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難看的校服說起,給孩子最高級別的修養是學會審美

學院君說:最近,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在京開幕,期間,著名主持人、記者——白岩松發表了一場名為“教育與更全面的人”的演講,其中關於校服的言論可謂振聾發聵。

其實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對學生的校服是非常講究的,一件衣服的好壞,小到能展現一個學生的精神狀態,大到能影響孩子對審美的要求。今天,我們就關於“服育”的問題與大家進行分享討論。

對於未來的孩子來說,審美是一個非常高的挑戰。

就像白岩松說的:“從生活到好生活,到美好生活。加了一個“美”字,對未來所有決策者的審美水準是一個多高的要求呢,我們的要求是否從一開始就會跟上時代培養出擁有審美能力的人呢,我們究竟把審美放在了如何重要的位置?”

“看看中國的校服就知道了,校服好不好看可真透露了一個民族的內心。我們校服的特點就是:想找比它難看的太不容易了。而且我們的家長給孩子定的校服都要大一號,學校也要大一號,所以我們從小到大就沒穿過合身的衣服。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審美。這恰恰發生在我們的校園之內。”

如果連最貼近孩子生活的東西都如此粗糙,那我們的美育要從何立足呢?其實想想也是,如果我們每天要穿著自己最不喜歡衣服去上班,久而久之也會對工作喪失熱情吧。

一件好校服,不一定要多貴重,但它一定要舒適、要美觀,要讓孩子有歸屬感。而當我們提到校服,就不得不提到日本。

好校服激發自豪感集體歸屬感

校服會帶給孩子自豪感,在日本,校服是成長教育的重要元素,漂亮的校服可以帶給孩子足夠的自信心,培養正確的審美觀。日本人為了讓校服更好看,甚至請來著名的時裝設計師,根據不同的孩子,量身定製。

要想做到學生愛穿而且不過分受流行時尚左右,就要保證校服本身是漂亮又易於穿搭的。所以,從幼稚園的園服開始,日本的校服就以穩重、寧靜的藏藍色等深色為主,這樣易於搭配,又給人清潔健康的感覺。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誌,而且有點時髦的象徵。

當孩子們穿著漂亮整潔的校服走進校園時,會對校園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認同,自豪感油然而生。就連平時不愛戴帽子的孩子,也會主動將帽子佩戴好。

有一個對東京的中小學的民意調查,其中問到學校裡最流行什麽?結果接受調查的所有學生都回答說是穿校服。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校服和和運動服是分開的,而不是像大部分大陸地區的學校一樣,用巨大且寬鬆的運動服用作校服,然後再將校服與運動服混為一談。

(日本孩子的運動會)

在細節裡學會精致生活提高未來生活品質

日本的校服通常來說是水手服(女生)+立領學生服(男生)的黃金組合,這其中有很多細節的處理。最近網上流傳更是著一部記錄日本男女校服製作過程的短片,其對細節的注重性可見一斑。

(點擊觀看上方影片)

學生制服會專門根據不同學校的要求,分成許多種類,和各色各樣的尺碼。也需要準備種類豐富的布料和線。例如水手服的邊線,有著許多的顏色和粗細。

在正式製作之前,工匠會先檢查布料是否有瑕疵,然後再按照需要的長度裁斷布料。西式服裝是由許多片布料裁到一起製成,首先必須製出這些裁片用電腦製出各塊布料的裁剪圖,將布料裁剪成各個部分,用機器在每塊裁片上貼上標簽,再靠電腦裁剪圖裁剪

在製作期間,工匠會在布料下方墊紙來防止其受到汙染,但操作台與布料和紙之間有摩擦,移動的話,布料和紙就會扭曲變皺。所以,操作台上開有許多小孔,裁剪布料的時候會通過這些小孔中吹氣,這樣布料和紙巾就會浮起來更統一移動。

接下來是縫製工序,工匠會用先標簽分好各類裁片,然後按照說明書手工縫製。就連水手服衣襟上的邊線,也是如此。而且為了使縫紉更精準,許多工匠在縫製之前會選擇用熨鬥預先熨燙一下。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男士校服立領的特別製作, 為了使衣領挺立,工匠會將硬芯縫進黑色的布料中,然後才能將衣領與衣身縫合。這是一件繁瑣而耗時的工作。

在整件衣服製成以後,會有工匠人工檢查是否有針殘留,並做最後的熨燙加工。這樣飽含細膩愛意的服裝,相信孩子們穿在身上的時候,會感覺更加溫暖與珍貴吧,這樣的衣服也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日本人始終認為,對細節的忽視最終會影響孩子們未來的生活品質,所以,他們盡可能的讓孩子的生活過得精致,精致的生活習慣也早已成為日本國民的一項基本素質。

從小樹立健康性別意識

日本女生的校服多為水手服,無論春夏秋冬都是短裙加長襪,冬天加上西裝外套。男生的校服類似中山裝,校服的胸前都有學校的校徽,總體上來說,女生校服較為文雅可愛,男生校服則陽剛帥氣。這無形中幫助學生們樹立了健康的性別意識。

所謂性別意識,並不是說從小給孩子冠上一個性別的枷鎖,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或者職業選擇產生局限。而是讓孩子從小認識自己的性別,了解自己的身體,明白安全與危險的界限。

男女款式明確不同的校服,讓孩子對性別有一個概念,“我和ta是好朋友,我們有各有所長,我可以幫助ta什麽,ta也可以幫助我什麽。我們有一些共同的愛好,我們經常一起做什麽,但有些事情我們不能一起做。”

這不但沒有禁止孩子做喜歡的事,反倒是把選擇的自由還給孩子。用‘加法’來解開性別偏見,才能給予孩子更寬廣的可能性。

“機構算盡”的書包

除了校服之外,很多人都對日本的書包印象深刻,它精致可愛的外形更是俘獲了一票媽媽的心。其實,日本小學生的書包都是有保存期限的,至少能用6年。

書包由工匠一步一步手工製作。整個書包只有後背部分使用真皮,為的是保證通氣性,為了孩子們使用舒適。而其余部分則全是用一種特殊人造皮來代替真皮,這是為了減輕書包的整體重量,又使書包擁有可以撐起所有物品的高強度內襯。

頂配級的書包擁有人體工學緩衝墊、人體工學背帶、360度全方位反光安全條、高強度內襯、救生哨掛環、自動解鎖掛鉤、抵禦撞擊、GPS定位和救生圈等標準功能,還配有完善的售後維修服務。

作為一個連蔬菜、海產都需要大量進口的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卻能做到99%的所有的書包都是由本土製造,可以想象,他們對孩子的重視是怎樣的程度。

從前我們說,給孩子最好的家教就是父母相愛。這句話的後半句是,給孩子最高級別的修養是學會審美。

在我們小時候所受的教育中,美育是比較缺乏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才讓我們很多人在為人父母后,都比較實用主義。但我們又總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從小感知美與科學,過詩意棲居的人生。那為什麽不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呢?比如說,讓孩子自己設計一款ta真正想要的校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