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隨喜的對象,應該是一切眾生

隨喜的對象是一切眾生

剛才說到“隨喜”的難點,一是容易對與我們差不多的有情生起嫉妒;還有就是對某些人,我們生不起隨喜。尤其像現在很多人、很多地方,由於不隨喜別人,就容易鬧矛盾、容易不快樂。不要說和其他宗教的教徒,就是自己的教徒裡面也分很多宗,一個宗裡面又有很多不同的派別,對他們反正就是生不起隨喜。大家想想看,我們對一切“諸眾生”都要生起隨喜,對其他宗派或其他宗教當然也要隨喜。

凡是一個善業,我們怎麽隨喜呢?我們就從他能夠離開一分痛苦的方面去隨喜。你看到任何的眾生,不管他是誰,只要他自己能夠離開一分痛苦、得到一分快樂,那我們就應該跟著高興。因為菩提心是希望一切有情都獲得快樂,而最基礎的快樂,就是離開惡趣的苦、得到人天的樂。既然他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了這樣的快樂,那當然我們應該隨喜。在修持上、中、下士道的時候,我們都要好好地去隨喜他們。通過隨喜,可以讓我們的道也會跟著前進。

隨喜,不局限於現前看得到的,還有內心當中的。包括別人說的有智慧的話、做的大好事,我們都要隨喜,而且要讚歎。這樣的話就會有個好處:它有一個增長。怎麽會增長呢?比如說一個人在做好事,如果很多人去反對,那會容易讓他退心,他就會懷疑:這個好事我到底做得對還是不對?如果他做了好事,別人讚歎說:你做得太好了!那他就會很堅定,就覺得這個要做下去。這樣就等於說你是在支持他做好事。

隨喜還可以積累善根。傳承祖師也這麽說過:積福報最輕鬆、最容易做的,就是隨喜,坐在那裡就可以培大福。怎麽培呢?別人做了好事,你就坐在那裡隨喜好了,這樣會得到與做好事的人相同的福報。隨喜的對象,比如佛陀、菩薩、羅漢,你隨喜這些上士、中士的功德。在《略論釋》裡面有講,不要說佛陀,就是像這些登地的菩薩,他們一天——不要說一天,就是很短的時間裡做的一件事情,其功德就超過了我們一般人做一輩子好事所得到的。這個也可以想象,像這些菩薩,他緣念的是一切眾生,他所作的事情,不用說,每個眾生都會得到利益。他以這樣的心態出發,並且他所作的事情本身對眾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得到的好處也是很深遠的。因為他心量大、智慧大,所以做出的事情真的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你這樣去深心地隨喜,就可以得到他功德的一分;這得到的一分,也超過了我們平時只為自己做很多的事情的好處 。

從這個角度講,大家認不認同:做事的人和修隨喜的人,兩者善根福報是相同的?

(聽眾:隨喜比自己高的人,福報不如他大;隨喜和自己相等的人,福報和他相等;隨喜比自己低的人,福報比他更大。)

假設兩個人都是同樣的層次、同樣的心量、同樣的級別,比如甲做了放生,放了一頭牛,乙沒有放牛,然後對甲作隨喜,那甲跟乙所得的福報是不是一樣大?

(聽眾:一樣大。)

一樣的話,就有個問題,在《現觀莊嚴論》的注釋裡有這樣的問難:如果是一樣的話,那麽放牛的人把這頭牛放生後,他現在坐下來對剛才的事情作一番隨喜,那他會不會得到放兩頭牛的功德呢?如果他繼續坐在那裡隨喜,一直隨喜下去,是不是放了無數的牛?如果同意這樣的話,就等於說他前面做放牛的事情,和後面沒有做放牛的事情,積累的善根是一樣的,對吧?“無盡增長”,也就是說他做放牛的事情和不做放牛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聽眾:功德一樣。)

功德怎麽個一樣?

(聽眾:產生福報的力量一樣。)

你說一樣,比如現在你親手去放一頭牛,和你自己坐在那裡隨喜放牛,這個功德是一樣的,那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去放牛,你就坐在那裡隨喜好了?你們自己下去討論吧。隨喜!

——《普賢行願品講記》宗宙法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