注冊醫師2800人,每百萬人中(15-64歲)注冊醫美醫師為2.8人,而韓國/巴西/美國/日本為該水準的20/14/11/10倍。數十年前,韓國人口是4700餘萬時,整形外科醫生的數量就達到1300餘人,平均3.6萬人就有一名整形外科醫生。

  截至2016年年底,這一狀況也沒有得到轉變,當時,我國共有5600多個正規醫美機構,但僅有3000-4000 名持證醫生。這意味著,平均一個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還配備不了一個有資質醫生。

  而公立醫院和私立機構的差別更加劇了醫美人才的匱乏。

  在整形醫療機構中,分為公立醫院整形科、民營醫院和私人診所三類。民營機構儘管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超過85%),而在醫生資源配比方面卻不佔優勢。公立醫院擁有技術人員優勢,但發力點卻在基礎性醫療,如病理型整形、燒傷型整形,而市場需求較大的美容整形,公立醫院涉及較少。只有個別醫院略有涉及,如比較知名的北京黃寺醫院。

  民營醫美機構則以美容整形為主,但真正以美容整形為專業的醫生少之又少。以致經常出現半年也招聘不到一名合格醫生的現象。

  人才的供不應求促使行業薪資水漲船高。

  “醫療美容是市場化定價,主刀醫生月收入10萬司空見慣,年收入上千萬的整形醫生都存在,遠遠高於其他行業醫生。甚至谘詢師月入5萬-10萬的也很多。”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

  高薪資促使各類相關專業醫生兼職或者轉型做醫美醫生,廣東省某三甲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馬常青就是從骨科逐步轉向醫美的眾多案例之一。

  馬常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醫美現已納入一級學科,與內科、外科平行。各個科室轉型過來做醫美的很常見,最多的是大外科、骨科、皮膚科、眼科,甚至肛腸科、麻醉科。”

  有資質的醫生匱乏,產生了很多變相的解決辦法。如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營醫美機構讓谘詢師充當“谘詢醫生”,直接對接顧客,真正負責操刀的主刀醫生,才是持證醫生。

  而這還算是正規的操作手法,業內人士透露,更多的是辦一個短期補習班,幾個月的學業結束後,拿到一個並未經過國家認可的證書,就算是持證上崗了。由此難免造成大量見諸媒體的醫療美容糾紛。

  醫美醫生不好當

  目前,我國主流的醫生培養體系為“5+3+X”模式,即正規醫學院臨床相關專業畢業之後(本科5年),考取醫師執照,隨後進行3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即在符合標準的醫院進行系統地專業技能訓練,俗稱“輪轉”),結業考核合格後,才能在固定的科室成為一名專業的醫生。

  由此看來,成為一名有資質的醫美醫師,至少需要8年以上的系統學習和實踐。與此同時,可從事醫療美容外科相關工作的醫生專業僅有四個,即美容外科、美容中醫、美容皮膚科、美容牙科。

  對比醫美大國韓國,從專業選擇到職業認證、執業就業等環節,醫生培養體系都較為多元化,除高等教育外,高職美容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所修總學分要求在80個學分以上,即可從事醫美醫生行業。

  如一般基礎課程的學分佔總學分的20%-30%,美容專業課程佔70%-80%,其中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以接近1:1的比例設定。並且,其人才培養由政府、企業、學院三者合力打造。根據韓國整體經濟、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依據美容行業所需人力資源的方向和數量,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助力醫美成為其支柱型的產業。

  相比之下,我國一些高職院校醫美教育,曾在美容剛剛成為熱門專業時一哄而上,以至後來因缺乏市場競爭力,而無法長期發展;同時,我國對醫生培養的學術要求也逐漸加碼,不利於此類職業教育的開展。

  “我本科學了四年臨床,研究生選了細分的整形外科專業,因為明顯感到近兩年人們對整形外科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不再隻停留在以往的隆鼻、削骨的認知上。這時,也感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報考整形外科專業,複試競爭越來越激烈。我聽說,有的學校30個人複試,最後只能錄取2名。”一位醫科大學研二的學生小晴(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但也沒有感受到大規模擴招,這可能與各個老師手裡的配額有關吧,招研究生的數量,與導師手裡國家自然科學資金相關。其他相關專業轉型做醫美醫生的倒是很多,畢竟醫美行業的收入水準在那兒,而且轉型從事醫美的醫生,肯定會越來越多的。”

  據悉,我國整形外科需要學習的內容包括,手外科、顯微外科、燒傷外科以及整形美容外科,其中整形外科是市場上需求最多的細分行業。

  “整形美容手術相對於大型治療手術來說,對醫生來說具備一定的操作重複性,工作強度也會很大,有時也會顯得枯燥。但醫生在民營醫美機構兼職,收入上肯定誘人,這是吸引醫生轉入的最大籌碼。”小晴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高薪無疑已成為醫美行業的標簽,但對醫生也必然存在特殊要求。

  “敢於出來做醫美的(醫生)都是願意接受市場檢驗的。”上述民營醫生集團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對於醫美醫生來說,尤其是民營醫療機構,恰如其分的行銷、個人口碑、案例的形象塑造等,都是對醫生最基本的要求。

  除了市場化對醫療美容醫生提出的新挑戰,技術層面上,醫美醫生也不同於傳統醫生。

  馬常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醫美行業涉及範圍很廣,一個成熟的醫美醫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外科基礎,才能從容應對各類血管神經等複雜情況。成為一名出色的整形醫生,需要的是綜合性知識和解剖的立體感,持續、綜合的學習能力是醫美醫生的基本要求。

  “每年醫美行業的各類論壇、會議是最多的,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迫切需要不斷進行國內外交流學習的需求。”馬常青表示。

  此外,醫美醫生還需要更多的“藝術細胞”。

  “對於整形醫生來說,藝術細胞和審美觀的要求都與對傳統醫生大為不同。這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優秀整形醫生的高薪——畢竟“藝術無價”嘛。”馬常青坦言,“有時,整形給顧客帶來的收益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對婚姻、生活品質各個方面都會產生實際影響。”

責任編輯:王嘉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