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一代德雲社啊,漲粉跌份!

撰文:新京報記者 劉臻、曹雁南、何殊我(評論人)

新媒體編輯:徐美琳

這兩天的社交媒體漣漪陣陣,一段小視頻將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孫九香推到了風口浪尖。

視頻顯示,相聲開演前粉絲排隊給秦霄賢送禮物,下面有位觀眾等的有點著急了,就催促盡快開演,然後與台下粉絲開始互懟。台上的孫九香也加入戰團,“要聽就等一會兒,要是不想聽可以出去。”

網絡視頻截圖。

該段演出視頻被發到網上後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是德雲社演員缺乏藝德,不尊重觀眾;也有人反駁稱“上貨”(相聲界意為觀眾送禮物)是德雲社演出的慣例,郭德綱、張雲雷、孟鶴堂、周九良等人表演前均有“收禮物”的固定環節,該催促演出的男觀眾是無理取鬧。再次把近年來風波不斷的德雲社推向風口浪尖。

7月30日,有網友上傳了當天的另一段完整視頻。視頻中顯示,秦霄賢在事件發生後鞠躬道歉:“說實話,現在德雲社火了,所以會有很多我們的忠實觀眾來看我們,也會覺得想送送我們禮物,接觸接觸我們,我也知道,您各位是買票過來聽相聲的,我們盡量把這個時間縮短,也別影響大家,其實大家都是開開心心過來聽相聲的,對不對?”

視頻截圖

不過,二人的相聲表演開始沒多久,秦霄賢就在一個段子中“現掛”剛才的事件,隱隱諷刺之前催促演出盡快開始的觀眾:“你說就一個人上來送禮物,旁邊都要有人罵街了”。隨後現場響起掌聲和歡呼。

7月30日下午,德雲社官微發布通知:相聲演出七隊2019年7月30日至8月4日的演出節目有所調整。原本秦霄賢、孫九香的演出均被替換。

演出節目調整前後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德雲社觀眾、媒體人及相聲從業者,請他們從各方角度談一談對該事件的看法。

普通觀眾:這譜比郭德綱還大

德雲社的觀眾趙女士看了視頻後的第一感受就是“這譜比郭德綱還大,真牛!”在她的印象裡,郭德綱懟過電視台,懟過曲藝家協會,何時懟過觀眾?如今他的徒弟接二連三的出現這類負面問題,真的有點讓人看不懂。在她看來“其實這件事兒沒有什麽好說的,也沒有什麽好值得回應的,本身就是一道是非題,無論如何都是屬於不尊重觀眾的表現。”

媒體人:樂見相聲好,但劇場有禮儀

作為媒體人的王先生表示,特別欣喜地看到傳統的相聲行業能有粉絲喜愛,也看得出德雲社和郭德綱有能力造星,並且長成什麽樣的演員都能有粉絲,樂見相聲好。但劇場有劇場禮儀,不管是大劇院還是小劇場,相聲園子不僅有藝人和粉絲的交流時間,藝人也應該照顧到普通觀眾,郭德綱曾經說過:觀眾就是衣食父母!你讓“父母”出去,就是“不孝”,作為演員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是觀眾給予你們舞台,他們有權讓你們“快點!”

相聲演員:觀眾花錢聽相聲,不是看粉絲追愛豆

在同為相聲演員的李先生看來,這件事的確很過分,可以說膨脹到一定程度了,純屬不拿觀眾當回事。他解釋道,“其實作為相聲演員,這件事兒是特別的犯忌諱。所謂忌諱是相聲演員一直把觀眾視為叫‘衣食父母’,在中國人的概念當中就一直有這麽一句話,叫‘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簡單一點講,觀眾花錢是來聽你的相聲,不是看粉絲去追愛豆。”

德雲社是一個相聲團體,但是他們現在是以娛樂形式,還有包括娛樂圈兒的這種炒作形式,去兜售他的藝人資源和明星資源。換而言之,在我們行裡的人看來,德雲社大部分現在被捧起來的這些後輩,早就不算是完全的相聲演員了,他們更多的是叫藝人,或者明星。他們擁有粉絲經濟和粉絲價值,粉絲和觀眾的概念就首先不一樣,觀眾是可以挑錯的,甚至可以罵街的。粉絲是為了這個人長得帥不帥,他喜歡不喜歡,並不是看他的藝術和表演。

說白了這也就是在北京,德雲社說腦殘粉多,換成天津,老爺們的茶壺早扔上去了。我講個實際的例子,早幾年有一幫曲校小孩自己在茶館演出對口相聲,然後逗哏的把詞忘了,然後捧哏的就說重新來一遍,台下包涵。台下站起來一大爺,我花錢聽玩意兒,讓我包涵你?這就是說觀眾和粉絲的區別。觀眾聽的是內容,看的是節目。而粉絲不管你演什麽,我都愛看,這還是個相互的一個問題,有人願意被虐,有人就受不得。

提起來總覺得這是一種悲哀,這不是正經的相聲的一種打開模式。當時看他現場的觀眾反應,演員懟完觀眾後,說了句“真帥”,這幫相聲粉現在已經走到邪路上來了。

拿著熒光棒來“聽”相聲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評論】德雲社演員,不能只見粉絲不見觀眾

近年來,讓德雲社蒙羞的事層出不窮,2019 年更可謂“官司纏身”。唱《探清水河》的流量相聲遭受質疑、張雲雷早年在舞台上調侃汶川地震被批然後牽出來一連串八卦事件,現在又是收取粉絲禮物現場懟觀眾,每一個偶然的背後都蘊藏著必然,看來今天有必要仔細分析一下這一連串事件背後的原因了。

張雲雷在微博上對自己的不當言辭道歉

以秦霄賢、孫九香這事兒為例,從現場小視頻來看,雖然道了歉也做了姿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整個舉措不過是現場礙於面子低一下頭而已。至於道歉中表達的意思則是德雲社現在火了,不能擋著觀眾來送禮物,我們已經把時間盡量壓縮了,但是人家要送我也沒辦法啊。配合上說這話時的表情,明顯就是避重就輕,話裡話外的傲慢溢於言表。觀眾既然花錢買了票,就是想聽相聲的,催一下場,怎麽就成了不想聽呢?可能這兩位演員聽慣了台下粉絲的叫好,稍微有點雜音,就覺得這是在挑釁。

北京晚報披露德雲社每次演出開場前都有一個固定環節,就是收取粉絲的禮物。如果德雲社的演員收禮物是常態的話,為何到了秦霄賢、孫九香這就出問題了呢?即便郭德綱先生,也只是會催粉絲盡快落座,以免耽誤其他觀眾聽相聲,而不是回懟觀眾。為什麽師傅能堅守的東西,到了徒弟這兒就變味了?

一言以蔽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根源上是德雲社對市場的過度依賴。眾所周知,德雲社早年間的走紅,離不開互聯網的加持,郭德綱的劇場表演從來不限制現場觀眾拍攝視頻,德雲社的表演視頻滿天飛,培育了一大波潛在用戶,等到德雲社開到地方上,立馬就會有擁躉前來捧場。這是一個值得任何互聯網從業者都需要深度分析的O2O案例。但是這種路徑依賴遭遇到粉圈文化以後就起了明顯的變化。

粉絲在相聲演出現場揮舞熒光棒

視聽藝術需要的是觀眾,而不是缺乏理性的粉絲。對於相聲來說更是如此。回顧歷史,京劇發展史上,因為有齊如山這種有見解有修為的深度觀眾,才讓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在相聲發展遭遇困境的五十年代,有老舍先生這樣熱心的文化界觀眾參與相聲的改良,才有了當年的繁花似錦。老舍、齊如山的背後,是無數熱心觀眾對傳統藝術的癡迷和愛好,可以說,有了演員和觀眾的良性互動,才推動著藝術進步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移動互聯網勃興的這幾年,資本通過所謂的大數據技術,以社交媒體為抓手,製造出了流量明星,打造了“大IP+流量明星”的娛樂模式,所謂的藝人、明星都要看一個個平台的數據,數據越大證明市場前景越好,然後出來了一堆不會唱歌的歌手和不會演戲的演員。與之相伴而生的,就是無孔不入的粉圈文化。

長槍短炮來拍偶像相聲演員的粉絲們。圖/視覺中國

在明星周圍,是一個個組織嚴密的粉絲群體,他們步調一致行動縝密,打榜、獻花、買廣告等行為瘋狂無度。在對自己的愛豆施與萬千寵愛的時候,對別的偶像或者批評的聲音不屑一顧,更有甚者會施以網絡暴力。還有私生飯,追星無度,對明星的私人生活過度關注,引發社會問題。這種不健康的粉圈文化,稱之為社會毒瘤毫不為過。它們,共同構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文化泡沫。喧囂了幾年之後,這個大泡沫在這兩年漸漸被戳破。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粉圈文化對相聲藝術的侵蝕仍在繼續,以至於現在看個德雲社的相聲,得先欣賞一陣子粉絲排隊送花送禮物。

2010年,郭德綱和於謙搭檔演出時收到觀眾送的禮物。圖/視覺中國

以德雲社演員來說,最為突出的就是張雲雷了,這位把《探清水河》唱出流行歌曲味兒的藝人,一直被坊間調侃為“流量相聲”,一顰一笑都是為了迎合粉絲的愛好。而大部分粉絲,都是抱著追流量明星的態度來聽相聲的,以至於現場除了此起彼伏的“帥”,就是不斷給演員刨坑,讓演員在拋活兒的時候缺貨。這種事兒,德雲社出現過不止一次。相聲是一門藝術,需要演員、觀眾的良性互動。一個藝術舞台下面,只見粉絲不見觀眾,除了起哄連基本的藝術鑒賞都沒了,何談進步?

張雲雷鄭州演出現場

德雲社的演員們,現在面對台下一些相比欣賞藝術更願意欣賞顏值的粉絲們,過度迎合其需要,這也是在消耗自己的市場存量。長此以往,台下都是此類粉絲,演員們聽不到真正的叫好,動輒有批評,就是傲慢的反駁和粉絲的人身攻擊,自我沉醉下去,都會是一個個再也上不了戰場的“驕傲的將軍”。退一步說,市場經濟下,德雲社也是登記在冊的企業法人,有必要對旗下藝人(或者說公司員工)進行規章制度約束,像秦霄賢、孫九香這種事兒,如果不謹言慎行,在這個自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容易引發公關危機。一連串的事件來看,德雲社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進步。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的演出團體,而不是民國年間撂地兒演出的草台班子。

回答開頭的問題,怎樣才算良性的觀眾與演員關係?遇到觀眾不配合怎麽辦?不妨看看相聲界的老前輩楊少華先生的行為。楊少華一次在外地演出,可能是觀眾不接受他的語言的關係,他一上台觀眾就說“下去吧,下去吧”,他就走下去了,相聲演員楊議回憶說“他的經典是,轟下來三回以後,他又上去了,還樂呵地說‘都累了吧’。大夥都笑了,認為這個老頭真哏,那就聽一聽吧。(於是)老頭撒開了,就像老前輩說的,把倒好壓下去,最後變為正好上來。觀眾轟了四次沒轟下去,最後連著說了四段。”

演員啊,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

最後安利一發我們公號的粉絲群噢~群裡會不定時發放福利!還能有更多其他功能:

1.吐槽和調戲報報及編輯部

2.說出你想看的愛豆,及想要的愛豆福利,我們會盡量滿足

3.第一時間得到下一次“福利”的信息,成為人生贏家

4.當然,終極是,希望大家在群裡一起快樂追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