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真的只是基準嗎?索尼A7M3使用三周體驗報告

其實我一直是在等A7S3的,因為很喜歡S系列機器純淨的高感畫質,但是看完M3發布後的各種消息,忍不住提前剁手。

3月2日下訂單

3月9日晚上發貨

3月10日上午到貨 開箱 做影片 發文章

3月10日下午在某社區抓(偷)拍小盆友

3月10日晚在羽毛球場體驗連拍和對焦

3月11日晚體驗弱光影片拍攝

3月15日去了趟菜市場

3月17日18日杭州行

3月24日25日蘇州行

3月29日南浦大橋公車站

得此文。

對焦

就是我目前為止見過的最快最準的機器,人物半側著臉都能識別面部,非常誇張。球場上的抓拍幾乎不曾失焦。

連拍

非常乾脆利落,聲音也比A9,R2好聽,10張對於我拍羽毛球來說很夠了。電子快門的果凍效應是明顯的,是非常明顯的。

寬容度

LR還不能讀取M3的raw檔案,所以暫時無法評判。且我已經變成了直出黨,在vivid模式下這個色彩很不錯了。

高感

大家樂此不疲地嘗試它的ISO51200,我覺得,不是不可以給你們看看。 分別是51200和800

雖然如此我還是把ISO鎖在了3200以下,但是ISO自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幾乎不用擔心各種暗部噪點,彩色噪點。

影片

我這個菜鳥就不討論影片了,總之這台夜視儀跟S2給我同樣的震撼。我是很想把兩次短途遊做成影片,無奈小姐姐不讓拍,甩半個背影交差。

雨中的西湖,還是要親身感受才知道她的美。

握持感

太重了,從6300換上來的,真的嫌棄它了,整個機身比前兩代重太多,同場對比過R2,很明顯。機身電池皮套和鏡頭,要不是有五軸防抖,都不敢單手拿著拍照了。但是我依然敢手持0.5s拍攝。

續航

前面幾天續航非常滿意,第一周甚至沒充過電。

但是!就在我去杭州的第一天續航崩了!前一晚幾乎充滿,早上出門一直到午後兩點都沒有開機。從95%到37%,隻用了3個小時多點,同樣的強度R2的第一塊電池還有19的電。我有點懷疑人生。不過第二天就又正常了。

但是基本上來說,充滿電拍八九百張問題不大,還有朋友說他拍了1700張。電池充的不快,跟我的6sp差不多,兩個半小時吧。

讀寫速度

是沒有A9快的,似乎比R3快。UHS 1和2差距不大,很多時候隻拍一張都要等,覺得很奇怪。4k影片的寫入是很快的,拍完幾乎不用等。

操控

自定義按鍵夠多夠用,自定義模式也足夠豐富,幾個檔位切換很快。模式轉盤沒有鎖,單手操作方便很多。還有自定義目錄,比起以前來說,有改進。

影片和拍照的自定義按鍵是獨立的,這點很棒。

新加入的觸屏和搖杆對我來說幫助不大,搖杆反而還經常動到我的對焦的,有點困惑。所以後來很多時候我都乾脆廣域對焦,必要的時候觸屏變單點。

我推薦 A7M3的理由是:

28mm 0.5s iso 500

足夠均衡,並不吃後期硬體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2和S2已經可以放一邊了。

足夠強悍的對焦和連拍,不是特別嚴苛的場景,這個速度足夠用了,何況高感表現這麽棒

足夠誠意的影片格式,但4k 60fps一定是要留給S3的

我不推薦 A7M3的理由是:

需要忍受的evf和lcd

依然有低通濾鏡

暫時來說不便宜(當然在索尼的系統裡它真的值這個價)

好鏡頭太貴了,大三元統統15k+,連55 1.8這種標定都4k+,換門的再考慮一下吧

沒有閃光高速同步接口

結語

索尼一直有著清晰的產品線,主打高速拍攝的A9,主打畫質的R系列,主打影片和高感的S系列,提供入門全畫幅的普通A7,然而這一次A73的牙膏擠的真的有點多,徹底攪亂了入門全畫幅的市場 。看到路上看到的年輕人都是索尼,我仿佛忍不住要喊出那五個字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