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森林生態功能增強 “生態GDP”核算體系已成熟

一個基於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的“生態GDP”核算體系已經成熟。專家表示,依照此核算體系,那些經濟不夠發達但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其排名可能會靠前。而這一結果,更易被地方接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資源司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森林資源及其生態功能四十年監測與評估》國家報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森林資源及其生態功能四十年動態變化評估工作組首席科學家王兵表示,準確掌握我國森林資源動態變化可以摸清森林數量和品質的規律,更有利於森林資源資產審計。

森林生態

評估結果顯示,近40年間,我國森林生態功能顯著增強。森林調節水量增加了2827.72億立方米/年、固土量增加了37.04億噸/年、保肥量增加了1.84億噸/年、固碳量增加了2.06億噸/年、釋氧量增加了7.36億噸/年、林木積累營養物品質增加了1190.28萬噸/年、產生負離子量增加了91.46×1025個/年、吸收汙染氣體量增加了191.95億千克/年、滯塵量增加了28.53億噸/年。

第八次森林清查期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相比七次增加了18194.44億元。第七次森林清查期我國森林主要生態功能價值量分布極不均勻,整體看來,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價值量較高。中原地區和西部地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量較低。第八次森林清查期我國森林主要生態功能價值量分布與上次分布基本一致,整體看來,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價值量仍較高。但中原地區和西部地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量增長較快。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為了探索生態文明評價制度的創新途徑,王兵所領銜的團隊經過數年研究,提出了“生態GDP”的概念。

所謂生態GDP,就是在現行GDP的基礎上做兩次減法(減去環境退化價值和資源消耗價值)和一次加法(加上生態效益),也就是在原有綠色GDP核算體系的基礎上加入生態效益。在理念上糾正了官員對政績考核這一“指揮棒”的錯誤認識,在執行中實現了生態價值可以變現的技術難題。

專家表示,成熟的森林生態效益評估技術以指標體系為基礎,以數據來源為依托,以評估方法為支撐,完全能夠支撐生態GDP核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項數眾多,有些是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是不能夠量化的。

鑒於此,王兵所領銜的團隊最終確定了森林生態效益評估的8個指標體系,包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育、森林防護和森林遊憩等,其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均是要納入生態GDP核算體系之內的。通過研究,國家、省、市(州)、縣、林場等不同尺度上的森林生態效益皆可進行測算。

據介紹,截至目前,該團隊已經完成對北京、遼寧、吉林3個省市的“生態GDP”核算,修正了傳統GDP,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據“生態GDP”核算體系得出的計算結果顯示,北京市2011年前後的“生態GDP”為1376.91億元,比傳統GDP減少了0.12%,比綠色GDP高出2.72%。

2011年,遼寧省林業生態效益總價值相當於全省當年地區生產總值的27.3%、當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2.3倍。再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2010年綠色GDP較傳統GDP降低3.28%,“生態GDP”比傳統GDP增加了38.83%。

上述研究團隊表示,通過北京、遼寧、吉林的例子不難發現,“生態GDP”的結果更易於地方接受。如果將來各地進行“生態GDP”排名的話,那些經濟不夠發達但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其排名可能會靠前,由此可以更好地督促這些地方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