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皖南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守護者

胡均站在一幅安徽省行政區劃圖前,以安徽省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所在地休寧縣為中心,依次劃過黃山、池洲、銅陵、馬鞍山、蕪湖和宣城6個市,筆觸連成一個圈,將皖南山區緊緊圍在了中間。

“別看救護中心佔地面積只有15畝,我們的救助範圍可是輻射了4萬多平方公里。”身為救護中心主任,胡均對自己的職責頗感自豪。

皖南森林

植被茂密、氣候溫和的皖南山區,是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世外桃源。據調查統計,皖南山區生活有雲豹、中華鬣羚、黑麂、白頸長尾雉、黃喉貂、藏酋猴、豹貓、豬獾等300余種國家一級、二級和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保護動物,種類超過安徽省陸生野生動物種數的八成以上。數千年來,這群“原住民”美麗又神秘的身影飛掠峭壁,穿越溪流,隱匿在叢林深處。

皖南山區屬低山丘陵,層次分明的原生古樹和密布的溝壑峽谷曾在最大程度上隔絕了外界的干擾。但隨著人為活動的不斷加劇,生活在這片森林中的野生動物開始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成立於1998年的安徽省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為受傷、受困和患病野生動物的避難所。

胡均的辦公桌上堆著厚厚一疊野生動物救護明細表,詳細記錄著每一隻受助野生動物的名稱、體態、傷病情況和治療措施。與“中心主任”這個職務相比,胡均更重要的身份是野生動物救護的專業技術人員。2018年6月9日一早,歙縣森林警察局桂林派出所打來的一通電話,開啟了胡均忙碌的一天。“村民送了一窩被棄巢的小貓頭鷹過來,我們不知道是什麽種,正往你這趕呢!”聽到電話那頭急促的話語,胡均匆忙塞了幾口早飯就趕去救護中心的救護所等候。半小時後,胡均從民警吳中華的手中接過一個紙盒。從業十多年的他一眼就認出這幾隻貓頭鷹是小型猛禽領角鴞:“人們常說的‘貓頭鷹’就是對鴞形目猛禽的泛指。我國鴞形目的所有種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處於食物鏈的頂層,也是生物滅鼠的主力軍。”

每年的4月到7月是鳥類繁殖的高峰期,成鳥會留下雛鳥離巢捕食,熱心的村民經常會誤以為雛鳥被棄養而將它們帶離巢穴,好心反而辦了壞事。“村民吳正路對這窩貓頭鷹雛鳥連著觀察了好幾天,確認沒有成鳥餵養才送到所裡。”據吳中華介紹,經過救護中心和森林警察多年的走訪宣傳,當地的村民已經有了基本的救助常識。

在確認雛鳥沒有外傷後,胡均小心翼翼地用鑷子給它們逐個填食黃粉蟲,再用注射器為這窩雛鳥滴灌了些清水。“這4隻貓頭鷹剛出生兩三周,沒有自主進食能力,讓我們費了不少勁兒。”在健康的自然環境中,頂級捕食者不可缺席,它們維持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將這窩貓頭鷹放歸自然,是胡均和同事們的最終目標。

並非所有頂級捕食者都如此幸運。皖南山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雲豹的重要棲息地,中心成立之初的那幾年,在休寧、祁門、歙縣、黟縣等地曾有過十幾次雲豹救助記錄。但2002年之後,雲豹數量開始銳減,逐漸銷聲匿跡。“近幾年皖南較為可信的兩條雲豹觀測記錄,僅為2009年科研人員發現的雲豹糞便,還有就是2013年和2014年紅外熱成像儀監測到的高度疑似個體。”長期在皖南地區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吳海龍感慨,“如今的皖南可能隻留存有一個數量稀少的雲豹繁殖種群,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棲息地不斷喪失,另一方面則源於非法捕獵。”

雲豹的命運給了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個提示。這些年,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將目光投向了素有“安徽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希望能通過人工繁育保住這個種群。如今,歷經10年努力,中心通過救治收容和人工繁育等多種途徑,已經建立起擁有8隻黑麂個體的圈養種群。“世界上最後18頭麋鹿,正是靠著遷地保護才恢復了種群數量並最終回歸野外。這樣的成功案例給了我們很強的信心。”救護中心動管科科長李群說。

2012年以來,皖南國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累計救助受傷、受困和罰沒野生動物近2000隻,七成以上的個體都得到了成功救助並回歸山林。吳海龍稱讚道:“雖然中心的基礎設施較為簡單,但救護人員20年來矢志不渝的努力,使‘讓更多野生動物重返家園’這個樸實的夢想熠熠生輝。”(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