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功能套針+太極神針雙管齊下療效好

多功能套針培訓

北京

12月1-2日(研修班)

北京

12月3-4日(高級提升班)

導讀:次髎穴是臨床上一個十分重要的且常用的穴位,出自足太陽膀胱經,位於髂後上棘與後中線之間,適對第2骶後孔。那麼這個如此常見的穴位,當你遇到以下三種情況,是否會想起應用它呢?

多功能套針、太極神針對次髎穴臨床應用舉隅

次髎穴位於腰部第二骶骨後孔中,當髂後上棘下與督脈的中點處。我在臨床應用體會到用多功能套針深刺,再配合太極神針的灸法,常獲得滿意的療效。現舉例如下:

1.痛經

李崢雪,女,20歲,未婚,2017年12月20日初診,主訴:經期小腹疼痛,劇烈難忍,痛時連及腰部,伴噁心,四肢涼,經行不暢。經色紅紫,夾少量血塊,脈沉弦。

婦科檢查:子宮後傾位,宮體稍小。急取次髎穴(雙側)用多功能套針長針平刺皮下,掃擺2至3分鐘。得氣後,強刺掃擺。使針感向前陰和少腹部傳導,留針24小時至48小時,中間運用太極神針施灸次髎穴及神闕穴、關元穴。經治療後,腹痛大為緩解,四肢涼亦止。

以後按上述方案調治3次後,追訪幾月未複發。

按:痛經為婦科常見病,臨床上分為虛實兩類。本例患者為寒宮胞宮,血絡凝滯,經行受阻,不通則痛,在次髎穴周圍用多功能套針掃擺再用太極神針施灸,可起到溫通經脈,祛瘀止痛的作用,故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2.習慣性便秘

馬玉福,男,67歲,退休工人。2018年1月28日初診。主訴:大便秘結1年余,排出困難,每3~4日大便一次。服用通便靈或清寧丸藥,大便還能通暢,停葯則便秘依舊,腰背發冷,疲憊乏力,喜熱怕冷,舌淡,脈沉細。

取次髎穴周圍(雙側)用多功能套針長針平刺皮下,掃擺2至3分鐘,得氣後,留針24小時至48小時,中間再用太極神針施灸,取穴:次髎、中髎、下髎、神闕穴、關元穴、腎俞穴,隔日治療一次。

經多功能套針治療5次,大便已能每日一解,只是糞便仍先硬後溏,又經過10餘次治療,大便已完全正常。

按:本例便秘為年老體弱患者,真陽虛損,陽氣內生,留結腸胃,津液不行,腸道傳送無力所致。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裡,開竅於二陰。

取次髎穴,多功能套針後加太極神針施灸,可溫經散寒,故效如桴鼓。

3.腰肌勞損

陳貴明,男,46歲,工人。2018年3月5日初診。主訴:腰痛2日,連及臀及大腿部。患者1年前腰部曾扭傷過,這次由於搬抬重物勞累過度而突然發作,腰部僵硬,轉側困難。

查:腰4、5椎兩側有壓痛點,用多功能套管針在壓痛點的遠端進針掃擺2至3分鐘,再取次髎穴周圍進針(雙側)平刺皮下掃擺2至3分鐘,得氣後,留針24小時至48小時,隔10分鐘左右,再施行針1次手法掃擺,出針後再加拔罐,留罐15分鐘,加太極神針取次髎穴、腰眼、腎俞、命門穴等施灸。起罐後腰痛大為減輕,腰部已無僵硬感,轉側亦較前自如。上法治療2次,遂告愈。

按:腰肌勞損為傷科常見疾病,足太陽膀胱經,挾背,抵腰中、次髎穴為足太陽經穴又鄰近腰部,取之意在疏通太陽經氣,活血祛瘀,所以收效迅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高新適宜技術實操課報名中》

益善正骨培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