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德媽媽注意啦!趕緊看看寶寶耳朵上有沒有洞,處理不當可能會有嚴重後果!

你家寶寶耳朵旁邊有這樣的小洞嗎?

網路配圖

老一輩的人把它叫做「倉眼」,

認為有這個小洞的孩子是

「富貴命」,

將來吃穿不愁。

也有人叫它「聰明孔」,

認為這個孩子以後會很聰明。

注意,

耳朵上的這個孔,別亂碰!

一位婆婆因無知,用手擠壓了「富貴孔」

讓8個月大的寶寶面臨手術!

1

耳邊兩個小洞,擠出白色分泌物

今年1月,莊女士生下嘉嘉。幾天后,莊女士發現,嘉嘉兩隻耳朵邊上都有一個針尖大小的洞。當時她還挺擔心,但婆婆告訴莊女士,這叫「聰明孔」,是孩子聰明有福的象徵。婆婆的話讓周女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快滿6個月時,嘉嘉右耳邊的這個小洞腫起了一小塊,摸上去還硬硬的。而且嘉嘉總覺得耳朵不適,一直用手去摳耳朵。周女士的婆婆無意間用手擠了一下這個小洞,擠出白色分泌物,還有臭味。分泌物擠出後,凸起好像變小了,從此周女士的婆婆當起了嘉嘉耳朵的「清潔師」。

結果8個月時,耳朵兩邊小洞都腫了起來。這時,周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把嘉嘉帶到溫醫大附二院耳鼻喉科檢查。耳鼻喉科主任陳波蓓說,嘉嘉如果出現嚴重的紅腫發炎,就需要進行手術,但手術涉及全麻,而嘉嘉還只有8個月。

2

耳朵旁邊的小洞 到底是怎麼來的?

耳朵旁邊的小洞,在醫學上稱之為耳前瘺管,它是在胚胎髮育期,發育成耳廓的第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閉合不完全所致。通俗地說,就是胚胎時期,耳朵上應該閉合的地方沒有閉合好,留下了小孔。而這個小孔可能是單根管道,也可能是多根管道,通往耳道,甚至是耳後部位。

「耳前瘺管的發病率還挺高,而且有家族遺傳性,通常男孩子的發病率比女孩子更高。」

耳前瘺管的孩子一旦發炎感染,孩子需經常換藥,又麻煩又痛。

最重要的是,就算這次感染控制住了,後面還很容易再次感染,且每次複發,創面會逐漸增大,後期再做手術也更困難。

3

大部分不會發炎,少數發炎的原因

大部分孩子不會發生炎症感染,發生炎症感染的是少數,主要和四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瘺管不通暢

耳前瘺管其實和我們正常的耳道差不多,裡面的上皮組織會脫落,皮脂腺分泌,會產生分泌物(耳屎)。有些寶寶的耳前瘺管不通暢,堵住了,瘺管內的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來,時間長了,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引起瘺管發炎。

瘺管的內分泌物特別多

有些寶寶瘺管內的皮脂腺分泌特別旺盛,產生的分泌物也別多,即使瘺管是通暢的,但是分泌物來不及排出去,也容易引起感染。

寶寶抵抗力比較差

1~3歲的寶寶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全,抵抗力相對較差,發生感染的概率也更高。冷熱交替的季節,更容易發生耳前瘺管感染。

大人硬擠壓分泌物

很多爸媽不知道寶寶耳朵上這個小洞為啥會有分泌物,聞聞還有點臭臭的,一心想要弄乾凈,就用手硬擠,結果悲劇了。

擠壓耳前瘺管,相當於把原來相對平衡的狀態打破了,原本管道是通暢的,但受到外力擠壓後,反而把管道壓扁了或是變形了,導致管道堵住,管道內的分泌物無法排出去,然後就很容易發炎。而且,擠壓還會導致炎症擴散,加重發炎、感染的癥狀。

有的大人擠壓寶寶耳朵上的小洞時,還沒注意清潔手,帶有細菌,一接觸,免疫力弱的小寶寶就「中槍」了。

那為什麼耳洞分泌物是臭臭的呢?這大多是細菌發酵造成的,這時如果大人再硬擠壓,就可能導致皮膚破損,更容易發炎了。

4

想要寶寶不吃苦,預防發炎是關鍵

正確護理有耳前瘺管的寶寶,預防不發炎:

千萬不要用手去擠壓、抓撓

要經常幫寶寶清潔小手,寶寶好動,摸來摸去,很容易沾上細菌,如果這時候他因為耳朵癢,亂抓一氣,就有可能把細菌帶進耳前瘺管,導致感染。有分泌物流出時,用乾淨的棉花棒輕輕擦乾淨就好了。

正確清潔寶寶的耳朵

平時,不用刻意每天都清洗寶寶耳朵,只要一周一兩次,用清水輕輕地清洗寶寶耳朵後擦乾。或者用棉花棒蘸上清水,輕輕地擦洗。

醫生表示,只要沒有發生感染,游泳、洗澡都是不影響的。但是一旦發生過感染,感染部位要盡量少碰水。平時也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洗澡或游泳後,用乾棉花棒輕輕擦乾。

一旦出現異常,就要馬上去醫院

如果耳朵上的小洞出來的分泌物比平時多了,紅腫,或者寶寶莫名多了去抓耳朵的動作等,爸媽千萬不要自己隨便處理,馬上去醫院看!

細菌感染的速度快,越早去醫院越好,及早控制發炎。如果醫生建議動手術的話,爸媽一定不要拖著。

讓寶寶學會自我保護

醫生說:他們曾遇到過用細針頭、牙籤等,塞入耳前瘺管的孩子。寶寶對「洞」的想像力有時候真要嚇死人了!

所以,等寶寶大一點,不妨告訴他這個耳洞的真正原因,讓他不會因為不懂而好奇自己為什麼耳朵上有個小洞,學會自我保護。其實保護好了,大多數人都不會有出現嚴重發炎和不舒服的。至少,我們這代人做父母,不會再跟寶寶說,這個耳朵上天生的小洞是「聰明孔」、「富貴倉」了吧。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最常見的耳前瘺管,身體其它部位的小洞也有可能是「瘺」(先天沒長好):比如腮瘺(一般在胸部鎖骨以下)。還有甲狀舌骨瘺,位置一般在脖子前面正中線(從頸部舌骨到胸骨上面)。

這些「小洞」非常容易被忽視,但平時可能都有黏性分泌物,要好好護理,一旦發炎就要去及時醫院處理。

來源:溫州日報、育兒孕嬰網親子媽媽幫

常德微生活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來源

【微生活合作熱線】

傳播常德正能量·共享美好微生活

常德味道常德發現招聘求職常德小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