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級台風"山竹"暴露了中國經濟四個意味深長的問題

  這場超級台風,暴露了中國經濟四個意味深長的問題!

  來源: 牛彈琴

  西方有句俗話,魔鬼藏在細節裡(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初聽上去,有點聳人聽聞;但仔細琢磨,西方人的誇張,未必就沒有道理。

  比如,這次風王“山竹”席卷中國南方,廣東等地一片狼藉,大樓搖晃,海水倒灌;新媒體時代,任何一次風暴,最大的則出現在朋友圈,不少影片,讓人看得更是肝顫。

  但類似的圖片影片多了,仔細思量,一些細節既讓人感動,更引人深思。不成熟的看法,這場超級台風,其實正暴露了中國經濟四個意味深長的問題。

  細節一,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的問題。

  在很多圖片和影片裡,城市街道成了水道,一些地下車庫成為澤國,大批大樹被連根拔起,汽車被砸被淹,似乎都不算什麽新聞了。

  廣州警察就發了一個長長的清單,截至16日22點的情況,倒樹警情509宗,積水警情92宗。也就是說,至少已經倒了509棵樹,至少92處路段出現大面積積水。

  這麽大的台風,自然有其特殊性。但也必須看到,現在我們的城市似乎越來越脆弱,哪怕一場不大不小的台風、暴雨,城市很多樓宇就成了免費海景房,居民只能呆在家裡看海;大樹被連根拔起更像是背景提示,讓人清楚狂風的猛烈。

  從市政建設和設計理念上,南方城市一般要好於北方,但哪怕是南方城市,幾乎年年看海的現實,更讓人不得不追問,我們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是不是出了問題,我們的海綿城市到底在何方?

  還有,大樹被連根拔起,不是幾十幾百棵,有的一個城市就有幾千棵,同樣值得深思。在台風肆虐地區,載這些樹種是否合理。要知道,城市綠化不是僅僅挖坑種樹那麽簡單,為了好看將大樹搬進城市,固然節省了時間,但對大樹卻是摧殘,根系不發達,更會在一場超級台風後滿目瘡痍。

  當然,這種超級台風畢竟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必然出現的種種問題,卻意味著大量財富的喪失,更意味著民眾出行的凶險。下場雨都要死人,這種教訓太慘痛了。

  細節二,豪宅裡有太多不堪的秘密

  看到有朋友寫了一篇文章,調侃說這一場台風,讓很多深圳的豪宅業主們無家可歸,他們動輒一兩千萬的豪宅,現在都成了危房,沒辦法,他們只能到旁邊的學校的體育館內避難。深圳灣體育館還因此“改了功能”,被戲稱為土豪相親現場。

  在當前的房地產邏輯中,樓層越高,風景越好,價格越高,都是公認的豪宅,但一場台風襲來,樓層高的業主拚命往地下車庫跑,跑得精疲力盡還後悔,買房千萬不能買這麽高啊。

  而網友貼出的大樓搖晃的影片,更讓人觸目驚心,真是搖搖欲墜啊。這樣的樓房,品質到底怎麽樣,萬一出現個地震啥的,會是怎麽樣的結果呢?

  還有玻璃幕牆,現在的城市建築,為了好看美觀,大量使用玻璃幕牆。但哪怕玻璃上貼上了各種“米”字,在這場台風中,很多玻璃幕牆真是不堪一擊,海水一衝就破碎,大風一刮就飄蕩,這畢竟是鋒利的玻璃碎片啊,帶來的是巨大的風險隱患。

  這樣的豪宅,真的很合格嗎?這樣的幕牆,真的很牢靠嗎?希望這僅僅是一次意外,但千萬人的生命,不能總是寄托在僥幸基礎上啊。

  細節三,那些讓人感動的逆行。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引用了那句網絡流行語:哪有什麽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這場台風,被認為是近40年來最猛烈的台風,“強風、暴雨、巨浪、高潮”四碰頭,除了一些財產損失外,人員損失總體有限,不由人不為各級政府和搶險救災者點讚,沒有他們的努力和奉獻,後果真不堪設想。

  太多逆風出行的勇士,他們不是不知道凶險,但他們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尤其是這種災難前的強大動員能力、災難時的高效救災能力、災難後的及時善後工作,坦率地說,這個世界很多國家,哪怕是一些發達國家都未必能做得這麽好。

  2005年美國卡特裡娜颶風,造成近2000人死亡,這是天災,確實很難完全預防。但災難過後很長一段時間,災民被困水中得不到及時營救,卻暴露了美國救災體系的種種弊端,也讓當時的小布什幾乎喪盡民心。

  並不是說中國的救災就沒有瑕疵,也並不是說中國災害發生時就不存在玩忽職守,我們要看到不足,也要看到成就,當然,我們更不能自滿。中國,確實很多人在認真做事,在真誠奉獻。

  細節四,那些執著上班的人們。

  看到網上有人調侃,一場台風過後,才知道深圳是一座叢林城市。很多人的上班路,幾乎都是在穿越叢林,這有一系列照片為證。

  因為路線受阻,在深圳不少地方,都出現了交通嚴重擁堵,很多上班人被困在小車和公交裡,心裡如焚。地鐵裡也到處都是人頭,密密麻麻,急著趕往工作部門。

  這說明了什麽?

  我不想說,這些人都特別愛工作、覺悟特別高,所以,哪怕翻山越嶺、跨越叢林,都一定要上班去。他們其實都是普通人,為的是一份薪水,要養家糊口,要努力打拚,天上也不會掉餡餅,所以,哪怕路上再堵,也要趕到工作部門。

  這裡面有敬業,但更多是勤奮。坦率地說,也在多個國家長期工作過,但沒有一個國家的民眾,能夠像我們中國人這樣勤奮。在西方一些國家,周末和節假日商店是不營業的,但往往中國人來後,規矩就壞了,中國人就像勤勞的蜜蜂一樣,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節假日,都是要開門營業的。所以,很多當地商家最後都拚不過中國人……

  所以,93歲的馬哈蒂爾不久前也感歎,他為什麽要對碧桂園的森林城市有意見,因為“如果有三百萬中國人移民馬來西亞,我們會怎麽樣?他們勤奮,聰明,具有商業知識……我們怎麽可能和他們競爭呢?”政治家的話不能全信,但他對中國人勤奮的感歎,卻未必不是實情。

  真的,看到一張張翻越叢林去上班的圖片,既覺得很好笑,但更讓人感動。

  這就是中國人,這就是勤奮的中國人,這就是排除萬難也要上班的中國人。這種勤奮、這種努力、這種素質,又有什麽困難中國人克服不了呢?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