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冪錯了嗎?流量明星出來混也是要還的

楊冪新片口碑票房雙輸

流量明星演文藝片

這條路到底行不行?

昨天楊冪又上了熱搜,影片《寶貝兒》上映5天,票房只有2300多萬,可能是她主演過的片子裡票房最差的一部。

人民網轉發了一篇標題為「楊冪《寶貝兒》票房口碑雙輸 給流量明星敲響警鍾」的文章,在微博上引起了網民激烈的討論。

雖然內容是肯定了楊冪在《寶貝兒》裡轉型文藝片的努力,但觀眾似乎並不買账。

在對院線片一向很寬容的貓眼電影平台上,《寶貝兒》只有5.4分,比畢志飛的《逐夢演藝圈》還要低(這片在豆瓣上只有2.2分),號稱“貓眼史上最低分”。(到底是不是並不可考)

豆瓣上也只有5.6分,這也是以品質片見長的劉傑導演,評分最低的一部。

然而,從媒體、影評人以及業內口碑來看,對這部侯孝賢監製、劉傑導演(《青春派》《碧羅雪山》《透析》)的關注棄嬰問題的電影,多數人都表示非常喜歡。

那麽這口碑、票房雙輸的局面,到底是什麽造成的?

感覺這是一次詭異的線上《奇葩說》,正反雙方抽中了自己並不擅長的持方。

比如我,還算一個半吊子的影評人,第一次看完《寶貝兒》就是喜歡的。坦白說,楊冪體現出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她與角色江萌之間並沒有形成讓人強烈不適的撕裂、扭捏,是及格的。

但是,我不知道評分平台上的低分、差評是基於對於影片的真實觀感,抑或某種對於流量明星長期積累的負面感受的一次集中爆發?

就事論事,楊冪及格了

劉傑為何要用楊冪作為電影的主角?導演的解釋是覺得她身上有一股勁兒,說得不太清晰,也很難說服人。

導演有沒有看中流量明星背負的流量、話題,從而帶給嚴肅文藝片更多的關注呢?我覺得還是有一定考慮的。

既然人大膽,就得藝高。在劉傑之前,也有大導演用過流量明星,拍商業類型片的居多,但是在嚴肅文藝片的就很少了。尤其是把流量明星,放在核心角色身上,劉傑很勇敢啊。

但楊冪這一次的表現我覺得是及格的。

我是不會用她如何扮醜啊,學南京話啊,以及前前後後拍了九個月這種理由來證明。

說及格了,是有幾場戲我覺得有印象。首先就是偷嬰兒那場,江萌沒有做過母親,所以抱嬰兒是很笨手笨腳的,楊冪剛好也表現出那種笨拙、緊張、急於去完成、不太自信,要快點pass的狀態卡對了。

還有就是楊冪去找棄嬰的父親,走在大街上的感覺,並不是一個很優美,舒展的狀態,也對了。

導演劉傑用了一些辦法,比如不停地拍,拍到楊冪疲憊,讓她放棄了明星的某些“端” ,情緒和身體語言都垮下去,才算合適。

能夠丟掉偶像包袱,沒有留意鏡頭的焦點,是進入角色的第一步。

當然楊冪這次表演,是不能跟郭京飛、李鴻其比。她的辦法還是單一,有路徑依賴的慣性,一旦表現情緒,五官表情沒有細節。

我覺得這就是楊冪太習慣於快速的片場節奏所導致的惡果,她慢不下來,也不會慢,快點過一條,快點過一條,是她所習慣的。

不知道真假,有媒體問到楊冪為何不參加《我就是演員》這檔節目,她很坦誠地說自己臨場發揮會失手,拍攝時還能多試幾條,舞台上一次過就自曝其短。

流量明星在表演上的問題,流量就像一根巨大的鞭子,抽著她們往前趕,趕向最容易獲利的方向。

觀眾愛看傻白甜對吧,那就睜大眼睛啊,觀眾喜歡看女孩之間爭風吃醋,那就提高分貝啊……諸如此類。

在某種程度上,流量明星糟糕的表演,這口鍋還得讓整個創作團隊來背,是集體在急功近利,都在矮化自己的職業。

楊冪之外,你不該錯失這部《寶貝兒》

其實,我希望大家不受製於對於楊冪一個人的評價,而錯失一部有探索性的好電影

《寶貝兒》仍然是一部好電影。它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盡可能地去展示問題,而沒有給答案。

這幾年我見了一些暗戳戳試圖在價值觀進行綁架大家的影片,觀感上很起效,讓你哭、讓給你笑、甚至憤怒,都被精妙地計算了。在這個過程中,觀眾丟失的是最本能的自我判斷。

《寶貝兒》所講述的故事離我們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棄嬰江萌長大了成為護士,在醫院偶遇一個跟自己患有相同疾病的新生兒,即將被狠心的父親放棄,於是起了拯救的心念。

在這個過程中,她還經歷著被國家某些冰冷的制度所放棄的難受——按照規定,她必須離開寄養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寡母。可以說,在讓人難以啟齒的重疾裡活到少女階段的江萌,也還是被主流社會所放棄的。在她身邊,能夠去交流、溝通的人也主要是殘疾人。

有一場戲是很震撼我的,她去臨終關懷所去偷被安排在那裡等死的棄嬰,在走向那間病房的路上,一路上充斥著老人的呻吟,說得不客氣點,如入煉獄。

從棄嬰到江萌再到這些接受臨終關懷的老人,形成了一個“棄”的生命閉環。這個閉環有解嗎?靠政策?還是靠良知?抑或靠同病相憐的守望相助?

結局是棄嬰還是死了。整部電影裡,最強烈的戲劇衝突就是郭京飛和楊冪在醫院裡對峙,前者怪後者為何偷自己的孩子,為什麽不放過自己,到底要幹什麽。後者強調我就是這樣的小孩,能活下去的。

從道德上批判這個父親是很容易的,但是演員郭京飛卻演得還是讓人有些同情(他的絕望,無助、疲憊、煩躁也都是真實可見的)。

郭京飛

插一句,從這場戲上說,確實楊冪的演技缺憾暴露得很多,很單薄、沒有細膩的表情去配合對方,反倒是配角李鴻其,一個啞巴,眼神裡都是話,著急,心疼等資訊都是有的。

主流社會對於幸福的標準如此整齊劃一,也形成巨大的壓力去迫使人沉默的異化。

李鴻其

看這部電影需要耐心,你根本期待不了一次讓自己哭得舒服的一場戲,也等不到哪個演員突然振聾發聵地說一些對於生活的感受,都沒有。

整部電影的混沌,對於生存狀態的疲遝、被動,對於觀眾的感官來說,可能不太舒服。

但是,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生活就是這樣,不得勁兒。但是你又不能準確地說清楚,是因為不被接納、認可;還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施展、實現。

對於混沌生活的描述,劉傑這一次做到了清晰的展現。

沒有人規定文藝片不能用流量明星

放在文藝片的範疇裡,《寶貝兒》的票房真的不算差。

我支持劉傑,是因為要支持文藝的多元和包容心,要有容錯太空。沒有人規定文藝片不能使用流量明星,就像沒有人規定影帝影后接IP劇。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周迅出演《如懿傳》,八十多集放完,如懿漫長的一生被展示,周迅確實是靠自己細膩的表演從最初播放中對於衰老的吐槽裡贏回了尊重,雖然劇情的bug還是很多。

有趣的是,當年我做記者那會兒在片場:周迅和楊冪出演過《畫皮2》,周迅就可以因為太入戲而哭到不能自己,而楊冪就是那種快速哭,然後快速過一條的熟練分子。

今天,周迅拿到一張贏面並非很大的牌,但劇集製作的遺憾根本沒有讓她顏面掃地,她還是影后水準。

相比之下,楊冪是拿到看起來可以翻身的牌面:資深文藝片導演的調教加持,嚴肅、有爭議的社會話題,甚至在妝容上都會扮醜,洗去鉛華,為何還是不討好?

那就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文藝片的閱聽人本來就窄,看過楊冪商業作品的更多,加減乘除,刻板印象不可能就靠《寶貝兒》一部有多大的改變。

但是,如果楊冪還有一些對於表演的追求,我們世俗地稱之為進取心,那就請繼續啊。現有的罵聲,千萬不要把她罵回及格線之下。

這更像是導演劉傑的反面案例。所有導演都不敢嘗試任何流量明星、新晉偶像去塑造重要角色,這在好萊塢也是很難想象的。但要想贏得觀眾更多的關注,偶像明星確實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給他們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我真的不耐煩去舉張曼玉、劉德華和王家衛的例子。

我們是從文藝多元裡獲得營養和信心,而不是靠一次辯論的蓋棺定論而終結某種可能性。

當一種批評的聲音失去了理性,成為事實上簡單粗暴的輿論綁架,那麽就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這有什麽可以懷疑的呢?

今日話題

對於楊冪這部新片《寶貝兒》,你怎麽看?

文 _ 錢德勒

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羅致恆富,為您提供專業的招聘/求職解決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