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術無國界,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大咖們都聊了些啥?

東方網·縱相新聞 實習生 胡豐逸 記者 卞英豪

今日(8月30日)上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第二天,“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高端對話”在余德耀美術館舉行。由商湯科技與世界頂級高校組成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正式成立。隨後的圓桌會議中,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內外學術界領頭人物們齊聚一堂,就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來自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圖靈獎獲得者,羅傑·瑞迪(Raj Reddy)教授則為此次高端對話發表了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稱上海為一個“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 of Shanghai)”。瑞迪教授還為“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的未來目標以及計劃落實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要從每個高校找到一個熱衷於人工智能這件事情的人,這個人一定要有“這是他為之付出一切的使命”的覺悟。這樣的人可以在高校交流期間充分吸收對方的文化與經驗,再回到自己的學術領域後進一步將學習到的東西充分利用。

第二是針對人才的培養。瑞迪教授指出,人才遍布世界各地,而由於缺乏公平競爭的平台,不少人才被埋沒。他表示,應當“先從人的角度出發,在每個領域找到優秀的人才”,為這些人才頒發獎學金,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也以此激勵人才繼續前進。

最後,瑞迪教授提出“一定要讓人工智能負起責任來”的建議。他指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前提是保障人工智能絕對不侵犯任何人類的權利,不給人類帶來任何傷害。

而針對昨日馬斯克比較悲觀的“人工智能威脅論”,瑞迪教授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人類從數字體系的誕生到如今的科學體系,文明發展至此已經耗時千萬年,而“人類做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所謂人工智能威脅論是不會發生的。

他強調:“我們的人工智能,必須以人為本。然後給我們創造更多的機會,給整個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隨後,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梅宏教授就從軟體工程和系統軟體領域的角度向現場各位闡述了人工智能未來的一種發展:人、機、物合一的生態環境,稱為“泛在作業系統(Ubiquitous Operating System)”。那何為“泛在”?梅宏教授對此的解釋是,讓這些技術“無處不在,無跡可尋!”

由商湯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主持的圓桌會議的嘉賓陣容也十分“豪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湯姆·米切爾(Tom Mitchell)、香港中文大學院長黃定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院長苗春燕、上海科技大學執行院長虞晶怡、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士·埃文斯(James Evans)、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執行院長李向陽、雪梨大學院士馮大淦以及浙江大學院士陳剛悉數到場。

嘉賓們就“高校間加強人工智能學術交流的模式”、“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社會責任”這三大議題進行了交流。

期間,嘉賓們主張對人工智能領域充滿激情是在該領域研究的重要前提,並一再強調人工智能領域全球化合作與跨界跨行業協作的必要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