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迎接日本首相41年來歷史性到訪,伊朗輿論審慎對待

6月12日至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應伊朗總統魯哈尼的邀請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並將分別會晤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魯哈尼。

據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9日報導,除了和哈梅內伊與魯哈尼進行會談,安倍晉三的日程中還包括主持日伊兩國高層聯合對話會,以及與魯哈尼共同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另據埃及《消息報》11日報導,安倍晉三的德黑蘭之行是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日本時兩人商定的安排。

儘管安倍晉三和魯哈尼自2013年起曾8次在聯合國會議上會面,但這是41年來日本首相第一次踏上伊朗國土,也將是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後,日本首相首次會晤伊朗最高領袖。

儘管是雙邊國事訪問,但輿論關注的焦點卻超出了兩國雙邊關係之外。

“日本首相安倍決定訪問伊朗,並非是單方面的決定,而是美日圍繞伊核協議,以及對伊石油製裁等相關問題的博弈與合作形成合力的結果。”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在迎接安倍歷史性到訪的日子裡,相比於日本媒體的密集報導和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伊朗媒體自身卻顯得頗為低調。

在打出手中的“歐洲牌”、“俄羅斯牌”卻效果平平後,伊朗輿論對送上門的“日本牌”,顯得頗為審慎。

“日本牌”成效將受檢驗

對於安倍晉三此次歷史性訪問伊朗,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當屬其能否推動美伊兩個正隔空對峙的國家坐下來談。由於與美國、伊朗關係都頗為友好,日本已成為美伊雙方手中持有的一張“牌”,這張“日本牌”真正成色幾何,或將在此次訪問中受到檢驗。

當前,美伊兩國關係和中東地區局勢日益緊張。

川普政府去年5月表示退出伊朗與歐美等締結的核協議,恢復製裁並擴大至禁運伊朗產原油等。

截至今年4月,伊朗的石油出口已從一年前的美日250萬桶跌至120萬桶上下。據路透社收集多方數據,在今年5月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豁免全部“清零”後,伊朗石油出口量急跌至40萬桶/天。

在軍事方面,4月以來,美國還向中東派遣航母和戰略轟炸機,以施壓伊朗。據五角大樓數據,目前美軍在中東約有6萬至8萬兵力,同時,“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奇爾沙治”號兩棲攻擊艦率領的兩棲戒備大隊也已部署在海灣地區。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航母上部署了F-18戰機,而戰鬥群其他戰艦上部署有“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從外,美軍本月派出多種先進武器在毗鄰波斯灣的阿拉伯海進行聯合演習,以“模擬打擊行動”。

在大秀肌肉的同時,美國近期也開始向伊朗呼籲對話,但未見緩和製裁的跡象。

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院長、伊朗學研究中心教授程彤強調,目前從伊朗角度來講,其處於美國的高壓逼迫之下,因而伊朗希望利用任何的一個機會來給自己找到可能的出路,安倍訪伊就是一個契機。

“此外,從伊朗人的傳統心理來講,其對日本的技術與產品期待較高,伊朗希望日本從技術、產品與資金等多渠道給予其支持,因而本質上兩國對對方都有所求。”程彤補充道。

對於安倍此行能否取得重大進展,鈕松指出,伊朗長期以來注重通過打“歐洲牌”與“俄羅斯牌”來抵消美國的極限施壓,而目前美歐處於一種“貌合神離”的狀態,諸多歐盟國家領導人反對川普政府的對伊政策,已無展開新動作的空間。而與之相對的,日伊關係經過了90年的發展,再加上日美關係的相對鞏固,伊朗會將日本作為平衡對美外交的新的“增長點”。

“說服美伊直接對話將是安倍此行的重要任務。日伊圍繞相關議題是否能取得重大進展,取決於美國‘約談’伊朗的決心與真實意願。”鈕松分析道,雖然川普政府對伊政策是建立在超強軍事威懾為基礎上的極限施壓,但慎用武力是其基本內核。

“因此,儘管美伊雙方一方面隔空‘對罵’,但另一方面兩國也都在尋求轉圜之機。安倍此行會成為促進美伊關係邁向一定緩和的探路之旅。”鈕松說道。

據日本共同社10日獨家報導,伊朗方面打算把停止美國政府的原油禁運製裁定位為“伊朗最重要的要求”,對日方說明“這將是邁向與美國對話的第一步”。據悉,伊方將委託安倍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遞這一主張。

報導稱,對於退出伊核協議並全面重啟製裁的川普政府,魯哈尼政府的正式要求是美國重返核協議、撤銷製裁並補償因製裁遭受的損失。但伊方似乎分析認為美政府全盤接受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欲通過日本明確轉告川普恢復原油出口是最優先事項,從而迫使美方讓步。

石油收入佔伊朗財政收入的4成,是國家運營必不可少的財源。但美國政府是否會解除原油禁運這一製裁的關鍵內容完全是未知數。

不過,目前,美伊雙方在對話問題上仍存在“溫度差”。伊朗政府要求美國重新遵守伊核協議,停止製裁並賠償製裁給伊朗帶來的經濟損失,而美國要求的是無條件對話。

因而共同社指出,安倍此次斡旋力爭活用與美伊兩國的良好關係以緩和緊張局勢,而等待他的將是困難。

伊朗輿論審慎對待

與日本國內分析者對安倍此次歷史性訪問伊朗的熱切討論與積極期待相比,伊朗國內對此卻表現得冷淡的多。

從伊朗多家媒體的報導來看,伊朗似乎對安倍晉三此行不抱太大希望。據伊朗勞工通訊社(ILNA)11日消息,伊朗伊斯蘭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賽義德·侯賽因·納哈威-侯賽尼(Seyyed Hossein Naghavi-Hosseini)指出,安倍晉三不是第一個給伊朗帶來西方消息的。

侯賽尼強調,美國近來正在尋求他國調停其與伊朗的緊張局勢,之前美國找了瑞士、伊拉克與德國,現在又找了日本。如果之前德國外交部長訪問伊朗是為了調停伊朗與美國緊張關係的,那就是徒勞的,因為伊朗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不適合調解。

美聯社評論將本周稱為伊朗一個重要的“外交周”。兩天前,伊朗總統與外長剛剛接待了來訪的德國外長馬斯。此次訪問前,馬斯與法國、英國進行了協調,並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進行商討。

但伊朗保守派媒體《宇宙報》拿日前德國機場因擔心受到美國製裁拒絕為到訪的伊朗外長飛機加油一事,質疑德國外長斡旋的誠意。

因而,對於緊接著到訪的日本首相,伊朗國內輿論顯得頗為審慎。

伊朗《德黑蘭時報》11日刊發了一則對意大利米蘭聖心天主教大學政治科學副教授詹盧卡(Pastori Gianluca)的專訪,這位學者直言安倍晉三此行無法取得任何突破。

“安倍此行可能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遠小於不那麽實際,且持續時間有限的政治利益。因為當前大環境下,美國必定對伊朗采取高壓政策、中美關係與俄美關係都較為緊張。”程彤也認為安倍此次訪問伊朗的前景並不樂觀。

程彤表示,從伊朗方面來講,日本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重要國家之一,其高層領導人訪伊可給處於緊張局勢中的伊朗緩解一定壓力,可給魯哈尼政府帶來一點“小曙光”。但在美國對伊朗采取強硬政策,以及以色列與北約的高壓之下,安倍此次訪伊恐難以取得實質性結果,頂多只是在國際媒體上刷刷日本的存在感,因為只要美國不解除製裁,伊朗手中的關鍵牌——油氣與金融就會一直被限制住,這樣伊朗無法保持起經濟命脈暢通,其經濟狀況就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改善。

鈕松則強調,由於本輪美伊衝突的加劇是美國一手造成的,因而安倍此行的最終收獲取決於美國的最終對伊態度定位以及對安倍政府“調停人”身份的認可度。就目前的美伊關係及美日關係的發展來看,安倍此行很難成為本輪美伊衝突的轉折點。

“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安倍訪伊成果難以完全突破美日關係和美伊關係的總體框架。”鈕松總結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