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種上古與人同葬的動物,還能幫你減肥、長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韓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說到那些上古時期的動物,似乎都和「兇猛」二字脫不開乾係。

無論是造型搖滾的猛獁象:

猛獁象復原圖 來源:化石網

還是「肌肉型男」劍齒虎:

劍齒虎復原圖 來源:搜狗百科

或者披毛犀,都給人以強悍和兇猛的印象。

同一化石坑埋藏的兩具披毛犀全身骨骼化石 來源:內蒙古博物院

但你能想像嗎?有一種上古物種,跟已經滅絕的猛獁象、劍齒虎與霸王龍不同,它們深深融入早期人類生活,經過3萬年的進化活到了現在,而且分化成了350多個品種[1]。

它們就是狗。

萬年情誼的起源

很多人把狗當成親人,真正的同吃同住甚至同葬的那種親人,這是完全正常的。請先不要笑話這些人太感情用事哦!實際上他們有復古之風。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墓葬中就出現了狗的骨骸[2]。1萬年前的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以及稍晚一些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都看到了人狗同葬的情況[2]。

狗有狼貌,卻近人心,它們深深融入早期人類的生活,共同組建了命運共同體。人類學家怎麼解釋親屬關係(kinship)的?最經典的建構理論說了,在同一片土地上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命運,那就有「親情」[3]。

舉個「栗子」:新幾內亞人相信,同一片土地上出生的人,身上帶有大地賜予的「kopong」,彼此之間有天然的「親屬關係」。即使是移民的後代,因為從一出生就分享了大地的「kopong」,所以跟當地人的後代也有天然的「親屬關係」[3]。可以想像,那些徘徊在人類營地的灰狼就是進入人類社會的「第一代移民」,它們的後代在人類搭帳篷支鍋埋葬祖先的土地上出生,當然是人類大家庭的一員!

人類學教授Grovef Krantz和他的愛犬。圖片來源:文獻來源[6].

時至今日,這種規律依然存在。

跟大家分享兩個讓人感動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阿拉斯加小鎮忽然來了一頭野狼,跟著一條拉布拉多犬來的,它到來後就不走了,而是像狗一樣跟小鎮居民愉快相處起來。當地人Nick給這頭狼拍照,並給它取名為Romeo,它在小鎮上整整生活了6年。死後,小鎮為它建紀念館,深深懷念它[4,5]。

第二個故事,人類學教授Grovef Krantz患胰腺癌死前,安排人把自己的骨架和已死去29年的愛爾蘭狼犬的骨架一起擁抱著,放在華盛頓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6]。

人類與狗,死了都要在一起!

活著就要一起快樂

350多種狗,每一種跟人類的關係都親。在這張狗家族進化樹上,160多種狗在遺傳上分得清清楚楚,有可以看家護院的鬥牛獒犬,有可以拉雪橇的阿拉斯加雪撬犬,有可以為人類放羊的蘇格蘭牧羊犬,還有非常非常適合陪伴病人或孩子的德國牧羊犬等等[1]。

狗狗的遺傳進化樹。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看壁畫!古生物學家在1.5萬年前的兩個沙特岩洞裡發現兩組畫面,居然分別畫了156、193條狗!其中一個品種神似現如今的迦南犬[7]。有意思的是,這些狗好像在跟著主人一起狩獵,很多狗的脖子上還描繪有狗繩,這應該是人類發現的「史上最早的狗繩」了[7]!

「有狗同行,今天的獵獲應該會很豐厚吧!」。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當然,現代人類大多數不會牽狗打獵了,而是遛狗散步。

最近,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養狗的人身體比普通人更健康,體型也更好看。原來,既然養狗就要遛狗,於是養狗的人每周運動時間是推薦值的4倍之多[8]!

更重要的是,養狗的家庭成員會集體受益,畢竟一狗在家,人人都可以遛它嘛!這很有意思!一萬多年前的人類,牽著狗繩一起狩獵,給身上增加肌肉,現代人類牽著狗繩一起運動,去掉腰間的贅肉。

千年萬年,始終有狗陪伴。

和狗子來一個林間狂奔吧 來源:pixabay

其實,人們早就發現養狗與降低心血管患病與死亡風險相關[9]。

涉及343萬瑞典人的數據表明,獨居但是養狗的老人比獨居但沒養狗的死亡風險低33%、心臟病風險低11%[9]。養了狗,讓老人每天比對照組多走2760步,摺合多運動了23分鐘[10]!然而,這還不止保證運動量那麼簡單,養狗的人精神健康也有保障。

狗能讓我們快樂。

數萬年間,人類與狗的催產素分泌系統是協同演化的,所以當你跟狗狗脈脈含情的對視一會後,你們的體內都會大量合成催產素,這是一種讓人感覺溫暖的激素哦!而且在對視後的狗狗尿液裡,可以檢測到高水準的催產素[11]。

養狗讓人收穫幸福,那些一開始反對養狗,但真養了又抱著不撒手的例子不罕見吧!不敢愛,愛上了又完全停不下來。呵呵,人類……

和狗狗對視,讓快樂的催產素分泌得更澎湃一些吧! 來源:pixabay

一天好心情,從遛狗開始

不開心與炎症反應相關,開心與免疫系統健康相關[12]。「喪」是精神上的炎症反應,快樂就是比較好的「消炎藥」。

但如何保持愉悅的心情?生存環境很重要。

人類在狩獵-採集社會就面臨融入集體的問題,我們需要審時度勢、察言觀色、謹言慎行,好辛苦。在演化中,我們的身體學會了這一切,一項研究發現6-8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從聲音中辨別他人的情緒、關係親疏遠近[13]。再大一點,我們就學會了假笑,在眼輪匝肌不動的情況下,強行調動面部肌肉,擠出「社交性微笑」[13]。但是,如果這些進化而來的融入集體的「適應器」都失靈了會怎樣呢?

那麼,就會很容易在一群人中間,「深深感覺到一個人的孤單」。這是不利於健康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遺傳變異可以解釋神經質人群中35%的「孤獨症」,後者與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早死相關[14]。幸運的是,要想擺脫這種極端的社交恐懼症,一來可以要慢慢練習融入式社交技能,二來可以自我選擇環境,既不是一個圈的,何必硬融!

經典假笑動圖,gif。圖片來源:網路.

但跟狗相處就不太會有這類「社交難題」,你不需要假笑,也不需要故作堅強,更無需心理設防。

有一句話說,跟人相處的時間越久,我就越喜歡狗,這也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狗習慣了以人類為中心,你高興它就高興,你難過它就難過,不管這些情緒是通過聲音還是通過表情甚至氣味呈現出來的[15]。比如,僅僅看到人類的笑臉照片,邊境牧羊犬的大腦就有強烈反應,而聞到剛看完恐怖片主人的衣服,狗的心跳加快,同時更多的去尋求主人撫慰,好像它感知到了主人汗液中的「恐懼與壓力」[15,16]。

另一方面,狗的6號染色體發生了2個基因變異(GTF2I、GTF2IRD1),讓狗變得樂於親近人類,一見你就「笑」。不過,如果人類兒童攜帶了GTF2I的變異,就會患威廉綜合征,他們過分熱情,會冷不丁擁抱其他人,給他人帶去困擾,同時因為很容易受到冷落(這是肯定的)而倍感孤獨、傷心[17]。

此外,人類喜歡狗還因為狗的表情很豐富,它們在與人對視時通過表情與人類溝通,能喚起人類的移情效應,俘獲敏感而脆弱的心靈[16]。可以說,在它們這裡,你收穫的不止是跨物種的友誼或親情,更是一種健康和自由。

人類與狗對悲傷、積極情緒強烈響應的區域是類似的。數萬年的相處,這兩個物種太熟悉彼此的喜怒哀樂了。圖片來源: Voice-Sensitive Regions in the Dog and Human Brain Are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FMRI.

狗狗的啟發:善擇詩意的棲居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比狩獵-採集社會的人類在物質上更充足,比農業文明社會的人類在人身上更自由,比工業社會興起之初的人類在頭腦上更清醒。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居住環境、工作、朋友,甚至親人。這對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社區燈光汙染、交通主乾道雜訊汙染、空氣汙染對健康是很不友好的[18,19]。比如即使進入睡眠,雜訊也會讓大腦處於不斷的應激狀態,最終心血管負荷較大[19]。比如,長期精神壓力可反覆激活心臟上的糖皮質激素受體,與心臟病風險上升顯著相關[20]。再比如,生活在美國芝加哥暴力街區的孩子,第二天清晨尿液中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水準較高,這和PTSD患者一樣,對身心健康很不好(心臟病、癌症風險都相對較高)[21]。

與人交往方面,人類的策略處於動態變化之中。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最最本質的心理訴求有兩條,一是與人為善,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2]。一旦遇到背叛,人類傾向於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來懲罰對方。然而,「犧牲」總是讓人不快的。很多時候,如果選擇的環境不好,黑暗策略被迫太多了,人就會感覺到重重的負擔感,即「情感疲勞」[22,23]。這時候,早點結束應酬回家,跟等待你回家的狗狗抱抱,應該會很暖暖的吧!

人類需要情感支持,大部分時候來自於人類同伴。但狗同樣給予我們這些,我們也是狗狗們最大的精神支柱。圖片來源:Kennan Harvey Aurora Photos.

參考文獻:

1,Heidi G. Parker et al., Gen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Origin, Migration, and Hybridization on Modern Dog Breed Development, Cell Reports,2017.

2,武莊,李志鵬,先秦時期與禮儀活動相關的家犬遺存識別、分類及相關問題探討,文化遺產與公眾考古(第三輯),2016.

3,劉宏濤,親屬關係是什麼——薩林斯與蔡華的分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

4, Simon Worrall,How a Wolf Named Romeo Won Hearts in an Alaska Suburb,NATIONAL GEOGRAPHIC,2015.

5,Nick Jans website,https://nickjans.com/.

6,Smithso年n website,https://naturalhistory.si.edu/education.

7,Maria Guagnin,Pre-Neolithic evidence for dog-assisted hunting strategies in Arabia,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2018.

8,Carri Westgarth et al.,Dog owners are more likely to meet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than people without a do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og ownership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a UK community,Scientific Reports,2019.

9,Philippa et al.,The influence of dog ownership on objective measures of free-liv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case-controlled study,BMC Public Health,2017.

10,Mwenya et al.,Dog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Scientific Reports,2017.

11,Marlin BJ et al.,Oxytocin enables maternal behaviour by balancing cortical inhibition.Nature,2015.

12,Tamar L Ben-Shaanan et al.,Activation of the reward system boosts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Nature Medicine,2016.

13,Magdalena Rychlowska et al.,Functional Smiles: Tools for Love,Sympathy and War,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14,Schermer et al.,A Behavior Genet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9.

15,Juliane Kaminski et al.,Human attention affects facial expressions in domestic dogs,Scientific Reports,2017.

16,Biagio D』Aniello et al.,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via chemosignals: from humans to dogs (Canis lupus familiaris),Animal Cognition,2018.

17,Bridgett M.vonHoldt et al.,Structural variants in gen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Williams-Beuren syndrome underlie stereotypical hypersociability in domestic dogs,Science Advances,2017.

18,Sleep Disruption due to Hospital Noise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Air pollution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single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Oakley RH et al., Cardiomyocyte glucocorticoid and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 directly and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heart disease in mice,Science Signaling,2019.

21,Heissel JA et al.,Violence and vigilance: The acute effects of community violent crime on sleep and cortisol.Child Development,2018.

22,David Buss,Evolutionary psychology.

23,Sarah Schoenmakers et al.,Sanctions as honest signals – The evolution of pool punishment by public sanctioning institutions,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