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拿大母親癌症被拖成晚期!發現病情的「第一時間」到底由誰掌控

作者:京東中美醫院

近日,一則「加拿大年輕母親聲淚控訴:等兩年才見到家庭醫生,已被拖成癌症晚期」的新聞,被頂上了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前不久,加拿大33歲女子Inez,在臉書上傳了一段視頻。

視頻中,加拿大這位年僅33歲的患癌媽媽拚命克制情緒,但眼淚卻不斷流下,她痛訴加拿大崩壞的醫療系統。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據報導,Inez身體不舒服後,花了兩年時間都沒能約上家庭醫生,而此時她已經罹患癌症。這期間她擔憂身體狀況,去急診室看病,但卻一次次被趕出門外。而等她終於約上醫生,得到的卻是肛門癌3期的診斷書,她被活活的拖到了晚期。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人就會問:「難道非得看家庭醫生嗎?自己去醫院檢查不行嗎?」

其實,加拿大實行的是層級醫療體制,醫療服務分為三個層級:初級醫療服務(家庭醫生 或者Walk-in門診)、次級醫療服務(專科醫生)、第三級醫療服務(最專業的藥物以及手術的治療)。也就是說,如果身體不舒服,是需要先預約家庭醫生的,他會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判斷,家庭醫生認為嚴重的病,會幫忙預約專科醫生,只有專科醫生覺得有必要,才會安排進醫院治療。

據統計,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一名家庭醫生的候診名單上,現在有55801個人的名字。

在我國,醫患矛盾、醫療衛生問題向來是社會關注的重點、焦點,這則新聞在國內迅速引起不同反響,有人質疑「消息是否屬實」,有人則諷刺「不是說加拿大醫療福利好嗎,就這麼個好法」,「看病不要錢有什麼用」,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只是個特例,不能以偏概全」,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加拿大的公費醫療福利、小心仔細、認真負責、良好的態度、溫馨優雅的環境,曾一度讓不少國人羨慕,這些優點確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是,這樣的免費醫療體制下,真的就是「歲月靜好」嗎?實則不然,弗雷澤研究所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加拿大人需等待18周才能接受專科治療,這一時間在發達國家中是最長的。

在國人羨慕他們可以不花錢看病時,其實很多外國人也在羨慕著我們,因為我們有可以自己選擇任何一家醫院的權利,無論是家門口的醫院,還是北上廣的知名三甲醫院,最多花幾百,就可以找專家看病,很多都可以做到當天去,當天回,如果病情危急,還可以選擇看急診,在滿足不同患者需求的同時,也不用花漫長的時間來等待,病情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知悉及治療。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出現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知名醫院的門庭若市現象。

在我國,很多病情都可以在發現後的第一時間接受治療,但是大家往往容易錯過的反而是發現病情的「第一時間」。尤其是在腫瘤的防治工作中,許多人對防治、抗癌的基本認知不足,這也導致很多癌症在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

為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普及正確的癌症治療理念,讓居民對腫瘤的防治能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行宮東大街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京東中美醫院東城院區)從今年年初開始,便一直在開展大腸癌公益篩查活動,社區公衛每天都會組織醫務人員周邊小區開展腫瘤防治知識宣傳活動。現場拉起了「大腸癌公益免費篩查」的腫瘤防治周宣傳橫幅,同時為過往居民提供諮詢、預約登記、答疑、測血壓等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免費發放便隱血檢測試劑,向居民講解防治、抗癌的基本知識,幫助大家樹立對腫瘤疾病的認識,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樹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意識。

截止目前,共發放公益健康教育宣傳品三萬餘份、免費便隱血檢測試劑千餘份,測量血壓千餘人,胃腸鏡檢查三百餘人,其中查出患腸息肉近百例。

此次公益活動居民參與度頗高,很多人一大早就排隊等候篩查。在篩查的過程中,有位孫大爺讓人尤為印象深刻,今年63歲的孫大爺,已經間斷便血4年了,自己也斷斷續續的用過治療痔瘡的葯,但是癥狀也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近一個月以來,情況明顯加重了,在看到中美東城醫院的腫瘤防治宣傳後,報名預約了大腸癌公益篩查和腸鏡檢查,第二天就到院接受了篩查,結果顯示「結腸息肉、慢性腸炎、混合痔」,結腸息肉病理檢查顯示「(結腸)粘膜內腺瘤I級」,幸好發現的早,已在內鏡下切除。目前孫大爺一切正常,正在逐步恢復中。

相較於加拿大的年輕媽媽,孫大爺可以在早期確診病情,並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治療,這無疑是幸運的。這份幸運的前提是孫大爺對自身的健康有著高度的重視,所以,樹立「科學防癌、關愛生命」的理念,積極參與健康篩查,尤其是早癌篩查,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事關百姓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大事,需要大眾參與、人人努力。

京東中美醫院東城院區院長吳勇表示,「行宮東大街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承擔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的疾病預防保健工作,開展公益篩查活動可以讓居民提高對疾病預防的重視,完善居民健康檔案,有利於早期發現癌症,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癌症的治療費用。」吳勇還指出,以京東中美醫院東城院區成功治療的患者為例,癌症如果是早期發現,手術後是可以作為慢性病治療的,存活幾年、十幾年沒有問題。甚至如果能更早期的發現腫瘤跡象,通過早乾預、早治療、定期體檢等手段是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緩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行宮東大街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服務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