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淞滬抗戰題材油畫表現國軍槍械完勝日軍,敵寇竟最怕這個利器

淞滬會戰作為抗戰初期最大會戰,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妄夢。著名軍事美術作者高飛天曌曾創作大型油畫《八百壯士》還原了當年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張繪製精美的油畫不但反應了當年戰場的慘烈,也同樣準確還原了中日兩軍使用的各種槍械。畫中的交戰表明,中國軍人的勇敢壓過了頑敵,中國槍械也在戰場上的較量表現方面完勝對手。(圖片來源於高飛天曌美術圖集)

日軍單兵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具有結構簡單堅固,後坐力低,精度極高,射程遠,做工精良和利於拚刺的優點,但其單發殺傷力在同期手動步槍中幾乎敬陪末位,對有一定掩護的人員殺傷力很不理想。

中國士兵大多使用二四式步槍,該槍也被稱為中正式,是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相比於三八式步槍,中正式的殺傷力大得多,但後坐力較高,給缺乏訓練的新兵帶來不小壓力,而且受製於工藝,不少中正式槍管壽命不佳。總體而言,中正式略遜於三八式。

淞滬會戰時日軍步兵常見的支援類自動武器為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由於怪異外表也得名歪把子。雖然精度較高,但漏洞式供彈裝置導致該槍故障不斷,操作複雜,實際射速很難達到110發每分,而且該槍無法更換槍管,飽受惡評。日軍士兵一有機會就會丟十一年式,使用中國軍隊的ZB26輕機槍。

中國抗戰的招牌武器就是ZB26輕機槍,俗稱捷克式。它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威力大,操縱容易等優勢,最高射速可達550發,完勝日軍的十一年式,對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可謂不可或缺的支援武器,也是日軍最害怕的對手。後來日軍還曾模仿捷克式研發了96式和99式兩種輕機槍,才算挽回這方面劣勢。

脫胎於馬克沁機槍的二四式是中國軍隊主要的重機槍,該槍理論射速可達600發每分,實戰射速也大幅超過九二式,而且得益於250發彈鏈供彈,其火力維持也有很大優勢。但該槍水冷散熱的特點是個不足,而且精度不如九二式,和對手得分相比互有勝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原產的二四式重機槍在美國市場被賣到了天價。

日軍重機槍是具有法國哈奇開斯機槍血統的九二式,該槍很笨重,而且30發彈板供彈限制了火力密度,實戰射速也一般不超過200發。但該槍點射精度堪比短步槍,威力也較大,氣冷原理使其散熱性能較好,在防禦戰時不可忽視,太平洋島嶼戰吃虧不小的美軍將其稱為法國女郎之吻。

日本軍官主要使用的手槍是南部十四式,由於奇特的槍套,被中國抗日軍民稱為王八盒子。儘管外觀和德國魯格手槍接近,但性能卻差的很遠。王八盒子可靠性很差,卡殼幾乎是家常便飯,很多鬼子因此自殺失敗而失去“玉碎”的機會而成為俘虜。可以說該槍除了指向性較好外一無是處。

毛瑟系列大型自動手槍成為當時國共抗日軍隊的象徵,被稱為盒子炮、駁殼槍。不但中下級軍官配備,便衣隊也都人手一把,由於該槍可靠性高,威力強,使用方便,在近戰中讓日軍吃足苦頭,性能甩王八盒子幾條街。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軍人巧妙解決了該槍連發時槍口嚴重跳動問題。

淞滬會戰時,中日雙方都使用了德式伯格曼衝鋒槍,該槍曾揚名於一戰,堪稱衝鋒槍鼻祖級角色。儘管精度較低,但近戰火力密度得到雙方一致稱讚。抗戰時中國軍隊曾廣泛使用衝鋒槍,日軍雖然參考它研發了百式等衝鋒槍,但日軍高層愚蠢地低估了衝鋒槍的威力,使日軍步兵火力薄弱的問題持續到戰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