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部韓國歷史電影,讓國內同行汗顏

號脈影像經絡,洞察娛樂風潮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亞洲電影大獎上,除了《妖貓傳》包攬多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古天樂實現了獎項零的突破外,還有一部電影值得一提,可是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拿到了最佳攝影獎的《南漢山城》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南漢山城》難能可貴地實現了道具場景的真實還原和歷史心態的複原。前者極為直觀,而後者需要仔細揣摩。

《南漢山城》的故事發生時,中國正處在明末清初。當時的情況是皇太極為首的大清已經崛起,獨立建國,而朝鮮作為忠於明朝的藩屬對清朝拒絕臣服。為了徹底征服朝鮮,消除後顧之憂,皇太極親征朝鮮,朝鮮稱之為“丙子胡亂”

先說道具場景。由於國人對朝鮮歷史缺乏了解,所以對於朝鮮的官階和服飾沒有太多直觀認識,但是戰爭場面可以看得很清楚。

最為人稱道的一點是對於騎兵衝擊步兵場面的描繪。朝鮮軍隊由於受明朝的影響,也在軍隊中大量裝備火銃。這些火器威力很小,必須集中使用才能對抗騎兵,但是朝鮮軍隊缺乏戰爭經驗,再加上疏於操練,所以在騎兵衝擊的時候會提前開槍,這就導致了火銃兵殺傷力大減,淪為了騎兵的刀下亡魂。這和《明史》中記載,缺乏經驗的明軍對戰滿清八旗兵的場景完全相同。

再者就是兵種的搭配問題。萬歷朝鮮戰爭結束後,戚繼光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大量流入朝鮮。戚繼光“兵貴雜”的思路也影響了朝鮮,所以《南漢山城》裡面刀盾兵、火銃兵等多兵種都有所展示,隻不過由於朝鮮軍隊缺乏實戰經驗,裝備再豐富也無濟於事。

當然出於影片觀賞性的考量,影片將火炮的威力加以誇大,呈現出了很強的殺傷效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重要的是歷史心態的複原。面對滿清的入侵,朝鮮的心態是複雜的。學習明朝的禮儀文化讓李氏朝鮮自詡文明,鄙視滿清為蠻夷,但是戰場上打不過滿清,所以主戰和主和兩派針鋒相對。

國人看到此情此景很容易聯想到秦檜和嶽飛,但是真實的歷史遠比忠奸對立的臉譜化表達複雜的多。主戰的朝鮮大臣為的是朝鮮的禮儀尊嚴,也為了自己的地位,因為政敵主和,所以他們必須主戰。立場不是問題,打擊對手才是關鍵。

而主和一派的大臣,很多是出於現實考量的忍辱負重。說打喊口號很容易,“羞與深仇同日月,何妨孤注擲乾坤”。可是打完了呢?整個國家就爛掉了。所以在當時的場景下,戰未必愛國,和未必賣國。這點心態的表達和刻畫,實在是整部《南漢山城》裡最讓人稱道的部分,隻拿了最佳攝影,實在讓人替它打抱不平。

本片的導演黃東赫,是拍出過《熔爐》的一流導演。在面對自己民族的一段屈辱歷史的時候,他沒有選擇自我意淫式的表達,也沒有流於膚淺的刻畫,而是選取了最難把握的歷史心態去著手。

大場面、大製作,砸錢就足夠了。研究人心、揣摩劇本,可非得耐下心來琢磨不可。《南漢山城》優秀呈現的背後,是近年來韓國歷史題材作品日趨精細化的大趨勢。

比如語言這一塊,影片裡出現滿語。2011年的韓國電影《最終兵器:弓》應該是第一部出現滿語的作品,雖然在劇情上這部電影被很多人詬病,但是裡面的滿語非常地道,再就是《南漢山城》,對語言的還原十分嚴謹和考究。

國內《繡春刀2:修羅戰場》的開頭薩爾滸大戰也出現了滿語對白,這就是填補空白之處,也能讓觀眾感受到製作人員的用心。

2012年的《鳴梁海戰》,取材於朝鮮歷史上著名的英雄李舜臣,拍出了極強的民族自豪感。這部電影觀影人次超過1700萬,本土票房力壓《阿凡達》在韓國的紀錄。同樣海戰題材的作品,同樣悲壯的歷史,中國拿得出手的,怕還是幾十年前的《北洋水師》吧?

2013年的《觀相》則以一個觀相師的角度切入了真實的歷史,在虛幻和現實中完成了對歷史的詮釋,可謂劍走偏鋒。

2015年的《思悼》,更是憑借劉亞仁等演員的優秀表演,再次刷新了韓國歷史題材作品的高度,影片把因為政治立場分歧而對立的父子關係展現得讓人不寒而栗,也讓人同情政治中的犧牲品,從而對那段歷史進行思考。

在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上,對比韓國製作的精細,國內在服裝和道具上往往錯漏百出,考究的東西比較少,遑論歷史心態的還原了。

服裝道具上來說,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沒有好的把關者,以至於出現衣服亂穿,道具穿越等等。甚至經典如《大明王朝1566》,也有這樣的遺憾。這部劇之前,國內關於明代的電視劇,服飾上都不是特別重視,較少花心思去雕琢,而這部劇做到了更為豐富細致地去展現,這就是進步。

根據《明會典》,嘉靖朝是在明代歷朝中服飾變化最多的,而影視作品表現得很簡略,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大明王朝1566》中有些地方的問題已經不是表現簡略了,而是按照那樣的穿法要被殺頭。

比如這張圖裡,最左面的徐階梁冠上是九道梁,而明代公爵才是八道梁,多這一道梁就是大逆不道的罪過。這些細節性的東西瑕不掩瑜,可如果能做到更精細,效果會更好,何況這本可以避免。當然了,在歷史心態的把握和還原上,《大明王朝1566》做得非常好,這樣的精品實在太難得。

對於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國內限於技術和研究等方面的困境,可能有些地方確實做不到完全地複原歷史,觀眾們也會予以理解和寬容。但是在已有的條件下,還是能希望盡量做到不出大的紕漏,否則動輒上億的製作,卻因為服裝道具的小小失誤而招來批評,實在得不償失。

更為關鍵的是,創作者還是要有直面歷史的勇氣和擔當。真實的歷史是最高明的編劇也無法超越的,很多時候無需杜撰子虛烏有的橋段,僅僅如實刻畫歷史就已經非常吸引人了。希望中國的歷史題材作品,不要被鄰居甩得太遠。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