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科學日報| 抑鬱治療又現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凍」一下?注意:這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大眾心理學觀點,都是謬論

第 282期 腦科學日報

2019年4月19日

科 學 時 訊

1,《自然》封面重磅:重新定義生死?科學家讓死亡幾小時後的大腦恢復細胞功能

BrainEx灌注系統圖示

什麼是死亡?當一個人表現出不可逆轉的所有腦功能喪失(腦死亡)或循環功能喪失(心肺死亡),大多數國家會在法律上宣定其死亡。

然而,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封面論文裡,科學家們利用腦復甦技術動搖了生與死的界線,引起了法律專家和倫理學家們的激烈討論……

來自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套名為BrainEx的體外灌注系統,能讓死亡數小時後的豬腦恢復腦循環和部分腦細胞功能,並維持至少6小時。

閱讀鏈接:

《自然》封面重磅:重新定義生死?科學家讓死亡幾小時後的大腦恢復細胞功能

2,Sci Adv | 薛天/仇子龍/章梅合作實現在體精準基因治療和視覺修復

到目前為止,尚無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有效治療手段。CRISPR-Cas9基因編輯是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潛在手段之一。但是當前的基因編輯手段存在著效率低、難以實現在非分裂神經元中進行精準基因修復等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實現安全有效地利用同源重組精準修復對視網膜色素變性等遺傳性疾病的治療,2019年4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天教授課題組、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員課題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章梅課題組合作,在 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發表文章 In vivo genome editing rescues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 via a Cas9/RecA-media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pathway ,在CRISPR/Cas9基礎上,創新性引入MS2-RecA複合蛋白系統,提高了體內同源重組修復效率。

Sci Adv | 薛天/仇子龍/章梅合作實現在體精準基因治療和視覺修復

3,兒童期虐待和抑鬱障礙複發間存在密切關聯

來自蒙斯特大學醫學院臨床研究跨學科中心的 Opel 博士做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縱向觀察性試驗,研究成果發表在 2019 年 4 月的 Lancet Psychiatry 中。研究旨在闡釋童年期虐待、腦結構異常改變和抑鬱複發之間的關聯性。

閱讀鏈接:

兒童期虐待和抑鬱障礙複發間存在密切關聯

4,抑鬱治療又現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凍」一下?

全身冷凍療法(whole-body cryotherapy,WBC)最早於 20 世紀 80 年代應用於醫學領域,在臨床治療與康復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作用包括緩解疼痛、抑製炎症、促進免疫調節、降低過高的肌張力、改善受損關節和肌肉功能、減緩骨質疏鬆等。

早在2008年,Joanna Rymaszewska等學者就發表了研究,指出WBC是對於焦慮和抑鬱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抗抑鬱輔助療法,近期在歐洲精神病學協會(EPA)2019年大會上,WBC療法再次被介紹,報導者Julia Rymaszewska表示:「WBC能夠為抑鬱患者帶來獲益,早期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閱讀鏈接:

抑鬱治療又現新方向:居然是把人「冷凍」一下?

5,TMS+EEG研究:右側額下回對複雜行為的實現至關重要

人類的日常活動,如開車或準備飯菜,需要一系列複雜且有順序的操作來實現。目前,控制複雜行為的認知神經機制尚不清楚。來自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研究者結合經顱磁刺激與eeg/erp技術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研究表明,右側額下回(right inferior frontal cortex,rLFG)對複雜行為的實現至關重要。

研究者採用經顱磁刺激(TMS)技術,並採取不同θ爆發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模式,探索了TMS刺激rLFG時對複雜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相比實施偽θ爆發刺激, 連續刺激(cTBS)模式會降低個體反應選擇的效率;而間隔刺激(iTBS)模式則會提高個體反應選擇的效率。此外,電生理結果表明,個體選擇過程的改變與右側額下回神經活動的改變有關。

詳情鏈接:

TMS+EEG研究:右側額下回對複雜行為的實現至關重要

  • 助人者收到的感恩回報:一項關於工作中主動和被動助人的日常調查

  • 雙重效應:工作要求通過家庭影響工作結果的溢出與交叉效應

  • 這是我的!工作心理所有權對職場工作投入的正負面影響效應

  • 職業強度與態度和行為聯結的過程模型:職業人格異質性的解釋作用

  • 探索標準式和差異式組織偏好在預測工作態度中的相對重要性

  • 通過優化組間差異以提高團隊層次構念的測量

閱讀鏈接:

唧唧堂:JAP 應用心理學2019年2月論文摘要

7,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詳解人類面容變化歷史

但是現代人的臉是如何進化成這樣的樣子的呢?包括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威廉·金貝爾在內的八位人類面部進化方面的頂級專家本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共同講述了這個400萬年的故事。Kimbel是人類起源研究所所長,弗吉尼亞·M·厄爾曼是人類進化與社會變化學院自然歷史與環境教授。

閱讀鏈接: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詳解人類面容變化歷史

閱 讀 分 享

1,自閉症的環境風險之解析

自閉症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已知幾十個基因與自閉症有關,但從環境角度來看,要確定其中具體涉及的因素卻很困難的。

在這裡,我們將解釋為什麼很難將自閉症與環境因素聯繫起來,以及科學家對環境如何影響自閉症風險的認識。

閱讀鏈接:

2,從腦神經科學視角看藝術

此文系作者於2018年11月在金觀濤老師主持的中國美院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一次學術會議上的發言,由該中心的王嘉穎同學依據錄音整理,已收錄在《中國思想史與書畫教學研究集》(第七輯),該書即將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

閱讀鏈接:

本文中揭露以下6個大眾心理學謬論的真相:

  • 謬論一:發泄比壓抑更健康

  • 謬論二:「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謬論三:積極心態有助癌症治療

  • 謬論四:戒掉酒癮的人,終生不能再沾

  • 謬論五:越老越不開心

  • 謬論六:接受死亡的五個階段

這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大眾心理學觀點,都是謬論

前 文 閱 讀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