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鹼體質」騙局在美國被戳穿,中國的首位倡導者還在據理力爭?

圖片來源:東方IC

「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酸性體質會導致各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症。糾正偏酸的體質,就能治癒疾病、維持健康。」

這套理論,相信你肯定或多或少聽說過。

但是,11月2日,美國的「人體酸鹼體質理論」之父羅伯特·歐·楊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併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

這套理論在美國被「打臉」之後,號稱最早在國內推行這套理論的雙林海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雙林,迅速被推上風口浪尖。

既然「酸鹼體質」在美國被罰款,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國內的「酸鹼體質」理論呢?中國之聲記者就採訪了梁雙林和相關領域專家,梁雙林堅稱自己的理論有依據,但專家認為,這種理論,經不起推敲。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梁雙林:

我按照教科書的案例來理解酸鹼平衡

在雙林海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寫道:梁雙林,多篇論文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是我國「人體健康與酸鹼平衡」理論的首位倡導者,明確提出:酸性體質健康新殺手,酸性體質百病之源,極力呼籲預防酸性體質。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梁雙林多次向記者強調,美國的羅伯特·歐·楊是因為非法行醫,嘗試用蘇打水治療癌症才被美國法院判處罰金的,他自己並沒有聲稱該理論可以治病,賣的產品也是經過國家批準的「保健品」,自己的理論也是有依據的。

梁雙林在採訪中表示:

我個人認為法院是法律的權威,不是科學的權威,有的法院只會判決歐·楊有沒有罪,而不會判決這個理論有沒有錯。因為我也不認識這個人,我們是有這個理論依據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於中國和美國的教科書。

梁雙林認為,自己只是向公眾提出這一理論,理論依據是來源於《醫用生物化學》中,有關人體血液為弱鹼性、人體酸鹼平衡調節機理的論述。

梁雙林告訴中國之聲:

我想我按照教科書的案例來理解酸鹼平衡,這有沒有錯?我認為,沒有錯,這是理解方面的問題。很多醫生碰到高血脂、高血壓、高體重、高尿酸的患者,醫生肯定會建議說,高蛋白、高脂肪的東西少吃,這些是什麼呢?就是酸性物質。這是書上講的,不是我講的。

但是記者發現,雙林製藥的主要產品為「第六元素」,也就是幾丁聚糖,又名「甲殼(qiao)素」,從甲殼類動物外殼中提取。保健功能中,也並沒有「酸鹼平衡」的字樣。這樣的產品,對人體所謂的「酸鹼平衡」能有什麼幫助呢?它是否得到了臨床方面的實驗?

梁雙林說,「第六元素」是經過批準的保健食品,並非藥品,所以也沒有經過臨床試驗,但是按照他對理論的理解,可以通過調節血脂,來達到酸鹼平衡:

因為我們的血脂高啊、高脂肪啊,是和酸性物質太多有關係嘛,我們(產品)有這個調節功能,因為它有鹼性物質,那麼鹼性物質為什麼有調節功能呢?我想,這個物質對我們人體的血脂有調節作用,它為什麼有調節作用?我認為,它對我們維護酸鹼平衡有很大的作用。

雙林公司在官網強調,公司的產品是得到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的研究。實驗報告詳細論述了產品可以調節細胞酸鹼平衡。該實驗的具體研究人員為張俊峰。

但是張俊峰對媒體回應稱:「在研究殼聚糖時,確實做過酸鹼對細胞影響的實驗,國內外做這類實驗的很多,但這僅僅是科學研究,並沒有在動物及人身上做過實驗,和現在討論的人體酸鹼理論是兩回事,而且這個研究後來也沒有發表論文,實驗室的所有學術成果以論文為主。而且查閱相關記錄,沒有以實驗室名義為任何公司和產品做過鑒定。」

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葯業有限公司首頁聲明

另外,通過查詢知網,記者發現梁雙林作為論文作者,隻聯合他人在1989年發表過《稀土甲殼素餌料粘合劑》這一篇論文,在2005年的學術會議上,發表過關於幾丁聚糖的抗疲勞功能研究的演講,此外再無其他文獻。在美國著名的生物醫藥類文獻搜索庫PubMed中,也並沒有找到作者為梁雙林的任何文獻。

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

「酸鹼體質」理論看似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

對於「酸鹼體質源於教科書」,「高血壓、高血脂是由於酸性體質導致」,所以「第六元素」可以幫助使用者調節人體酸鹼等觀點,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顧中一認為,幾丁聚糖相當於一種膳食纖維,的確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酸鹼體質的提出非常模糊,難以論證,作為理論的倡導者,應該拿出詳盡的科學依據來。

顧中一表示:「我們想證明一個東西不存在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們一般本著的一個基本的邏輯是,誰主張誰舉證,你說你有這個效果,應該是由你來拿出證據證明,鹼性體質這個假說其實非常的簡單,等於把各種疾病,把你的各種生活狀態通通歸結在體質上,還很簡單的就是一個酸和鹼這麼一個兩分法。所以它是解釋不了我們現在非常多的具體的現象和具體的疾病的。

顧中一告訴中國之聲,教科書上關於酸鹼的內容,被「酸鹼體質」倡導者利用後,將腫瘤與人體產生酸性物質之間的因果關係顛倒了。並不是酸性物質導致腫瘤,而是腫瘤會產生酸性物質。另外,人體體內的酸鹼值,基本上是恆定的,將人患病的原因簡單歸因於「酸鹼不平衡」,明顯不科學。

顧中一介紹:「不同的部位,酸鹼是不一樣的,比如像胃酸,本身就一點幾的強酸,這是不同地方都不一樣。再有一個核心的是按照酸性體質學說的說法,是說你身體成酸性了,所以導致了你得腫瘤,導致了你得那些代謝性的疾病。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它因果關係是相反的。是因為你整體的代謝出了問題,你的尿酸太高了,高了之後會有一系列的癥狀,而不是說因為你酸性食物吃多了導致的後面這些疾病。」

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顧中一強調,人患病的原因多種多樣,遠不是「酸鹼」二字就能概括的,「酸鹼體質」倡導者將大量相關性現象歸於一個簡單的規則中,再用這個規則去解釋更多的其他現象,這種「循環論證」看似有道理,但實則經不起推敲。

顧中一:「比如很多高血壓的患者,但他並不是說真的是肉吃太多了,有可能是蛋白質攝入不足,他的一些B族維生素等等也攝入不足,也會使得血管的彈性下降,出現高血壓的情況。所以,他的那種說法可能過於的簡單,所以你按理來說應該是我舉出一個反例,就應該可以把他的這套理論所推翻的,所以醫學上的一些基本的客觀規律也好,還是相關性的研究,可能還是比較複雜。」

編輯 | 王嘉琦

本文轉自:中國之聲()

記者:任夢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