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原油期貨”來了,石油之爭?貨幣之爭?

2018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推出。由於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原油價格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特別重要。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在提高在國際原油定價權中的話語地位。此外,中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或許,這是仿效“石油美元”,利用石油貿易快速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

歷經多年的等待,原油期貨終於來了。2018年3月26日上午9時,中國原油期貨正式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掛牌交易。與其他商品期貨不同,這次原油期貨境外投資者也可以參與交易,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

3月26日當天,中國原油期貨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主力合約SC1809上市9分鐘流入資金約1個億。截至收盤,主力合約SC1809報收於429.9元/桶,漲3.34%,共成交成交4.07萬手,成交金額達176.40億元;原油品種成交4.23萬手、成交183.47億元。

來源:文華財經

據目前披露的情況,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對原油期貨的設計思路是“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

目前,中國原油期貨主要交易品種為中質含硫原油,此種原油在國際上缺乏價格基準,卻是我國及周邊國家主要進口品種。中國原油期貨采取實物交割的方式,交割地點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指定倉庫,具體交割日期為最後交易日後連續五個交易日。以主力合約SC1809為例,2018年9月份到期後,連續五個交易日均可在指定倉庫進行實物交割。

中國原油期貨早盤時間為9:00-11:30,13:30-15:00;夜盤時間為21:00-次日凌晨2:30。其中,1000桶為一手,最低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以3月26日收盤價計算,購買一手合約價值42.99萬元,即最低需要約2.15萬保證金。不過,並非所有投資者均可參與,根據要求,保證金账戶至少需要50萬元或者等值外幣。

上海大致處於倫敦和紐約之間,恰好填補WTI、布倫特(Brent)全球交易時區空白,形成24小時連續交易機制。外國投資者首次不用在中國設立QFII業務就可獲準參與交易。INE與WTI、Brent可有效開展跨市場套利,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之間也可以進行匯率互動和投資組合。

布倫特和WTI取得國際定價能力的關鍵原因在於,“金融中心+原油產地”模式,其中,賣方壟斷定價是關鍵。以布倫特原油為例,上世紀80年代推出,是英國為了防範石油危機風險而采取的重要舉措。彼時倫敦金融地位不必多言,布倫特地區盛產輕質低硫原油,當地管道倉儲設施齊備,可通過地中海輸送至歐洲各國。

相較於布倫特和WTI的“金融中心+原油產地”模式,我國原油產量顯然不足,因而中國原油期貨定價核心為“金融中心+原油消費地”模式,若未來原油市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我國的模式容易成功。

石油之爭?貨幣之爭?

如上文所述,作為交易商,若既不想使用美元,也不想用人民幣,可以直接把原油換成黃金。由於中國原油期貨使用人民幣計價,相當於人民幣變相與黃金掛鉤。即以國內黃金儲備作為擔保,為人民幣原油交易提供信用支撐。

作為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境內期貨公司以及境外中介機構參與到上海國際能源中心的原油期貨交易中,此外,境外特殊非經紀參與者也可以直接參與交易。原油期貨合約採用實物交割,可以在保稅區內實行保稅交割,采取倉庫交割的方式。

事實上,原油期貨首單法人戶委託交易就花落境外機構嘉能可。嘉能可(境外投資者)通過時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境外中介機構)委託新湖期貨有限公司(境內期貨公司)進行交易,搶得中國原油期貨上市首筆委託,並成交SC1809合約。

為了鼓勵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原油期貨交易,財政部、稅務總局、證監會已於3月13日下發通知提供稅收減免。對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經紀機構)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境外個人投資者,三年內暫免征個人所得稅。

以國內黃金儲備作為支撐,同時對境外投資者稅收減免,如此鼓勵,可見對原油期貨的重視程度。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4.2億噸,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不過,國內卻沒有一套原油定價體系,這意味著,國內的原油價格,只能受國外市場左右。商品交易的核心是定價權,沒有定價權就只能任人宰割。

很長時間,在財經新聞中,聽的最多的是北海布倫特原油、紐約輕質原油的價格漲落。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讓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原油價格。

此外,1971年,布雷登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與黃金脫鉤,轉而建立起石油美元體系。即國際石油貿易以美元計價,從而維持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此次推出中國原油期貨,關鍵在於使用人民幣計價,這意味著“石油人民幣”邁出第一步,也將對美元在國際原油貿易結算中所處的主導地位構成衝擊。流動性越強的貨幣,幣值越堅挺,若建成“石油人民幣”體系,人民幣將有機會與美元並駕齊驅。那時,所有的國人都能享受到人民幣幣值堅挺的好處——用強勢的人民幣購買全世界的優質資源與商品。

原油的中國價格,上海價格

原油被稱為大宗商品之王,其產出物燃料油及石化產品深刻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油價格也常常與通脹率密切關聯,從而深度影響到國民經濟。

原油主要有兩大用處,一個提煉成燃料油,比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油以及提煉副產品瀝青;此外原油也可以進行裂解,生產出乙烯、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並進一步加工成有機化工原料及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

人們身上穿的衣服(聚酯纖維,即滌綸);辦公室的桌子、椅子、電腦外殼,眼鏡邊框(合成塑料)以及各種化學建材,全部都是石化產品。就連農業,也離不開石油,合成氨大部分都是石油製備的。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可是多年來,對全球原油價格的話語權,可以說微乎其微。目前,國際上兩種基準原油分別為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紐約輕質原油(WTI)。

由於東亞沒有一個成熟的原油期貨市場,本地基準油最終都是由上述兩種基準油價格決定。而各地市場供求關係千差萬別,導致中東銷往東北亞地區原油價格普遍偏高,即所謂的“亞洲升水”。沒有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長期以來,中國深受其害。

在國際原油市場1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原油定價主要可分為三種模式:跨國石油公司定價(1900—1973年)、OPEC定價(1973—1986年)和期貨定價(1986年至今)。目前,國際上主要依賴期貨定價,即以布倫特原油和WTI作為基準,為全球原油定價。

為了提高在全球的石油定價權,國內一直籌劃推出原油期貨交易。早在1992年年底,原南京石油交易所就推出石油期貨交易,1993年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不過,當時人們對石油期貨市場基本功能和風險程度認識不足,出現了盲目發展、風險失控的勢頭,最終不得不全面叫停。

直到2011年,業內再次熱議推出原油期貨。曾參與原油期貨上市工作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原油期貨2011年就已經開始準備,當時面臨的直接問題就是這個品種怎麽搞,才能發揮它的市場功能。”

原油期貨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而作為戰略性資源,原油在國內屬於管制類商品,進出口均受到一定限制,市場參與主體不足。

為了確保市場的參與度,在設計之初,中國版原油期貨就定位於“國際平台”。2013年11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該中心作為原油期貨交易平台。

在經過四年的籌備和系統演練後,2018年2月9日,中國原油期貨終於宣布正式推出,並於3月26日掛牌交易。

“石油人民幣”,來了

實際上,定價權只是原油期貨在商品領域的影響,更大的意義在於,原油期貨計價貨幣與國際金融體系深度捆綁。

美元之所以是國際結算佔據主導地位的貨幣,很大程度上在於“石油美元”體系。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即沒法用美元自由兌換黃金,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匯率應聲下跌。

為了恢復世界對美元的信心,據傳在70年代,美國與沙特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定”,原油結算必須使用美元。沙特是OPEC的發起者和長官者,中東大部分產油國(如阿聯酋、卡達、科威特等)唯沙特馬首是瞻。在美國與沙特的聯手下,歐洲、亞洲主要工業國想要購買原油,必須在外匯市場先行購買美元。

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必須儲備美元,方能順利地購買石油,這樣一來,又奠定了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隨著“石油美元”體系的構建,美元的影響力得到了恢復和提升。數據顯示,除了石油貿易外,約80%的國際交易使用美元結算。

不過,現在的“石油美元”隱隱有松動的跡象。由於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其石油進口量呈現逐步減少的態勢。美國原油進口量減少,向外輸出的美元因而跟著減少。更關鍵的是,美國與沙特由互補的原油貿易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

據悉,近期中國開始修改與沙特之間的原油貿易協定條款。其中,中國正在考慮拿出一項在與沙特原油貿易中,以人民幣支付的方案。

而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正是給原油以人民幣計價提供市場化平台。它將不斷擴大人民幣在石油貿易結算中的使用範圍,加速“石油人民幣”的崛起。

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在最新的策略報告中稱:“中國的原油期貨掛牌交易標誌著人民幣在全球市場崛起。”

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稱:“這將是一個非常嶄新的定價點,新事物,不是進化,而是革命性的。”

“石油人民幣”,真的來了。值得注意的是,黃金儲備是一個國家極其重要的金融資產,如今為了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護航,不惜動用黃金儲備。

對於美國,美元的臥榻之側,豈容人民幣酣睡。或許,此次中美貿易戰,正是給中國一個下馬威。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