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滴滴華住們的隱私霸權:數據資訊應用規則仍處混沌

  破解滴滴華住們的“隱私”霸權:區塊鏈技術將規範大數據應用?

  本報記者 陶力 上海報導

  導讀

  螞蟻金服副總裁、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區塊鏈的未來將是比AI影響更為廣泛的技術。在數字時代,區塊鏈可以說是“解決信任”最理想的技術方案。

  近期,滴滴與華住均因為個人隱私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也折射出大數據應用仍處於蠻荒時代。

  “滴滴拒絕向警察和用戶透露平台司機的資訊。這充分說明,在數據資訊面前,個體和大公司之間是非常不對等的。而華住酒店資訊被泄露也表明,用戶的個人權益並沒有得到保障。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網絡安全法》沒有實施細則,也沒有明確的懲罰界定。”8月30日,上海大數據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馬慧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未來,從技術手段上可以用區塊鏈來防範個人資訊泄露。

  近日,溫州樂清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在爆出的被害人朋友與客服之間的聊天記錄後,滴滴客服的處理不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從現狀來看,一方面,似乎用戶隱私大於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華住酒店集團旗下的近5億條開房記錄,被打包後在網絡上交易。

  對於用戶數據泄露之事,華住集團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已經第一時間報警,並在內部迅速開展核查,聘請專業技術公司對網上兜售的“相關個人資訊”是否來源於華住集團進行核實。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進展不便於透露。

  上述兩起事件,看似沒有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在於網絡用戶的資訊數據採用,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初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並對此前受到各方關注的個人資訊做出了規定。這一舉措,對於目前大數據使用泛濫的現狀,或起到一定的遏製作用。

  數據應用急需規則

  不斷爆發的隱私安全大事件,充分說明互聯網不應是法外之地。

  今年7月,在“隱私泄露”醜聞發酵4個多月後,Facebook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除了CEO祖克柏坐上了美國國會的聽證席之外,該公司發布的2018年二季度財報堪稱史上最差。其二季度營業收入132.3億美元,同比增長42%,較市場預期低1.2億美元。此外,最為核心的用戶數據也不樂觀,今年二季度的日活用戶為14.71億,環比僅增長1.37%。而月活用戶22.3億,低於市場預期的22.5億。

  資本市場隨後做出了自己的反應,公司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大跌20.23%至173.5美元,市值蒸發1200多億美元。相比於Facebook,一些懲罰措施,並沒有讓中國公司感到足夠的威懾力。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從2013年起,關於如家、漢庭、錦江之星等知名酒店泄露用戶資訊的消息,已經被多次報導,儘管當事方表示會嚴格自查,但是,追究最後的處理結果,往往都不了了之。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全社會尤其是立法司法機構,對於個人資訊的價值和保護的必要性,認識現狀還太低。很多人還是無法把個人資訊保護與電信詐騙等個人資訊濫用的惡劣後果聯繫起來。“尤其是對於企業的懲罰力度太低,很多時候是象徵性賠償,幾乎沒有什麽作用。從中國反壟斷法的執法來看,個人資訊保護執法不排除學習歐盟巨額罰款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資訊被灰色產業鏈拿來交易,而真正的應用規則仍處於一片混沌。以滴滴順風車為例,在遭遇人身威脅時,滴滴公司客服以保護隱私為由,拒絕向警方提供可能施暴的司機個人資訊。這一處理舉動在業內看來十分不妥。

  資深互聯網行業評論人士劉興亮認為,保護個人隱私沒有錯,但是如果這個人具有危險性,並且被嫌疑正在或者已經發生危害社會的時候,還去堅持對這個嫌疑人的資訊的保護,顯然是過頭了。社會日益數字化,個人的隱私數據來源於生活,也影響生活。對於存儲這些數據的公司而言,責任大於權力,而不是相反。數據能給誰看、不能給誰看、該如何保護、需要社會來制定規則,也需要公司來遵守規則。

  區塊鏈或破局

  在多名行業人士看來,如果任由大數據的應用泛濫,行業亂象還會層出不窮。8月29日,中消協發布《APP個人資訊泄露情況調查報告》稱,APP已經成為個人資訊泄露的重災區,超八成受訪者都曾因此受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遇到過個人資訊泄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85.2%,沒有遇到過個人資訊泄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14.8%。

  對此,馬慧民認為,大數據應用和個人資訊采集仍然需要建立行業標準,醫療、教育、政務、水電煤、運營商等等行業的大數據,都沒有明確的處理權,也不能進行流通實現價值。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黑市數據交易的泛濫,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應用上基本也是野蠻生長。“法律法規完善後,公司在個人數據保護上的成本會大大增加。大數據風險偏好弱,成本就會下降。”

  在他看來,用區塊鏈技術或能解決隱私濫用的問題。在采集、使用數據的過程中,都會有記錄,也不能輕易篡改。同時,數據價值變現也能更加公開透明化,並有可能會解決歸屬權的問題。“行業的供需嚴重不匹配。比如醫院看病的資訊,這些數據理論上來說是屬於我的,但是,醫院不會把這個資訊交還給我。恰恰這些數據都是人工智能或藥企迫切需要的。總之,這就是博弈,未來,因為大量用戶數據泄漏,風險會轉移成產業發展的成本,90%以上的數據會被政府或者BAT等巨頭壟斷。”

  無論是滴滴還是華住、Facebook,都是與用戶密切相關的C端產業,用戶的權益保護刻不容緩。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正在被用於隱私保護、公益等領域。螞蟻金服副總裁、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區塊鏈的未來將是比AI影響更為廣泛的技術。在數字時代,區塊鏈可以說是“解決信任”最理想的技術方案。“它本身不是一個專門的技術,它有P2P網絡、有很多節點、有密碼學,還包括像一些共識的東西,是以前的技術集成。它更多的是比較好地實現了信任關係。”

  不過,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落地還面臨著短板。蔣國飛進一步透露,因為區塊鏈目前還有很多待解決和突破的技術短板,比如分布式账本中的隱私保護問題,多鏈平台間的互通問題,在百級到千級節點廣域網部署中的性能問題等等。更大的挑戰則在技術之外,即讓多方達成共識。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食品安全性溯源、公益善款去向、奶粉產地追蹤等等。未來,區塊鏈與大數據的結合,也將有可期待的太空。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