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完《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我真的很想念陀螺


1905電影網專稿  作為一個《環太平洋》真心粉,苦苦等了5年,該系列續集《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以下簡稱《環太平洋2》)終於上映了!


要知道這部電影的誕生過程真的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先是出品方華納兄弟擔憂市場表現屢屢延檔,間接導致前作導演“陀螺”因工作衝突退居二線,而後傳奇影業決定入局,卻又經歷了被萬達影業收購的一波動蕩……整個項目可謂多次在“夭折”邊緣試探,看得本粉簡直提心吊膽。


這份緊張的心情一直延續到了最終走進影院觀看《環太平洋2》之前。畢竟,掌舵之人從“著名怪獸鐵粉”、“資深宅男”吉爾莫·德爾·托羅變成了首次執導大製作商業電影的斯蒂文·S·迪奈特。後者真能夠Hold住《環太平洋》系列嗎?從他接棒這個項目的第一天起,這樣的疑慮就始終存在。



其實和“陀螺”一樣,斯蒂文也是一個日本動漫、特攝片及怪獸電影迷,兩個人的喜好若按“次元”論其實相差並不遠。然而《環太平洋2》最終於銀幕上所呈現出的影像風格卻是大相徑庭。


看過前作的朋友們應該都還有很深刻的印象,就像“陀螺”近期登陸內地院線的那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樣,首集《環太平洋》也是頗具“暗黑”、“金屬朋克”範兒的。電影中的機甲主角“危險流浪者”與怪獸Kaiju的重頭打戲都發生在漆黑的雨夜。無論是阿拉斯加的海戰,還是香港港口和城市中心的尖峰對決,基本都是燈光(探照燈、霓虹燈)兩三盞,大雨下不停。


《環太平洋》劇照


(如果不仔細琢磨,你可能會以為這種烏漆墨黑的特效是為了省錢。但如果你查看了《環太平洋》與《環太平洋2》的製作成本,你會發現前者竟然還多花費了將近3億人民幣。)


對於一部以機甲為主角的作品來說,機甲質感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影片的整體風格。首集《環太平洋》中的“危險流浪者”,包括配角“暴風赤紅”、切爾諾阿爾法“坦克”、尤裡卡“突襲者”號,在設計上都最大程度的突顯了機甲的重金屬感、機械感甚至是一種“重量感”。這也是《環太平洋》最不同於其他同類型作品且深受硬核科幻迷們追捧的重要原因。



邁克爾·貝的外星汽車人們已經可以靈活矯健的在打鬥中騰空翻滾的時候,“陀螺”的機甲戰士們還在邁著一步一頓的步伐行走,緩慢而堅定揮出的每一拳似乎真的有千噸的重量。在畫面選擇上,《環太平洋》也通過給到機甲戰士們更多的“特寫”,比如駕駛艙與內部各部分部件,每位戰士所使用的特殊武器裝備,包括打鬥時機械手臂與怪獸肉體及建築物的撞擊等等,來反覆強調金屬獨特質感的光澤與大型機甲的震撼量級。


斯蒂文作為接棒者曾在採訪中提到,自己非常欣賞“陀螺”的風格,他所創造的怪獸世界總讓自己聯想起上世紀美國著名古典恐怖故事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對首集《環太平洋》,斯蒂文印象最為深刻的同樣是影片中始終暗黑、潮濕、冷峻的氛圍。但當自己成為主導者後,他卻無意重複這樣的路線,而是希望帶給觀眾一部完全不一樣的續集。


【以下涉及劇透】


影片中為數不多的重頭動作戲先後發生在(晴空朗朗的)雪梨、(白雪皚皚的)西伯利亞和(風和日麗的)東京。這足見斯蒂文和整個劇組對於特效製作的信心:當光線充足視野清晰,物體的每一處細節都會被100%呈現在觀眾面前,因此一點點的疏漏都會輕易被抓住把柄。《環太平洋2》幕後團隊在這部分的確做得很拚。



與前作單純打怪不同,這一次導演斯蒂文按照劇情發展的需要加入了機甲與機甲的對決,影片看上去一度非常像《環太平洋:變形金剛》。不過與後半段同Kaiju的“東京大戰”相比,再回想這段復仇流浪者與反派“黑曜石”在雪梨和西伯利亞的兩次交手,其實不失精彩(至少機甲的機械力量感得以完美展現)。


選擇將《環太平洋2》的終極決戰放在東京是斯蒂文作為“日系動漫熱血粉”的絕對私心,年少時看著《奧特曼》、《熔岩大使》等作品成長的他,對於在決戰中“粉碎”一座城市這種“動漫名場面”毫無抵抗力。因此當四架主要機甲——復仇流浪者、鳳凰遊擊士、軍刀雅典娜、救贖者泰坦在東京團體戰中集體上陣,使出各不相同的必殺技與三隻高等級Kaiju交手,這一局的出現的確大大彌補了前作《環太平洋》中沒有“團戰”打鬥的遺憾。



然而即便龐大的鋼鐵戰士與最終實現“三合一”的巨型怪獸在林立的高樓間穿梭、打鬥,滿屏仿佛都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奧特曼打小怪獸特攝片”影子,但坦白講,《環太平洋2》的這段戲份對於機甲系和怪獸片都不過是一次完全流於表面的複製式“致敬”。所謂“一目了然”的明亮特效,反而因為無法突出機甲表面金屬光澤的光影變化,而給整個場面徒增了一份濃濃的“塑料感”。


《環太平洋》曾經透過暗黑、冷峻、金屬系的畫面所傳達出的“機甲情懷”,以及末日之戰中機甲戰士的蒼涼與重量感,已經於續作中蕩然無存。對於第一次了解這個系列的觀眾來說,也許《環太平洋2》就是他們走進影院看到的又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沒有什麽稀奇。但對於喜歡前作的影迷們來說,導演斯蒂文顛覆的可能是一部作品裡所有存在價值的內核。



眼下,《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在豆瓣平台的評分已經跌破及格線,購票平台觀眾打分也僅為7.6,均低於前作《環太平洋》,與該片在北美市場上映後的表現完全一致。


當年曾有人指出簡單粗暴的劇情是《環太平洋》唯一的明顯短板,而在這一方面投入精力“更新”的《環太平洋2》用事實證明了,盲目增加大量新人物故事線,大篇幅描述主角成長經歷的努力方向也是錯誤的。



對於片尾已經悄悄埋下伏筆要拍的《環太平洋》第三部,希望導演能夠再慎重考慮一下“機甲系電影”的正確定位:人類角色劇情的發展只有與機甲的同步成長息息相關才可能增加影片的可看性。當然,如果拍完《水形物語》的“陀螺”願意回來繼續接手《環太平洋》系列的話,那事情或許會更簡單一些也說不定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