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異物卡喉,家長不要再胡亂喂水喂醋了!

前幾日,上海一小學門口,發生男子持刀砍人事件。小編看到網路上傳播的影片,躺在血泊中的孩子似乎已經沒了氣息,可憐的媽媽在一旁撕心裂肺:「媽媽在這裡,媽媽在這裡……」實在令!人!痛!心!因生活不如意而報復社會的這個男子,簡直喪心病狂。每個孩子都是爸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當孩子有了危險,爸媽心急火燎,恨不得這件不幸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感覺,或許只有等你為人父母才會懂得。生活中,像上文所說的事件很少,但寶貝們經常會遇見的危險是——異物卡喉。

異物卡喉多發生在剛學會走路的兩歲間的孩子,當食物或異物卡在喉嚨或落入氣管後,就會造成孩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一方面,是由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動作已經比較靈活,又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發現什麼都想放在嘴裡品嚐一下;另一方面,則與嬰兒的會厭軟骨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有關。

會厭軟骨,是人體咽喉部位一個特殊的分流裝置。我們都知道,氣道和食道均開口在咽喉,吸入的氣體進入氣道,吃進去的東西進入食道。而氣體和食物要實現各自分流,就需要我們的會厭軟骨發揮作用了。會厭軟骨像一個舌形的蓋子,是能上下活動的。如果會厭軟骨向上,氣道的開口喉腔就會打開,氣體就能進入氣管;如果會厭軟骨向下蓋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進入氣道,而是進入後面的食道。那麼,什麼來控制會厭軟骨的功能呢?答案就是,神經系統。所以呢,在孩子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吞咽反射功能尚未發育健全的時刻,就很容易發生液體、固體物質誤入氣道,出現竄道行駛。這時候如果吞入稍大一點的物體,就容易卡住喉嚨。

嬰幼兒氣管異物發生率較高,且一旦發生風險較高,家長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當食物或異物卡在喉嚨或落入氣管後,就會造成孩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寶寶的大腦若是缺氧5-8分鐘,造成的損傷是非常大且不可逆的。而時不時我們在新聞app,都會看到嬰幼兒因為氣管異物而導致的悲劇。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旦寶寶被噎住了,家長看著難受的寶寶,往往會著急得手忙腳亂,胡亂操作,反而無法及時幫寶寶取出異物。為了防微杜漸,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說,關於寶寶異物卡喉的一些小常識。

1、牢牢記住兒童易吞入異物十大殺手排行榜,要把這些東西收好,避免意外。

根據統計,最容易被孩子誤吞的物品是:

花生、瓜子、硬幣、筆殼筆帽、雞骨頭、魚刺、紐扣、拉鏈、吊墜髮夾。

2、寶寶噎住,最正確的處理方法要掌握。

  • 如果是0至3歲的寶寶,大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翹起二郎腿,讓寶寶俯臥趴在腿上,膝蓋頂住寶寶的胃,頭放低一點。一手捏住寶寶下顎兩側讓寶寶張開嘴,另一手用空心拳從下往上快速叩擊寶寶背部兩側,1分鐘100次左右。若異物扔未排出,則將寶寶身體翻正臉朝上,用食指和中指快速稍稍用力壓胸5次,並循環上述動作。

  • 如果是3歲以上可以自主站立的寶寶,可以採取站姿,讓寶寶上身略向前傾,大人用雙臂將寶寶攔腰抱住,同時右手握拳,左手按壓在右手上,兩個大拇指頂住寶寶的胃,猛烈而迅速的往上頂。這也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若大人不小心卡喉是也可以同樣操作。

3、正確餵食,做一個細心負責的家長。

  • 盡量不要選擇那些高卡喉風險的食物,如葡萄等大顆又軟的食物應切成小塊食用或者弄碎再給幼兒食用。
  • 孩子吃飯時,讓孩子安靜地吃飯,不要逗孩子大笑。
  • 如果孩子玩耍的時候如果嘴裡含著食物,很容易發生食物誤入氣管的情況。應培養孩子有規律地吃飯的習慣,固定吃飯位置,不要讓孩子端著碗到處跑。
  • 房間要勤於收拾,容易被孩子放在嘴裡的小物品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 二胎的現在,家裡有兩個寶寶的家長要特別注意教導大孩子不要隨意自己給弟弟妹妹餵食物。

此外,當寶寶被食品噎著,很多媽媽都會不停地給孩子喝水,希望孩子能將異物順下去。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水會堵住聲門餘下的空隙,加重呼吸困難,如果噎住的是遇水膨脹的黏性食物,則更加危險,會越發堵住喉嚨。寶寶喝水過多還輕易嗆咳,要是把食品嗆到肺部,容易激發吸入性肺炎或梗塞。

有的媽媽不喂水,但是喂醋。因為當卡魚刺的時候,有「土方法」說醋可以軟化魚刺。然實際上,把魚刺泡在醋裡面至少15分鐘才會出現軟化的情況,因此喝醋的作用可以說微乎其微。就算僥倖把魚刺、雞骨等順下食道,這些尖銳的食物快速下滑的進程中,極易毀傷食道,甚至刺破食管壁或大血管。

所以,寶寶異物卡喉,喂水和喂醋都是錯誤的!!!最正確的說法,就是小編上文所說的,特別加粗提醒大家的。最理想的做法,是家長邊操作邊撥打120,以免延誤救治時間。如果3分鐘之後家長依然無法拍出異物,那一定要緊急送醫。

您的點贊和評論,

是小編寫作最大的支持和動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