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故事裡的人生》(25 小象的掙扎)

   《故事裡的人生》25

   小象的掙扎

  一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小象,被主人用一條細鐵鏈拴在一根並不很堅固的水泥柱上。自由的天性讓它無法接受這種束縛,它恨透了這條細鐵鏈和這根水泥樁,它奮力地掙扎並發出一聲聲怒吼,希望有人會為它解開鐵鏈。主人一如既往,來往的行人也熟視無睹。小象憤怒了,它使盡全身力氣,拚命地掙扎著,幻想掙斷鐵鏈或拉倒柱子。然而,它幼小的身軀和微不足道的力量,根本無法掙斷鐵鏈和撼動水泥柱,而它自己卻掙扎得鮮血直流和遍體鱗傷。但它沒有放棄,等傷口養好了,又有了力氣,它又一次拚命掙扎,結果和上一次一樣,它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就這樣一次次掙扎,一次次受傷,也一次次讓它心灰意冷,它掙扎的次數越來越少,勁頭越來越不足。轉眼半年過去了,小象終於不再掙扎,它明白了,它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它根本沒有可能掙脫束縛,獲得自由。它變得很溫順,任憑主人驅使。再後來,主人給它拴在一根小木柱上,它也安然接受,不再有過掙脫的想法。

  小象漸漸地長成了大象,它的身體有幾噸重,它力大無比,但那根細鐵鏈仍然套在它的脖子上,它仍然被拴在小木柱上。這時,它只要輕輕一使勁,就可以掙斷鐵鏈或拔起小木柱,但它沒這麽想,也沒這麽嘗試過,因為幼年時的經驗根深蒂固,它堅信,鐵鏈是掙不斷的,木樁是拔不動的,掙扎只能是自討苦吃。

  於是,凡是到過印度或泰國的人,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幕:一隻壯如小山般的大象被一條細小的鐵鏈拴在一根搖搖欲倒的木柱上,大象不僅沒有逃跑,還規規矩矩地站在那兒,溫順地看著過往的行人。

  作者感言:大象被馴化的過程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

  啟示一:屢屢失敗往往容易磨損人的信心,讓人最終選擇放棄。這是因為,每一次失敗都會在行為主體心裡增加一點“我無能為力”和“我辦不到”的消極信息,隨著失敗的一次次增多,這種消極信息反覆疊加並不斷強化,逐漸上升為行為主體的主導意識,這個主導意識一旦被固化,人就失去了繼續乾下去的信心,於是決定罷手。我們人類的許多人,不也和小象一樣嗎?年輕的時候,充滿理想,信心十足,也嘗試著做過許多事情,結果都因失敗而不斷放棄,能鍥而不捨的克終者很少。

  啟示二:人一旦形成某種心理定勢,養成某種習慣,就很難改變,而不斷改變習慣,又是人生之必須。所謂“習慣”,就是長期養成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等,它是行為主體不用思考就能自動運作的行為。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的習慣能幫助人順利做事,和諧處人,壞的習慣則相反。其實,我們就生活在習慣裡,美國人傑克•霍吉,寫了一本勵志的書,叫《習慣的力量》,在這本書裡,他說:“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於習慣。”如此說來,如果我們能看清並堅持好習慣,看清並改掉壞習慣,我們的人生就至少能得90分。

  不過,我們必須看到,習慣是由某一行為無數次重複而在人潛意識中形成的程序化慣性,它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這是因為,這種程序化慣性已經得到了行為主體的完全認同,他對此毫不懷疑,無一點異議,認定這一行為是天經地義的,合情合理的。大象已經習慣了被那根細鐵鏈拴在小木柱上,它對此坦然安然,從來就沒想過掙脫。連想都沒有想過,自然就不會有行動。說到底,是習慣害了大象,讓它安於這種束縛。由此我們看到了習慣的消極一面,即它的保守性。

  習慣是既成的東西,是傳統,既成傳統具有先天的保守性,它排斥新因素的介入。而令人吊詭的是,人的成長成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又恰恰是人類不斷利用、超越和戰勝既成傳統的過程,於是,不少習慣就成了妨礙個體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障礙,不斷超越和戰勝這些習慣,也就自然成了人類推進社會進步的必然述求。可習慣這東西,既保守又頑固,它會竭盡全力抵抗新事物、新現象或新行為,絕不肯乖乖退出歷史舞台。比如,女人裹腳是中國的傳統惡俗,清軍入關後,曾下令禁止女人裹腳,滿族女人本身就是不裹腳的,孝莊皇后就曾敕令杖殺宮中的小腳女人,可直到辛亥革命勝利,清王朝滅亡,中原和南方廣大地區還有許多女子裹腳。正因為如此,列寧才說:“習慣勢力是一種可怕的勢力。”

  我們說了上邊這些,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生活在習慣裡,誰也離不開習慣,在一定意義上說,習慣決定命運;但我們也必須理性認識習慣,正確對待習慣,順應習慣而又不囿於習慣,利用習慣而又不斷超越習慣、戰勝習慣,否則,就可能重演大象甘於受束縛而不自知的悲劇。

  啟示三:我們從大象小時候奮力掙扎和成年後甘於束縛的過程中,還應該受到這樣一點啟示:我們是人而不是大象,我們有健全的理智,我們會發展地看問題,小時候我們辦不到的事情,並不等於長大後也辦不到;昨天辦不到的事情,並不等於今天也辦不到。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事物也在不斷變化,一切皆有可能。也許,以前像山一樣的困難,現在卻變成了一道小小的門檻,所以,我們不要輕言放棄,不要輕言“這不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