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7月7日,親歷新型布尼亞病毒的驚心動魄

這個日子,大家怎麼都不會忘記,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值班,夜已降臨,我睡意正起,電話鈴卻響了。

發熱門診醫生:「感染科二喚嗎?有個病人發熱3天,白細胞低,血小板低。他家裡已經有一個病人也是發熱,血小板低,已經去世了。他的外婆在另一家醫院監護室搶救……」

立毛肌瞬間豎起,睡意全無!

這個電話資訊量太大太深刻了:傳染性很強?致病力很強?死亡率很高?

這段時間,正好是登革熱的高發期,醫生首先考慮的是登革病毒感染。但檢查做出來,登革熱抗原抗體陰性,猜測已經被排除。

我做好防護,迅速趕到門診,見到了這個21歲的小夥子。除了發熱,他還有噁心嘔吐拉肚子,全身肌肉酸痛,白細胞2千,血小板8萬,C反應蛋白正常,頸部有少許瘀點。

像個病毒感染,甲流?禽流感?非典?流出?

一連串的傳染性疾病蹦入我的腦海,可是,都不太像。

無論如何,一家人已經有3人發病,並且一個已經去世,診斷不明,還有一個在監護室,診斷也不明。情況緊急,要趕緊收治隔離,儘快明確!

如何明確呢?求助。

相關資訊發到感染科的微信群,猶如一個炸彈,把深夜的大家都炸醒了。

群裡開始激烈討論:MERS?寨卡?埃博拉?非典……

醫院副院長、肝病感染科主任俞雲松教授也在群裡,他當時就懷疑可能是新型布尼亞病毒

如果真的是這種病毒,對邵逸夫醫院來說,這將會是第一次「親密接觸」。

俞教授接著又交代了兩件事情。

一是無論如何要把負壓病房(無菌隔離病房)騰出來給患者,在診斷不明的情況下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做好最高級別防護!

二是立即聯繫保健科,看能否與江乾區疾控中心取得聯繫,儘快檢測確定傳染病毒類型。

雖然是星期六的夜晚,疾控中心的電話立馬打通了,專業的疾控老師迅速提出判斷,考慮是新型布尼亞病毒的可能,並決定第二天一早就來做確診檢測。

第二天,疾控中心前來取樣,很快有了反饋: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謎底終於揭開,給予針對性的醫療照護,應該會在2周內康復。

小夥子入院第三天,另一個壞消息傳來,他的外婆最終因病情危重搶救無效死亡。而此時,他的大姨也開始發熱。

聽說外甥在邵逸夫醫院確診,也在好轉中,所以直奔了我們醫院。

果不其然,又一例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陽性!

立刻開通綠色通道,直接開具住院證收治單間隔離。

阿姨入院時,已經知道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了,整個人狀態非常差。她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如果我得了跟我爸媽一樣的病,我不要治了。這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安慰她,盡量減輕她的恐懼感。

阿姨屬於重症患者,一度出現了出血、急性腎損傷、急性胰腺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衰、肺部感染……每一個環節都是驚心動魄。

醫院立即啟動了多學科會診,在醫務科組織下,重症監護室、心內科的專家都趕來一起討論搶救方案。好在搶救及時,阿姨也很爭氣,身體一天天好了起來。

大姨出院的那天,護士們給她送了一束花,祝賀她的重生。

昨天她來複診,一切都好,她說自己去鬼門關走了一遭,以後更要好好活著。

看到她能恢復得這麼快,我們也替她開心。

邵逸夫醫院多學科團隊會診討論患者病情

8月1日,兩名患者已經順利出院2周了。

夜深了,終於能夠安靜地回憶。一些零星的小事跡,印在我腦海裡。

首先為我們勇敢的護士們點贊。

在尚未完全明確病原學之前,未知的病毒、這幾例患者中50%的死亡率,讓所有參與的醫護人員都捏了一把汗,尤其是接觸最多、最親密的護士們。

為了做好一切抗感染防護,醫院感染科啟動了相應預案,既要讓患者家屬盡量少與患者接觸,做好各類防護,又要充分保護我們自己的醫護人員不被傳染。護士們每進出一次需要穿脫防護服,帽子,N95口罩,鞋套,手套……每進出一次都汗流夾背……心理壓力和工作負荷超出想像。

患者出血弄得床單上都是,護士長陳慧穎二話不說親自清理滿是血跡的床單、打包處理。患者入院前幾天常常嘔吐,護士們清理汙穢物一直毫無怨言。

然後是我們果斷決策的科主任俞雲松教授。

他憑藉對該病傳染性的充分了解,穿上普通隔離衣,戴著外科口罩,戴著手套進入病房查房,問病史,查體,也安撫病人不要緊張。這讓在場許多人綳著的神經鬆了,醫護人員心裡也感覺踏實多了。

最後,贊盡心儘力盡善盡美的小夥伴們。

在一場令人窒息的競賽中一擊製勝,二例病人完全康復!故事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寫下來,以文字的形式,給了自己回憶。

以上,是邵逸夫醫院肝病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季淑娟寫下自己親歷新型布尼亞病毒驚心動魄的經歷。

看到這裡,

大家心裡一定都有這個疑問:

播放GIF

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

俞雲松教授告訴我們,新型布尼亞病毒有15%-30%的致死率,主要通過蟲媒傳播,而最主要的「病毒攜帶者」是——蜱蟲。

不過並非所有蜱蟲都帶有這種病毒,病毒一般都有地域性,在浙江,新型布尼亞病毒也只在極少數地區會出現。

被一般的蜱蟲叮咬後,會有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癥狀;被帶有病原體(如新型布尼亞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可能會有病毒感染的強烈反應,甚至會有性命之危。

播放GIF

為何一家四口人會接連被病毒擊中?

蜱蟲喜歡在樹林、低矮灌木林、河道處「出沒」,小夥子的外公生前曾在河道清理淤泥,外公很可能是那時候被蜱蟲咬傷。

處於活躍期的新型布尼亞病毒也可能通過血液、體液等途徑傳播。外公發病之後,外婆和大姨一直照料他,有次出現大出血,她們可能接觸到了血液。而外公去世後,小李護送他回家,他們在同一輛車上待了4個多小時,他可能是那時被感染。

俞雲松教授說,「蜱蟲叮咬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只要不與感染者親密接觸,做好防護,也不用過於擔心會被傳染,所以大家不必恐慌。」

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俞雲松教授提了4點建議

去野外活動時盡量穿長袖與長褲,紮緊褲腿,盡量不要穿拖鞋。可以塗點驅蟲劑

被蜱蟲叮咬時不要去摳挖,否則蜱蟲斷裂殘留在體內會更糟糕。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用煙熏或酒精等方法把蜱蟲引出,然後儘快就醫。

出現發熱、全身肌肉酸痛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與還未確診病因的患者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親密接觸導致病毒傳染。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