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洲在華企業說:中國公司創新能力正在超越歐企

  中國歐盟商會與羅蘭貝格《商業信心調查》年度報告發布12年來,首次出現這一調研結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歐洲企業開始意識到,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正逐步趕超歐企。儘管過去,歐洲的工業產品和服務等公司曾質疑過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但是他們的看法在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巨大轉變。

  近日,中國歐盟商會與羅蘭貝格調查了532家在華歐洲企業,他們發現,多數(61%)受訪企業認為中國企業與自己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創新能力。中國歐盟商會與羅蘭貝格《商業信心調查》年度報告發布12年來,首次出現這一調研結果。

  歐洲企業對中國本土公司在專業服務、消費品和消費者服務領域的創新能力印象尤其深刻。除此之外,認為中國企業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創新能力更強的歐洲企業受訪者比例,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中國正處於由投資驅動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邁進的轉型期,中產階級家庭數量猛增,中國本土企業正在努力滿足這些新需求。而隨著規模的增長,他們已經將更多預算用於過去廣受詬病的研發領域,並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017年中國本土私營企業研發投入超過1.37兆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13.1%。中國政府也在加緊研發投入,2017年全國研發支出佔GDP的2.1%,這一支出水準已經與發達國家趨同(美國佔GDP的2.8%,德國佔2.9%)。調研中,認為中國的研發環境優於世界平均水準的歐洲公司數量是2016年的兩倍。同時, 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才不斷將國外技能和知識帶回給中國本土公司。

  這樣看來,本土公司的創新能力已經迅速崛起,然而,調查還發現,他們在科研和工程方面的表現仍有待加強。歐洲企業憑借自己精簡高效的創新優勢,依然在2017年的中國市場中斬獲了強勁的財務業績,66%的受訪企業表示其年度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 

  即便如此,約半數受訪企業稱與上年相比,2017年的經營變得更加困難,他們普遍預計今後五年內在中國經營會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除了來自本土公司的夾擊,還有46%的受訪企業預測監管障礙會增加自己的經營難度——包括持續的監管壁壘、模糊的規章制度、繁雜的產品許可要求和注冊過程 。

  調查中,歐洲企業對“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對自己的影響表示擔憂,有43%的受訪企業認為它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本土企業發展。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歐洲公司在“中國製造2025”中發現了商機(特別是汽車、機械行業)。目前,中國政府正在進一步擴大“中國製造2025”的對外開放程度,在中國歐盟商會看來,這一舉措是在證明,該政策並非只是為了讓本土企業在10個重點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相比於知名度高的跨國公司,歐洲中小企業反對“區別對待”的呼聲尤為強烈,監管障礙已經耗費了他們在2017年的一半收益,這直接妨礙到他們在中國市場擴大規模的計劃。

  因此,在商業環境日益困難、本土企業日益崛起的壓力下,歐洲公司對自己未來在華盈利前景並不看好,而勞動力成本的升高,則加劇了他們對在華投資的審慎態度。此項調查顯示,46%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計劃在2018年削減在華成本,這一比例較2017年增長了8個百分點,達到歷史新高。

  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已經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而新興市場的成長及投資多元化需求,也驅使歐洲企業將目光轉向如東南亞 (34%)、東亞 (18%) 和歐洲 (17%) 等其它地區。雖然熱情有所銳減,但是中國市場的巨量需求依然在吸引著大部分歐洲企業,有61%的受訪企業仍然將中國列為他們未來進行投資排名前三的目的地之一。

  在華歐洲企業認為,如果中國本土公司處於公平、開放、自由的競爭市場中,後者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但是,如果浸泡在優惠待遇的溫室中,會限制部分本土企業的潛力,削減了他們成為全球創新長官者的雄心壯志。

責任編輯:郭明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