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均1700萬媽媽催生產後恢復剛需,婚育女性健康管理何去何從?

行業洞察

移動互聯網、管道變革衝擊之下,傳統母嬰服務業及用品業行至轉型的路口,誰能率先布局細分市場,誰就能在洗牌期突出重圍。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更新,二胎政策助推,母嬰童保健業態市場預期與信心步入上升期,產後恢復這一細分領域引發關注。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生人口1723萬,與之同量的是產後媽媽人群

根據臨床統計數據顯示:產後1~3個月是女性心理最脆弱、生理最虛弱的時期。醫學專家調研發現,中國女性的很多疾病是因產後恢復不好留下的隱患,而中國傳統的家庭式「坐月子」對產婦的身體恢復有很多不利,容易落下病根,影響女性終生幸福。

隨著8090後女性成為生育中堅力量,新消費族群對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更高訴求。區別於上一輩,她們的產後恢復意識不斷提升,造就了產後恢復剛需市場。

上海勝譽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福寶分析稱,90%以上的媽媽會出現產後問題,其中57%有產後恢復的需求;以5年作為產後恢復黃金期來看,需求在1億人次左右,產後恢復成為新的藍海

而據中國月子會所行業聯盟理事長徐寧介紹,全國現有月子機構僅4000多家,專業的產後恢復機構偏少,遠遠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同時,原衛生部部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張文康指出,「產後母嬰康復機構存在不少問題,可以用『亂、患、缺、貴』四個字來形容。

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母嬰健康被列為其中重點版塊,為行業帶來更強動力。

2017年9月,我國頒布了第一部針對月子中心、月子會所的國家標準——《母嬰保健服務場所通用要求》(以下簡稱《要求》),旨在讓每一個月子服務行業從業者都能嚴格執行標準。《要求》實施之後,消費者在選擇月子機構時可以參考國家標準,同時消費者還可以在服務的安全、衛生、專業和舒適等四個方面提出比國家標準更高的要求。

地方有關部門新動作也已釋放規範市場的積極信號。今年7月30日,雲南省優生優育婦幼保健協會產後母嬰康復專業委員會討論制定《雲南省產後母嬰康復機構管理和服務指南》,以此逐步完善包括月子中心等產後康復機構進行的規範管理。8月10日,廣東梅州將拍賣一地塊,明確規定該地塊要用於建設專業的母嬰護理機構即「月子中心」,將月子中心納入土地規劃項目。

而面對未來,上述《要求》起草者之一、武漢聖瑪莉母嬰護理中心創始人徐紅表示,台灣地區新生兒和媽媽入住月子機構的比例大約在50%到60%,而在大陸地區,北京和上海等發達城市的比例不超過8%,若能找準原因,改善服務,市場太空還相當大

《親子商業志》特以可視化圖片展示我國產後恢復市場現狀,供專業讀者參考。

指導 | 李筱姝

內容 | 林蘭楓

統籌 | 林蘭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