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訪佛問道看模糊科學對針灸科研的辯論

訪佛問道看模糊科學對針灸科研的辯論

方國華

詞:模糊科學 針灸 道家 佛家

引言:針灸的臨床效果不可質疑;經穴的存在虛無縹緲無可爭議。這是對兩千多年的世鑒與科學追求所言!從虛無縹緲中體現臨床效果,實在讓當下人們無法理解。這裡面存在三個關鍵詞,一個是「縹緲」,一個是「實證」還一個就是「科學」。「縹緲」中求「實證」,讓科學觀,應該稱為「狹隘科學觀」無奈!「狹隘科學觀」這一詞讓很多人迷惑。有必要深度討論,才能明確「縹緲」與「實證」的科學認識!

數十年來,一直追求經穴實質的研究與規範標準,刻意畫標準的科學態度,使得教學與科研失去了緣起平台和理論基礎。針灸學的科研與教學失去了根基,成為了縹緲學術,走進了死胡同!

在這裡講狹隘科學觀是說,精確科學與模糊科學所針對的課題不同;用精確科學去研究模糊對象,最大的缺陷是沒有精確數值。如果,沒有區分,科學觀是狹隘之觀。模糊科學範疇實際早被佛學與道家學說所理論;被傳統醫學所應用!古東方文化解析模糊理論,更生動,更有內涵。訪佛問道用模糊科學推動針灸學的研究,生動有力!

一、訪佛問道

在這裡首先要說明一點,旨在打開人們對宗教與科學的心結!道家學說與道教有別,佛學與佛教有別。前者是文化後者是宗教。但,這兩個還有不同。道家學說是後來被社會團體所尊崇,成為道教;佛學是佛教(尤其是中原佛教禪宗)提倡人間佛,現世佛,走入現世人間的學說。從宗教來講,兩者都是入世學說。在這裡不是宣傳宗教,而是在講古東方文化與現代科學的關聯!

是什麼認識觀與方法論形成發展了傳統醫學,這是透析傳統醫學的關鍵!從傳統醫學起源的歷史來看,周易與黃老學說盛行。《皇帝內經》是中醫的初祖經卷。周易與黃老學說是中醫學的母體文化,它充滿了對立統一規律的整體宇宙觀;而不是你的狹隘科學觀。筆者用「狹隘科學觀」一詞,是想表達研究經穴實質未果;是受科學觀的局限而陷入絕境!凡客觀實在,都有它的理性規律。人們對客觀事物只有是否認識的問題,不存在你沒認識就不科學的問題。對客觀事物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科學活動。這要看你拿什麼認識觀與方法論來推導科研工作。

針灸從虛無縹緲的經絡氣穴中運作出臨床功效,這是對屬性概念的運作!醫者對經穴有概念,但概念的基礎屬性是模糊現象,它的屬性只是主流數據集合的統計。模糊數學是模糊科學的理論依據;模糊科學有它的數學框架。從哲學觀上來說,佛學與道家學說對宇宙自然的認識無拘無束,更加徹底!它對模糊指向的認識與利用,更直接。中醫的形成與運用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中醫學形成的古代,人們不具備精確的科學能力,對混沌的宇宙認識,產生了古樸的認識觀與方法論。它奠基了人類在混沌迷茫中追尋客觀實在的平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無常,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用「道」字表達了兩重意義,一個是宇宙自然,一個是人們相對宇宙自然的認識觀與方法論。無際的宇宙和無邊的法力,沒有終結!「非常道」是非常無際的客觀世界。「非常名」是沒被命名尚未理性認識的客觀世界。在講「非常道」與「非常名」的同時還有另一重意義,就是「常道」與「常名」。常道與常名,在這裡應該理解為,現有認識能力下可認識的宇宙世界;「常名」是已被人們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客觀和理性認識的事物!這裡還出現兩個詞,一個是「觀其妙」一個是「觀其徼」(徼jiao,字義是,有頭緒、有跡象的實有;語義是,有形的精微物質)。觀其妙,是指玄妙未知的客觀世界,可以說是模糊世界。如果連模糊感都沒有就什麼也談不上了!「觀其妙」,有可能是尚未理性認識,精確科學尚未處決的事物。也有可能是模糊客體精確科學無法處決的事物。「觀其徼」,是指精微形式的客觀世界,是精確科學可以處決的事物。妙與徼,筆者理解為是兩個指向。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裡突出的是「有名」和「無名」。「有名」是已被說明白,可理性認識的事物。「無名」是說不明白或視覺器官所不能認識的事物。「無名」還一層意義,它是,脫離精確科學處決,不能數證推導的範圍。它在精確科學嚴謹的推導面前出現斷層。「常道」與「非常道」,「有名」與「無名」,反映到中醫學裡就是「形神觀」物質人體與精,氣,神的關係。

「無名」是人們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客觀實在,但人們對它有感覺,如果連感覺都沒有就什麼也談不上了。道家學說指出,無常的「妙」與常有的「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很明確,「妙」與「徼」一個是無常,一個是常有。也就是說,玄妙模糊世界與精確物質世界,同在宇宙太空!「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可以說是,模糊科學與精確科學在客觀世界都有它們的規律,都存在它們的科學性!

《皇帝內經》充滿了黃老學說精髓,類比推舉抽象思維,滲透在整個學術之中。在藝術界,抽象,不管是畫派,還是音樂,都是引導領悟內涵與神韻。理論上可能有很多哲理文字數據銜接不很流暢。但是,客觀結果卻真實存在;這說明是我們的主觀意識存在問題,而客觀規律依然存在。在傳統醫學,抽象,是引導醫者領悟精氣神韻的作用,是生命醫學的藝術!

在黃老學說的歷史環境裡,形成的中醫初祖經卷《皇帝內經》都是一個血統觀念。是,取代不了的觀念,迴避不了的古文化!

對黃老學說的白話解,開口即錯,只有心得沒有專家!說少了不盡意,說多了有謬誤,道的指向是無際世界,是表達不清的無際妙境!妙境是對模糊境界的表達。對「道」的理解應該是一種境界,這個過程是感悟、是覺悟、是禪的靜慮。對道的理解是冷暖自知的覺悟!

佛教中的禪學,對黃老學說的認識觀與方法論有所進化。

佛學中講,不立文字!這裡面有兩種意義。一個是,模糊對象語言表達不清,說出來有可能誤導,所以不立文字。另一個是,語言文字表達的都是描述,描述的是慨括觀念,並不是客觀事物的翻版。不立文字,實際是強調不要依賴文字!這裡也可以說是對「道」不可言表的寫照!

不立文字,不是鄙棄文字,而是說通過文字超越文字,接近客觀事物的本體!從不認識到認識,文字是橋樑。通過橋樑,接觸到客體,橋樑就不重要了。直指見性,直截了當的直取佛果;這是佛教認識觀與方法論的經典!這也是道家學說「非常名」在這裡的升華!

佛學講性空。從佛教哲理來說,性質、本性、屬性的性,為空。「在談空時提出了「八不」的學說。即不生不滅(從實體方面看)、不常不斷(從運動方面看)、不一不異(從太空方面看)、不來不去(從時間方面看)。在他們看來,生滅、常斷、來去、一異是一切存在的基本範疇,也是人們認識所成立的根據。」在這裡把認識置於時間與太空中。事物就有了運動變化的因素,在佛學看來,客觀事物,沒有一成不變的。只有本性空,才能有事物的變化太空!本性空,也就是虛空。這裡說的虛空,是存在於認識中的虛空。認識的描述是假設的概念,文字不是翻版,所以說是假名。本性如果固定為鐵板一塊,就不可能有變化了。這也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是佛學的運動觀!

禪學裡講直指見性。就是直截了當,不兜圈子,直接獲取事物的屬性概念。用佛學的話來說,就是不分次第!也可以理解為,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直接透過事物看本性!

屬性,是由數據實體與模糊實體分別構成的兩種屬性。有固定數據構成的屬性是精確概念;模糊體構成的屬性是虛擬概念!實體也好,虛體也罷,佛學把它們稱為「實相無相」。這與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雷同。道家的「道」指的是宇宙無際;佛家的「法」指的是佛法無邊。佛道融通了無際與無邊,實際這是人類征服宇宙完整的認識觀與方法論! 佛學的認識觀與方法論是面向宇宙進取的一種接力、一種延續,這好像攀登高峰,沒必要找海拔起步,從相對高度攀登即可。人們置於時間與太空裡,向下觀望宇宙深奧無底,向上展望天界無邊無盡。向宇宙進取應該捷足先登。頓悟是捷徑,沒有頓悟,時間不會給人們向宇宙探索的生命;生命界限成為人們向宇宙進取的極限;有極限,就談不上佛法無邊了!

佛學講究頓悟,頓悟起步虛空。好一個「不分次第,直指見性」!把人們的認識觀與方法論置於了當下起步。這個當下,沒有歷史界限,山多高,水多高!隨著人類的進化,新起點不斷的呈現,頓悟不斷的升華,人們一步一步攀登宇宙高峰!

頓悟是智慧!佛學講「唯有心識」才能體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這裡所說的「唯有心識」不是哲學中所說的「唯心論」。頓悟與心識它不是哲學的推理;它是一種啟迪智慧的程式和方法;是開發大腦的技巧與途徑。這個工作稱為心法修持,實際是說大腦的調整。修持,在佛教與道教中講地比較多。修持就是大腦的啟動與運用。人們所說的修身養性,是自身精神意識與物質肌體相互轉化的體現。植入主題,靜慮頓悟,就有智慧的升華。人對大腦的功用,現在處於簡單階段。有技巧程式的啟用大腦,是人類自身進化地高智商階段。這是腦科學範疇!

不分次第的頓悟,用心識體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經絡氣穴的發現與應用就說明了它的真實性。超理性的感悟客觀事物的存在,與模糊科學有所融通!

二、模糊科學

模糊科學介紹中說:「模糊性科學發展的主流是在它的應用方面。由於模糊性概念已經找到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們運用概念進行判斷、評價、推理、決策和控制的過程也可以用模糊性數學的方法來描述。例如,模糊聚類分析、模糊模式識別、模糊綜合評判、模糊決策與模糊預測、模糊控制、模糊資訊處理等。這些方法構成了一種模糊性系統理論,構成了一種思辨數學的雛形,它已經在醫學、天氣、心理、經濟管理、石油、地質、環境、生物、農業、林業、化工、語言、控制、遙感、教育、體育等方面取得具體的研究成果。模糊性數學最重要的應用領域應是電腦智能。它已經被用於專家系統和知識工程等方面,在各個領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已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模糊數學介紹中說:「模糊數學是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和處理模糊性現象的一門數學新分支。它以「模糊集合」論為基礎。模糊數學提供了一種處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確性問題的新方法,是描述人腦思維處理模糊資訊的有力工具。它既可用於「硬」科學方面,又可用於「軟」科學方面。」

模糊科學的基礎概念是模糊數學!模糊數學是以不確定性的事物為研究對象。不確定的模糊事物,是由群體因子形成,主流因子數證集合,來確定模糊事物的屬性,從而明確模糊事物的概念。這是對模糊事物的認識方法!

佛法與道法的頓悟、覺悟與模糊科學都是在屬性無精確依據情況下的認識。它們都是跨過精確數值斷層,直接領悟客觀本體的認識方法。這裡存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認識本身,一個是認識對象。認識本身是,越過數據邏列斷層認識事物;認識對象是,無法採集或沒必要採集數值的事物。模糊科學是處決無法採集精確數值,從而集合主流數證反應屬性,確定概念。頓悟和覺悟根本就不追究屬性的數證依據。靠本能覺悟來頓悟事物的屬性,從而形成相對概念。悟性靠本能,本能是潛能,潛能是培養智慧的源泉。平常人們說,看你的悟性強不強,指的就是認識潛能強不強!

例如,對一碗粥的認識。如果電腦識別,可以說具有盡善盡美的科學依據;電腦要有一系列樣板數據。它要有水、米面、配比、加工過程等因素。人看到一碗粥,馬上就有解渴解餓概念。這個概念包括粥的複雜屬性;包括精確的屬性數據。人沒必要去精確的邏列屬性數據再來確定,儘管對屬性數據模糊,但粥的功用概念確切!直截了當,不需要精細的數據,模糊的屬性確定了明確的概念。屬性確定概念,概念反映屬性,人們利用的是屬性!這就是感覺與頓悟。是一種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智慧;是人的一種本能,是技巧!

不管是精確科學還是模糊科學都是科學的接力,都是站在知識肩膀上的進取!覺悟與頓悟也是在高容量大腦與知識肩膀上的升華!

三、針灸科研的歧途

中國傳統醫學是華夏文化孕育而生。現代人們執意明確經絡的實質,規範經穴的坐標尺寸,這是對古人示意的不理解!古人不具備科學程式的發現,所以經穴的標註也不具備數證的推導!

針灸學是對生命跡象的動態肌體進行診療,它思考的是運動變化的模糊對象。用精確科學套路研究針灸學,是誤入歧途!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追求對經絡實質的研究。妄圖用精確實質的物體確定下來。試圖把「非常道」和「無相體」,終結在規範的標準之內!古人隻不過是把感悟到,無法言表的妙境,抽象的描述一番。怎麼可以把比喻當做主體研究?

通過佛學與道家學說看緣由,再用模糊科學分析針灸學的應用。你會發現,經絡氣穴的標註,實際是對屬性的指向;針灸的操作,實際是對屬性的利用。這個屬性的來源,沒有實體數證,它轉化成地概念,也是模糊概念!你用精確科學研究模糊對象,是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錯誤!

中醫學的主體概念是來自抽象屬性,例如:陰陽學說所指的前陰後陽,下陰上陽,臟陰,腑陽等。又如:中藥的性味歸經等。在針灸學裡,經氣的流注以及穴位的性能等等都是抽象屬性。這種屬性沒有實體數值依據,它所形成的概念也是虛擬概念。對經穴應用主要是對屬性的利用。這時看概念,它的實際意義是對抽象屬性的標記!

由於,經穴是缺少實體數據的屬性,所以說標註經穴,是對屬性的一種指向。指向既沒有實質概念也沒有精確尺寸!所標註的穴位,實際意義是引導你進入虛擬屬性思考。標註的另一重意義是,交流與傳教。如果,沒有語言文字,人們無法溝通。用佛教的話來說,是「實相無相」是「假名」是妙不可言的言表。

經穴的來源,是醫患之間的感覺與悟道,這裡所言的覺與悟是一種心理活動。心理活動對經穴來說是一種意識;意的認識也有屬性。心理活動是意識,意識沒有實體;再研究一百年還是找不到實質!

佛教禪醫講究「痛則思痛」。「痛則思痛」不是單純的醫德問題而是妙不可言的醫術問題。「痛」是患者的感覺展示,「思痛」是醫者的領悟理解;覺與悟是醫患雙方的事。對於醫者來說,這是頓悟得法,直截了當。這種認識沒有數據邏列,也沒有路數尊崇,它是感覺情況的結果。感情,是任何其它所不能代替的心性!

規範經穴標定穴位,沒有意義更沒有科學性!你標定的穴位範圍大了,我指的穴位範圍小,比你精確;你標定的穴位精確到針刺點,我不刺你的精確點依然有功效。再者,坐標尺寸是精確的數據概念,在人體上無法操作。人本身就沒有樣板人!古人標註的經穴是一種指向,細看是模糊概念!

古人強調,「守形」與「守神」「守關」與「守機」的針灸攻略。這裡所言的「形」與「關」是指,標準與實質的概念;所言「神」與「機」是指,動態的生命流程。筆者認為,追求實質標定穴位,到頭來隻落得水中月,鏡中花;捕風捉影,追著鬼影。經穴沒有實質沒有標定才是「道」道法自然

穴位的概念很大成分是坐標尺寸;人們對經穴的利用是它的屬性,就是功效性能。經穴的功效性能是生成流注的演變。所以,筆者提出:「經穴具有性能品質的變化及位置的不確定性」。這是佛教醫學生命觀(動態觀)的核心;這也是與規範和標定穴位的學術分歧!

從追求實質,規範標定的原則看。小孩子上五年大學,學了一手沒有實質對象的診療技術,應該說是屠龍之術。有人講,我們的學生在臨床都有治療作用。筆者看,那是殺豬之用!

通過模糊科學與母體文化的啟發,認識能力要有所提升;技術方式要有所突破。認識能力要激發潛在智能,技術方式要突破形式動作。

學習傳統醫學不是單純讀書的問題,書背的再多,是一種錄製,不會升華。只有把知識當做種子,植在清凈的心理環境,再啟動禪的功力,它才能升華。這與常規用腦方式不同!

針灸的技術,也不是紮下去來回撚撚就完事了。禪醫講究,心中有意,針下有心。這不是一句話,而是手上功能的傳遞。身心於針下用功,這是針灸技能的精髓,也是佛教醫學的特色!知道的自然明白;不知道的說也不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黃老學說與佛學是傳統醫學的母體文化,模糊科學是研究傳統醫學的工具。

標定穴位沒有科學性;經絡的實質沒有可探性!強調規範追求實質,是針灸研究的誤區,是歧途!這是學術體系問題,不是牽強靠攏問題;應該從新洗牌!

文中主要講了,有別的認識觀與方法論。但,對心法認識的法則沒講;對針灸臨床實操的法則也沒講。傳統醫學的理論與實操有距離。讀萬卷經,不修不成佛!

筆者寫出上述理論,就有相應的臨床實操法則。沒有完全展示,是因為,環境不準許,條件不成熟。也是為了避免,詆毀抄襲;製約移花接木。

佛教醫學有傳承的規矩。「衣缽相傳」是說,要有學術傾向,認可學術說法再傳。「單傳密教」是說,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這不是學術封閉,不妨礙學術爭論,也不妨礙學術修正。光明磊落的傳教,堂堂正正的辯論!

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如果讀者覺得有用,歡迎摘抄引用,但要註明作者!

2014年8月29日(下午完稿)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