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既成功又長壽又幸福的?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661篇原創首發文章

每年五月,全世界投資界都翹首以盼一場盛會,“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大會。這個大會年年都在巴菲特的故鄉內布拉斯州的奧馬哈市舉行,奧馬哈成了全球金融從業人員的“麥加”,巴菲特也早已贏得“奧馬哈的神諭”的美譽。

筆者第一次了解這個股東大會是在2008年,當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組織同學們去參會,筆者擔任翻譯。因為那時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官方安排的中英對譯的譯員,前去“朝聖”的中國人也並不多。而現在不同了,中國“朝聖者”一年比一年多,不少機構都推出了專門的“朝聖之旅”的服務,股東大會對中國朝聖者也越來越重視了。

每年大會開完,隨後較長一段時間裡,金融界乃至社會各界都要對“巴菲特現象”進行熱烈討論。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討論的重點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趨勢,就是從“巴菲特如何通過投資賺這麽多錢”開始轉向“巴菲特為什麽這麽長壽”。

巴菲特1930年出生,今年已經89歲高齡。每年大家都覺得這可能是巴菲特和他的老哥芒格(今年95歲)參加的最後一次股東大會,然而年年都不是。

巴菲特的長壽對股東非常非常重要。巴菲特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濕濕的雪和長長的坡。”讓雪球滾起來,余下就是時間的事了。雪球越大,滾一圈增加的雪就越多。理論上,只要雪不化掉,只要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滾出一個宇宙一樣大的雪球。所以巴菲特的官方授權傳記書名就叫《滾雪球》。

時間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當然是指好的投資者,對於不好的投資者,時間就是最可怕的敵人。從1957年到現在62年,巴菲特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為21%。是不是覺得並不多?但是這是複利,就是中間雪沒有化掉,沒有虧掉重來。

所以巴菲特有時開玩笑說:“投資的第一條原則是不要虧錢;投資的第二條原則是不要虧錢。”如果62年前你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塊美金,持有到今天你會有多少錢呢?135,735,000美元,就是1.35735億美元。沒有想到吧?這就是複利的威力。

巴菲特說:“據說愛因斯坦都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阿凡提和國王下棋,國王問他如果贏了要什麽,阿凡提說要麥粒,只要給的麥粒填滿棋盤就行,第一格1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後面一格是前面一格的平方數。國王覺得這有何難,就答應了。結果發現全國的糧食都給他都不夠。

還有所謂荷花定律,一個池塘裡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兩倍數量開放。如果到第29天開滿了一半池塘,那麽第幾天開滿整個池塘?答案是第三十天。一半的荷花都是在最後一天開出來的。

這兩個故事反映了巴菲特長壽的重要性。前面講的你的1000塊美金持有62年到今年是1.35735億美元,如果年複利不變,再滾一年明年就是1.64239億美元,增加了2850萬美元。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公司市值現在是5000億美元左右,再滾一年到明年就增加1050億美元。巴菲特的長壽用數字表達就是如此重要。

巴菲特的投資和他的長壽關係很緊密,所以大家討論他的長壽也就好比討論投資,這是這幾年大家轉變討論重點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討論了幾十年,沒有新花樣可討論了。這些投資理念其實很簡單,而且年年都一樣,沒有變化,不外乎以下這幾點,我們用最樸素平白的語言來表達,以確保你的十歲的小侄子也聽得懂:

買股票是買公司,不是買彩票,要以企業家的心態做投資。

買什麽公司呢?買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充分了解這個公司,用最合理的方法、預期對它進行估值,估值的時候要考慮有沒有護城河,也就是這個公司的競爭優勢有沒有持續性、有沒有長期的保障,好像護城河那樣的保障,如果沒有,別人很快就能複製它的競爭優勢,那麽估值的時候就要小心。

確定估值後,如果股價低於這個估值就買進,當然要留一個足夠的安全邊際,就是股價比你對它的估值低要不少才買進。

買進後你就當股市關門了,過幾年再看,如果股價已經上升到你的估值了就賣掉,沒有就繼續拿著。這當然是幽默、誇張的說法,中間當然要時不時關注一下基本面,不要這個公司由於什麽不可預測的不可抗力倒閉了什麽的。為什麽要當股市關門了呢?因為儘管長期來講股市是“稱重機”,價格反映的是價值,然而短期它是“投票機”,價格反映的是供求關係。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當時荷蘭人均年收入為150荷蘭盾。這時候這個鬱金香花的市場肯定不是稱重機,是個瘋狂的投票機,成了博傻遊戲。

如果市場變成了投票機,無法稱重了,找不到符合條件的投資機會,那就退場,等到市場恢復理性後再進入。

這些道理是很簡單的,誰都看得懂,問題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因為到最後,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克服人性的弱點。巴菲特說:“人性的弱點總是充滿貪婪、恐懼或者愚蠢,這是完全可以預測的,但是我們無法預測的是這些人性弱點發生的順序。”他說他自己的成功經驗就是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這並不取決於大腦,而是取決於心。

巴菲特的老哥、靈魂夥伴芒格說:“伯克希爾·哈撒韋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沒有什麽秘訣,就是追求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識。”芒格和巴菲特都有著很強的道德感,對2008年次貸危機等歷次金融市場的人禍不遺余力地進行深刻揭露。

芒格說:“沃倫和我,我們兩個人從來沒有為了賺錢忽悠傻子從我們手裡接盤。我們賺錢,靠的是在買的時候賺。如果我們賣的是狗屎,我們不會把狗屎說成是包治關節炎的良藥。”

騙子總是要利用人性的弱點賺錢,就算賺了很多錢還不住手,還要行騙。這也正是騙子的人性弱點,愚蠢。巴菲特常打比方說:“為了錢結婚,也許什麽時候都不明智。而已經有錢了,還為錢結婚,絕對是腦子進水了。”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成功因素除了道德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常識。常識本來是指普通知識,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然而大多數人很多時候被心中的賊蒙蔽,腦子就進水了,做出各種違背常識的投資決策。所以芒格修改了常識的定義,說:“所謂常識,是平常人沒有的知識。”

總之投資要成功,最後並不取決於你知不知道投資的原理,而是取決於你能否克服人性的弱點,戰勝心中的賊,堅守道德和常識。

所以討論投資理念沒有太大意義,理念很簡單,關鍵是能否做到。特別是在中國,完全參照巴菲特的標準,是很難找得到合適的投資機會的,那麽按照巴菲特的第五個原則,就應該退場。

問題是,退場後,錢投哪裡呢?人民幣出不去,只能在國內找投資機會,買房子嗎?可是有的房子都快成為鬱金香了。錢就這麽放著嗎?通貨膨脹怎麽辦?其實最好的方法是養孩子,孩子是最好的金融資產。然而之前有獨生子女政策,也沒法養,現在放開了,可是很多人已經過了生育年齡了。再說生育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越發展,越不願養孩子。

所以還要買股票。這也沒有什麽問題,只是不要以為自己是在進行價值投資。要記住一點,中國的股市大部分時候是瘋狂的投票機,不是稱重機,玩的是博傻遊戲。如果你參與,你要清楚自己是在賭場買彩票,還是像巴菲特說的買公司。所以政府也一再提醒老百姓“股市有風險,入市需小心”了。

我們還是討論一下巴菲特為什麽如此長壽吧。

按照中醫的說法,健康長壽取決於三個方面,飲食、起居、情志。飲食方面,巴菲特很不健康,每天喝八九十罐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是他旗下的公司,不過他喝可口可樂不是為了做秀做宣傳,他是真的愛喝。

2010年他和芒格、比爾蓋茨拜訪比亞迪,筆者給他們做翻譯時就發現他私下也是在喝可口可樂。筆者一咳嗽,他就開好一罐送到筆者面前,他還愛吃巧克力,也不時給筆者幾塊一起吃。

其實,高強度用腦的人需要大量糖分,需要一點咖啡因提神醒腦,所以喝可樂是最合適的了,如果正好還咳嗽的話,那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巴菲特還愛吃麥當勞,早上他自己開車去上班,經常路上彎到麥當勞店買早餐。在紀錄片《成為巴菲特》中他說:“當我覺得心情不那麽舒暢時,我也許會吃2.61美元的早餐,那就是兩塊豬柳扒,然後我把它們合在一起,給自己倒一杯可口可樂。3.17美元可以買到一塊培根、雞蛋加奶酪鬆餅。如果今天早上市場下跌,我就會花上2.95美元,而不去買3.17美元的早餐。”

還有,巴菲特完全不愛吃蔬菜。這就是巴菲特的飲食。

起居方面,1958年,28歲的巴菲特在家鄉奧馬哈市花了31,500美金買了Farnam街5505號一套房子,一直住到現在。那套房子毫不起眼,在一個中產階級社區,2008年我們去參加年會時還專門去看了一下,真的很普通。那次他的太太正好開車出來,還友好地向我們微笑示意。

順便提一下,他的太太也很普通,原來是一家餐館的服務生,是他的第一任太太蘇珊給介紹安排的。從1977年至2004年去世,蘇珊因為身體等各種原因一直住在西海岸,巴菲特的生活起居就由這位來自立陶宛的移民蒙克斯女士照顧。三個人相親相愛一家人,每逢節日,他們會聯名為朋友們饋贈禮物,落款依次是“巴菲特、蘇珊和蒙克斯”。很多人表示奇怪。巴菲特說,如果你了解了我們三個人,就不會覺得奇怪。蘇珊去世後兩年,76歲的巴菲特和同居了28年的時年60歲的女友結婚。

飲食肯定不能解釋巴菲特的長壽,起居似乎也不能解釋巴菲特的長壽。比巴菲特小一歲的默多克,除了發妻之外,36歲娶19歲的記者安娜,68歲娶30歲的鄧文迪,84歲娶59歲前超模傑莉·霍爾,四段婚姻,很是折騰,可是也很長壽。

還有,巴菲特也不怎麽愛運動。每年股東大會倒也安排一場高爾夫球賽,但平時巴菲特並不常打球。

飲食、起居都不能解釋巴菲特的長壽,唯一能解釋的就是情志了。所謂情志,簡單來講就是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與健康長壽的關係十分緊密,心情愉快的時候免疫系統不會被遏製,就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對付該對付的敵人;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免疫系統被遏製,免疫力就下降,各種敵人就安營扎寨。所以允許自己心情不愉快,就好比主動關掉了部分免疫系統,任由敵人攻擊。從出生開始,人體一直是一個戰場,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健康就是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當然最後都是一個結局,然而這個過程的長短還是很重要的。

你或許會說,如果我像巴菲特一樣是股神、是首富,我自然快樂幸福。其實不然。這次巴菲特在股東年會上回答一個小男孩關於延遲滿足的問題時就說:“所謂延遲滿足不是說不提倡去做。我一直相信,儲蓄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我不覺得很多富人因為有了很多錢就幸福。幸福和財富不是成正比的。如果你有了50萬、100萬美元還不幸福,你有了500萬或者1億美元也不會幸福的。”

我們可以說以上這段巴菲特論述了幸福和成功的關係。我們把成功簡單定義為有錢,當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客觀的評判標準了,所以姑且用這個不合理的標準吧。

指望成功給你帶來幸福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是緣木求魚。大部分時候,為了做成一件事情,你內心所受的煎熬、折磨、困苦是巨大的、強烈的、持久的,相比之下,成功之後的快樂、舒暢、愉悅是淺淡的、微弱的、短暫的,所以從幸福感的角度來講,做這件事情你的幸福感總體是下降的,很不劃算。人的感受就是這樣不對稱。假設你的股票忽然賺了1000萬,你很快樂;然後忽然你又虧掉了1000萬,你很痛苦。你的痛苦比你的快樂要強很多,儘管都是1000萬。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得失帶來的快樂與痛苦是不對稱的。

所以,假設你已經比較有錢了,衣食無憂了,卻想要通過炒股多賺這1000萬提高幸福度是緣木求魚。炒股有三種結局,你虧掉了1000萬,你不賺不虧,你賺到了1000萬。第一種情況當然不必說了,你很痛苦,你的幸福感大幅下降。第二種情況,經過多次起落波折,最後你不賺不虧,但是前面已經講了,起的時候的快樂不足以抵補落的時候的痛苦,總體來講,你的幸福度還是下降了。第三種情況,你賺到了1000萬,除非你一下子賺到這1000萬,中間沒有起落,不然也是一樣,賺到1000萬的快樂很可能被中間的波折帶來的痛苦抵銷。而且在中國股市絕大多數人是虧錢的,所以第三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很小。

總之,賺錢的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時候來講都是不劃算的,幸福感會下降。那麽賺錢的結果對於幸福感的影響怎麽樣呢?如果結果對於幸福感的提升超過過程對於幸福感的降低,那麽還是劃算的。這裡就涉及一個邊際效用遞增還是遞減的問題。物質的東西邊際效用都是遞減的,比如你酷愛吃龍蝦,吃第一隻龍蝦的時候很受用,吃第二隻龍蝦的時候也還挺好,吃第三隻龍蝦的時候就不太舒服了,如果逼你吃第四隻龍蝦,你就吐了。錢到一定程度,再增加,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就產生作用了。

所以巴菲特說:“幸福和錢的多少是不成正比的。”當然要有一定數量的錢,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世上很窮卻很幸福的人很少很少。但是錢到了一定程度再增加,幸福感不會增加,有時甚至下降。錢的作用主要是消災避禍,而不是增福添祥。有錢可以不必賣腎買手機,可以買腎保命,如此而已。

和物質不同,精神的東西邊際效用是遞增的。有的人沒有太多錢,但是精神生活很豐富,是精神王子,是精神富翁,這種人往往很幸福、長壽。不少學者就是這樣。比巴菲特年長半歲的吳敬璉吳老就是其中一位。呼籲市場經濟呼籲改革呼籲了半個世紀,還在呼籲,是中國學者的良心,他的長壽對中國與巴菲特的長壽對股東同樣重要。

以前聽複旦的老師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年年底複旦老幹部處請老教授們吃飯,還請了一位健康專家一起參加飯局,準備給大家講講健康飲食等養生之道。這位專家到了飯店的包間,發現包間裡煙霧繚繞,幾個精神矍鑠的耄耋老人一邊抽煙一邊在討論學術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然後點菜吃飯,老教授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繼續爭論學術問題,一直到散席,大家互道新年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這位養生專家自始自終沒有提養生問題。

養生關鍵是養心,飲食、起居都是其次的,當然如果飲食、起居也注意,或許更長壽。心安頓好了,錢多錢少都可以幸福;心沒安頓好,錢再多也不幸福,更不要說錢少了。孔子說:“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不仁者就是沒有安頓好心靈的人,沒有安頓好心靈的人在貧困窘迫的處境中也不自在,在富貴安樂的處境中也不自在。總之富也不是,窮也不是,貴也不是,賤也不是,怎麽也不得安生。

那麽如何安頓好心靈呢?靠成功學顯然是不行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首先興起的是成功學,陳安之等講成功學的培訓師自己成功了,成了億萬富翁。最近幾年又興起了幸福學,有一段時間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之一“幸福學”的講課老師本·沙哈爾教授常來中國講學,影響很大。筆者當時給他做翻譯時對他總結的幸福七大法印象很深,然而後來也忘了,這或許是筆者一直不太幸福的原因。

後來,複旦大學哲學系擅長講幸福學的美女教授陳果成了網紅,甚至形成“陳果現象”。但願她能夠像陳安之一樣,講成功自己獲得成功,講幸福自己獲得幸福,當然如果講幸福獲得成功也是極好的。

複旦大學哲學系另一位教授、人稱“哲學王子”的王德峰就如何安頓心靈的問題提出了“永不失敗的人生”的概念,就是無所為而為,做任何事情不是把這個事情作為達成一個目的的手段、途徑,而是這個事情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這樣的人生是永不失敗的。

賈伯斯說,“過程就是獎勵”,也是一樣的意思。這不是消極的人生,這才是更高層次的積極的人生。

在這樣的人生假設下,應該選擇什麽樣的事情做呢?顯然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就算沒有成功,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讓你覺得快樂了,你已得到獎勵,你很幸福。當然最好也是你擅長的事情。喜歡和擅長是相輔相成的,做喜歡的事情更容易做好。不過還是要經過艱苦、刻意的訓練,任何事情,再有天分,沒有艱苦、刻意的訓練也是不可能擅長的。但是不喜歡的事情,就算經過艱苦、刻意的訓練也不一定能做好,而且做好了也不一定快樂。

然而問題是,如何知道自己喜歡什麽呢?這是一個大問題。這其實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讓年輕人在對整個世界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礎之上及時發現自己的喜好,培養發展自己的喜好,最大程度實現自我,同時也為社會做貢獻。可惜,我們的教育現在做不到這一點。或許恢復一下古代抓周的習俗會有幫助吧。

中國的商界成功人士,當被問到當年為什麽創業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為了吃飽飯,為了養家糊口啊。這符合中國國情。不過以後的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創業成功人士,多半不會這樣回答。他們會像祖克柏那樣,回答說是為了fun,好玩。

巴菲特總是說,自己是最幸運的,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很快樂。他總是教導年輕人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快樂。他在六歲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真的很幸運。

當芒格被問到為什麽巴菲特比他更成功時,他說,一是因為巴菲特比他更早知道自己喜歡什麽,起步得早(芒格自己是從律師轉行做投資的),二是巴菲特比他聰明。這第二點顯然是出於禮貌,但第一點是很正確的。

巴菲特的父親是股票經紀人,儘管他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工作,卻讓巴菲特很早接觸到了股票。巴菲特發現自己很喜歡股票。他的爺爺和外公經常帶他去營業所,坐在長凳上看工作人員在黑板上用粉筆報股票價格。左邊的爺爺永遠看多,右邊的外公永遠看空,兩人隔著巴菲特爭吵。然後休市後帶巴菲特去吃好吃的,當時還沒有麥當勞,不然估計就去麥當勞了。

從小耳濡目染的學習讓巴菲特很快掌握了不少買賣股票的知識,11歲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小試身手,旗開得勝。他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賺錢,成為百萬富翁。當時有一本書,教你如何成為百萬富翁,一千個賺1000美金的方法,這樣不就正好一百萬嗎?巴菲特嘗試了其中不少方法,最後發現最賺錢的還是他的股票。17歲時他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工商管理,兩年後轉學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一年後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他申請哈佛大學商學院被拒(哈佛大學估計悔得腸子都青了),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讓巴菲特豁然開朗、如魚得水。最後登頂投資巔峰,號稱“股神”。

巴菲特是有很多錢,但這不是他幸福、長壽的原因。他是碰巧喜歡投資,又擅長投資,他的賺錢就好比吳敬璉吳老研究中國經濟,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媒介、載體而已,所以巴菲特從不亂花錢、亂來,生活相當簡樸,他的三個孩子很晚才知道父親超有錢,他們的生活也相當節製。巴菲特最後裸捐,2010年他和芒格、比爾蓋茨來中國,除了拜訪比亞迪之外,還有一個目的是勸捐,勸中國的富豪也裸捐,結果不太成功。

中國有中國的特殊情況,大部分中國的富豪現在都還年輕,而且中國的慈善事業也不太規範,還有文化差異的問題。中國三千年家天下的制度,一家一姓一朝廷,不斷輪回,形成的文化就是,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家,把自己家裡照顧好了就是照顧了天下。大家都把自己家裡照顧好了,天下自然也就照顧好了。中國的企業家不是吝嗇,的確是受這個文化的影響。福建首富陳發樹賺了第一個一百萬後,就拿出30萬給村裡修了一條馬路,後來在福建捐資20億成立“新華都商學院”。中國富豪回報家鄉的情懷是很濃烈的,劉強東的宿遷,馬雲的杭州,李嘉誠的汕頭。李嘉誠比巴菲特還年長兩歲,也是一個既成功、又幸福、又長壽的例子。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所為而為,過程即獎勵,無問西東,安頓好自己的心靈;同時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注重道德與常識。這樣你才有可能像巴菲特、吳敬璉、李嘉誠那樣收獲一個既成功、又幸福、又長壽的人生,不枉此行,與大家共勉!

作者簡介:畢業於複旦大學,曾留校執教。後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職近20年。個人號:悟00000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