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好看?

《流浪地球》,真的很硬。

可能真是這一天等得太久。

就在昨日傍晚,環球網編輯部工作群裡傳出一聲嘶吼:

“燃爆!牆裂推薦!終於趕上好萊塢水準了!”

喊群的人是個70後,平時常以環球網總編輯身份潛水,

過年難得露個頭,發的都是0.01元紅包,

何止一個摳。

一部電影居然能讓他撕掉矜持,

電影叫《流浪地球》。

昨夜11:45,

坐進一個人的電影院,

驗證一下總編輯到底為什麽嘶吼。

其實在片子上映前,預熱已足夠多。

它早被貼上“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片”的標簽。

突出的是“硬核”。

導演郭帆和主演吳京都接受了環環採訪,

一個說中國人逃離都要帶上“家”,強調中國科幻要體現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攝影/李昊

一個說2019是中國電影元年,我們的敘事不再從1840年開始,未來近在眼前。

一個很“鄉”,一個很“燃”。

聽起來很“宣傳”。

電影散場,大年初二凌晨兩點。

開始寫這文字——

這兩個男人加上總編,都沒誇張渲染。

以下有高度劇透風險,請謹慎閱讀。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老套:

未來,地球被禍害到不再宜居,

北京上海都成了大冰窖。

人類一邊躲進地下城,藍天白雲從此靠想象,

一邊啟動“領航員”計劃,給地球裝上發動機,

要用100代人,2500年,帶地球逃離太陽系,

去新的星系插班。

但路過體積超大的木星時,被這胖子的引力吸引,

差點整球垮掉。

一隊英雄,和一對英雄父子挺身而出,

拯救地球。

真的,這次拯救地球的不是美國人,是中國人。

中國人身邊的戰友是俄羅斯人,相當仗義,還為中國主人公犧了牲,

絕境中開槍自盡的是日本人,

說喪氣話放棄的是印度人,

最後時刻最先覺悟,趕回去幫助中國人救地球的是韓國人,

全片好像沒有發現美國人,只有一面星條旗……

這是不是當下中國人特有的世界觀?

整部“地球流浪史”,沒有惡人,只有絕境。

還有關鍵時刻有理性沒人性的人工智能,

這又是不是反應了原著作者劉慈欣的價值觀?

《流浪地球》,真的很硬。

特效很硬,宇宙逃學生的過程和巨集大場景拍攝得很硬,

只可惜說教好像也有點硬(主要是吳京的台詞),

但絕不影響觀眾體驗到“中國科幻已經這麽牛”的震撼。

我們這代人對“中國科幻”的印象,應該始於《霹靂貝貝》。

小時候觀影的感覺就是羨慕——怎麽我身上就不帶電,不能比個手槍就讓紅綠燈變色呢?

按照吳京的說法,這就是內心被種下科幻的種子。

這種子後來怎麽就跟著《獨立日》《變形金剛》《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發芽了?

還記得你第一次看《阿凡達》的感覺嗎?

有沒有一種美國人怎麽這麽牛的心理衝擊?

而我們的中國科幻呢?

看著《阿凡達》想中國科幻,像不像看1998年看世界杯決賽法國對巴西,

突然想起國足死活踢不過阿里·代伊。

直到科幻小說《三體》出現。

特別想感謝劉慈欣,

證明中國人的想象力不比西方人差。

證明了中國人的目標不止是星辰大海,還能參透宇宙是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

《流浪地球》讓我們相信,中國人把《三體》拍成電影,絕用不了2500年。

其實,中國科幻起步很早,

解放前就有了這部《六十年後上海灘》:

葛大爺年輕的時候還拍了部《大氣層消失》,

看劇照都覺得莫名喜感。

電影散場,北京大年初二的凌晨,街頭空無一人。

在路邊車裡寫完此稿,腦子裡除了《流浪地球》,還有《我不是藥神》。

中國也能拍出走心的電影,硬核的科幻,

很興奮。

只可惜中國電影人對中國男足有愧,

你們進步,獨留國足於塗抹海。

唉……

來源:環球網/冬瓜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