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養生,咳嗽別亂用藥,細數咳嗽的分類,用錯傷身

有關於咳嗽的論述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五氣所病……肺為咳」,指出了咳嗽的病位在肺;並說明「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六腑之咳「皆聚於胃,關於肺」,說明外邪犯肺可以導致咳嗽,其他臟腑功能失調而影響於肺的也可以導致咳嗽,咳嗽不止限於肺的疾病,但也都與肺有關。

隋朝時期的《諸病源候論》有十咳之稱。

明朝的《景嶽全書》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何止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但於二者之中當辨陰陽,當分虛實耳」。大體意思是咳嗽一般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中醫所說內傷是指體內臟腑的病變),但無論外感還是內傷都有分陰陽虛實的變化。

所以咳嗽的證型有很多,如果某一方法針對其中一個證型效果非常好,但對於其他證型就可能沒效果甚至起反作用而損害健康。所以在用中醫養生過程中切莫亂用藥。

一般來說,外感咳嗽發病急、病程短、伴有流涕或頭疼等表證;內傷咳嗽常反覆發作、病程長、伴有其他臟腑的兼證。

根據咳嗽的特點分類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疼,肢體酸楚,或有怕冷發熱,無汗等表證。

2風熱犯肺。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黃,咳嗽時汗出,常伴有鼻流黃涕,口渴,頭疼,或有怕風,發熱等。

3風燥傷肺。乾咳,連身作嗆,喉癢,咽喉乾痛,唇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連成絲,不易咳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初起或伴有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咳嗽反覆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有痰而咳嗽,咳出痰後減輕或不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有灰色,早晨或飯後咳嗽痰多,吃油膩和甜食後加重,胸悶不舒,飯量減少,乏力倦怠,便溏。

2痰熱鬱肺。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黏厚或稠黃,不易咳吐,或有熱腥味,或咳血痰,胸肋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發熱,口乾而黏,喜飲水。

3肝火犯肺。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乾口苦,常感到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黏,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

4肺陰虧耗。乾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乾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盜汗,口乾,日漸消瘦,神疲乏力。

以上就是咳嗽的中醫分型,在養生過程當中,切莫亂用藥,作為一名醫師,我就見過無論怎樣的咳嗽都服用一樣的患者,甚至有時候連剛開始學醫的醫學生也這麼做,所以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同樣一個癥狀,不一定就是同一回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