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好文:如何讀懂外管局四張報表?

  來源:國際業務

  作者:潘捷 黃海瀾 

  目錄

  引言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解析  

  1.1 國際收支平衡表整體構成  

  1.2 經常账戶  

  1.3 金融账戶  

  二、國際投資頭寸表解析  

  2.1 國際投資頭寸表整體構成  

  2.2 國際投資頭寸與外債的關係

  三、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報表解析   

  3.1 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整體構成

  3.2 銀行報表可以反映外匯市場情緒   

  四、幾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4.1 常見交易對各個報表的影響

  4.2 外匯佔款與外匯儲備  

  4.3 商務部與BOP表中直接投資的區別

  引言

  國際收支中常用的統計數據主要來自於外管局公布的四張報表:國際收支平衡表(BOP),國際投資頭寸表(IIP),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幾張報表構成了完整的跨境資本流動觀測體系。但是市場對於這幾張常用報表的解讀較少。本篇報告我們將深入探討各個報表的項目,各個報表之間的勾稽關係,幫助投資者更好的閱讀這幾張報表。

  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BOP)記錄內外交易的流量。其中,進出口、工資、投資收益、捐贈等影響國民收入的部分,計入經常账戶。涉及實物資源的轉移,但不影響國民收入的部分,計入資本账戶。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的流動,計入金融账戶;根據是否具有儲備性質,金融账戶又劃分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和儲備账戶,反映央行外匯乾預所導致的資產在央行和居民之間的流動。

  國際投資頭寸表(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IP)記錄經濟體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存量。每期頭寸變化包括BOP表中記錄的金融資產和負債流動,還包括投資收益和账面價值變動。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結構決定了一國外匯儲備和貨幣幣值的穩定程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都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制定的標準編制。國際投資頭寸表在計價、記账部門和折算等核算原則上均與國際收支平衡表保持一致,並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共同構成一個國家或地區完整的國際账戶體系。

  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統計了境內銀行結售匯和收付款規模,是跨境資本流動的高頻觀測指標。銀行結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或銀行自身辦理的結售匯業務。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指的是境內非銀行居民機構和個人(統稱非銀行部門)通過境內銀行與非居民機構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現鈔收付和銀行自身涉外收付款。通過對銀行數據的分析,可以通過市場行為衡量市場對於匯率的整體預期變化。

  國際账戶統計是四大巨集觀經濟账戶(國民账戶、貨幣與金融統計、政府財政統計、國際账戶)的有機組成部分。國際账戶與其他三大巨集觀經濟账戶中涉外交易和頭寸保持一致。例如GDP中的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利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進行計算。貨物出口利用出口貨物價格指數進行縮減;貨物進口利用進口貨物價格指數進行縮減;服務出口利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服務項目價格指數進行縮減;服務進口參考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出口價格指數進行縮減。

  國際账戶統計的對象和記账規則也與其他账戶基本一致。國際账戶的統計對象是一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所有經濟活動。居民,是指在一個國家的經濟領土內具有最主要經濟利益的經濟部門。國際账戶統計依據權責發生製,采取複式記账法,每筆交易的記錄均由兩個金額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分錄組成。

  下文我們分別對於幾張報表進行分析。

  一、國際收支平衡表解析

  1.1 國際收支平衡表整體構成

  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BOP)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各項交易流量匯總,是國際收支最為基礎的表格之一。國際收支平衡表分為經常账戶、資本账戶和金融账戶三個账戶。進出口、工資、投資收益、捐贈等影響國民收入的部分,計入經常账戶。涉及實物資源的轉移,但不影響國民收入的部分,計入資本账戶。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的流動,計入金融账戶;根據是否具有儲備性質,金融账戶又劃分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和儲備账戶,反映央行外匯乾預所導致的資產在央行和居民之間的流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資本項目”是第五版手冊中的叫法,對應著第六版手冊中的“金融項目”。為了和最新的外管局報表相對應,本文中全部使用第六版中的叫法。)

  每筆交易的記錄均由兩個金額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分錄組成。其中,使得資金流入的交易計入貸方,資金流出的交易計入借方;金融資產的增加計入借方(資產),金融負債的增加計入貸方(負債)。貸記(CR.)——貨物和服務出口,應收收入,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借記(DR.)——貨物和服務進口,應付收入,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

  BOP每個項目差額等於當期貸方發生額減去借方。由於每筆交易分別記錄在借方和貸方,所以理論上“經常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金融項目差額=0”等式恆成立。實際中可能存在統計誤差和遺漏,因此設立“誤差和遺漏淨額”項,以使得等式成立。也即“經常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金融項目差額+誤差與遺漏淨額=0”。通常資本項目差額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因此“經常項目差額+非儲備性質的資本項目差額+誤差與遺漏淨額=-儲備資產差額”

  經常項目差額為正,代表貿易等活動中的外資流入;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差額為正,代表金融投資活動的外資流入;誤差與遺漏淨額為正,代表記錄之外的外資流入淨額。儲備資產差額為負,代表儲備資產餘額增加。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儲備資產餘額增加,可以分解成經常項目的流入+非儲備性質的金融項目流入+誤差與遺漏項目流入。國際收支平衡表各分項釋義如下表所示,後文我們將選擇主要分項進行解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經歷了六個階段的變化。第一階段,1990年之前,經常項目差額和金融項目差額均處於很低的水準。

  第二階段,1990-2000年,外商直接投資開始流入後,中國經常項目開始產生順差。在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之後,流入中國的直接投資規模快速上升,金融账戶資本持續流入。外商直接投資和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經常項目差額快速上升。這一階段,中國商品出口佔全球出口的比重自1.8%(1990年)提升至3.45%(1999年),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佔比持續上升,紡織品、礦產品及農產品出口佔比持續下降。

  第三階段,2000-2008年,經常項目順差快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平穩增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後,中國經常账戶和非儲備金融账戶順差均有下降,98年非儲備金融账戶一度呈現淨流出。非儲備金融账戶順差的減少主要是由於證券投資、存款、債券和貸款管道的流出,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規模仍然比較平穩。亞洲金融危機乃至美國互聯網泡沫後,中國經常項目順差開始快速增長,中國商品出口的全球佔比自3.92%(2000年)上升至8.92%(2008年),機電產品佔比繼續上升。受到外商直接投資平穩增長拉動,中國非儲備金融账戶也持續淨流入。

  第四階段,2009-2013年,經常項目順差基本保持平穩,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順差增長。這期間中國商品出口的全球佔比仍在持續提升,2015年最高達到13.7%,機電產品佔比穩定在40%附近。但是一方面國內消費水準提升,另一方面各部門加杠杆支撐經濟,中國淨儲蓄率,也即(總儲蓄-資本形成總額)/GDP比值較前期下降,歷年經常項目順差規模基本穩定在2000億美元附近。這期間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增長,外資同時流入證券市場,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保持較高順差。

  第五階段,2014-2016年,經常账戶順差基本平穩,我國經歷了持續的非儲備金融账戶資本外流。2014年年初美聯儲開始縮減QE,2014年年末每月購債額度縮減為0;在經歷了13年錢荒之後,14年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14年中國開始面臨資本外流壓力,主要體現為直接投資項順差下降,和其他投資項(存貸款、貿易信貸等)的淨流出,金融账戶整體淨流出。15年證券市場也開始淨流出,16年直接投資項也開始呈現淨流出,資本外流壓力達到最大。

  第六階段,2017年至今,國內經濟的階段性企穩,以及逆周期調節因子等因素對於市場預期的調整,人民幣貶值預期退潮,金融账戶轉為淨流入。

  1.2 經常账戶

  經常账戶(CA)記錄使得國民可支配收入發生變動的實際資源跨國流動。經常账戶包括貨物和服務(NX)、初次收入(NY)、二次收入(NCT)三個子账戶。

  貨物和服務項目包括各種實物商品的貿易往來。出口列為貸方金額,進口列為借方金額。貨物進出口數據與海關總署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存在一定差異。首先,海關統計主要是跨境貨物統計,以報關單為編制基礎。國際收支主要反映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貨物所有權變更,確認的關鍵是所有權變更,而不是貨物是否過境。對於那些過境但所有權未發生變更的貨物,應排除在國際收支核算之外,如直接轉口貿易、退回的出口或進口貨物、經營租賃協定下運出或運入的貨物,以及不用於銷售的暫時運出運入貨物等。相反,對於沒有過境但是所有權變更的貨物,如旅遊者在他國消費的貨物,應納入貨物進出口核算。另外,國際收支中進出口均採用離岸價格,海關總署數據中,出口貨物按離岸價格(FOB)統計,進口貨物按到岸價格(CIF)統計,包含了運輸和保險費用。

  2000年以來,中國經常項目持續順差主要是由於貨物和服務貿易持續順差。貨物和服務貿易順差近年來有所收窄。第一,受到價格因素影響,貨物貿易順差規模下滑。16年下半年以來進口價格增速持續高於出口價格,因此雖然貨物貿易實際差額上升,但是名義順差規模逐年下滑。第二,服務貿易逆差規模逐年擴大,反映出中國服務貿易進口需求上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強。

  初次收入包括各類投資收入,工資收入、利息收入和分紅,指的是在國外的資本服務獲得的報酬。例如,一個外國居民擁有一家工廠所獲得的利潤,是對那家工廠投資的報酬。值得注意的是,資本支出獲得的回報體現在經常账戶,而原始投資在金融账戶中。

  初次收入近年來持續逆差。主要是由於其中佔比最大的投資收益一項,近年來我國吸收外來投資規模大,且外來投資回報率高於國內對外投資收益率,因此外來投資的投資收益持續高於國內對外投資收益,而像日本美國等國,對外投資規模較大,投資收益流入是其經常項目中佔比較大的板塊。

  二次收入包含各類單方面轉移。這一账戶包括外國援助以及私人匯款(外國移民對其家庭的匯款,對移居外國的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匯款等)。

  1.3 金融账戶

  金融账戶記錄的是某一經濟體對外資產和負債的變化。按是否為儲備資產,分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和儲備資產。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金融衍生品、其他投資三個子账戶。

  直接投資。包括本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國對本國直接投資。本國在外直接投資。借方表示本國在國外直接投資增加、母子公司資金往來的國內資金流出;貸方表示本國從國外直接投資的撤資、清算以及母子公司資金往來的外部資金流入。借方減去貸方差額表示本國在外直接投資账戶的增加額。外國對本國直接投資。貸方表示本國吸收的國外直接投資,包括股本金、收益再投資和其他資本;借方表示外商企業的撤資和清算資金匯出本國。

  直接投資代表國與國之間的長期資本流動。我國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自次貸危機以來增長放緩,14年以來資金流入規模下降。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近年來快速增長,2016年年底,據新華網等多家媒體報導,為進一步防範潛在風險,政府將對跨境投資交易實施嚴格審核,將繼續對所有境外投資交易推行備案製管理。2017年對外直接投資流出規模明顯下滑。17年年底,據金融時報報導,去年年底針對非理性的對外直接投資采取的階段性管控措施,已經基本上退出。

  證券投資和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權、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形式的頭寸。資產表示本國持有的國外非居民證券資產增加(資金流出)。負債表示本國對外發行的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籌資額(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多年以來外資每年流入規模變化不大,近年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較快,2017年設立債券通,債券市場外資流入規模快速增長。對於國內投資於海外市場,管理層仍然較為謹慎,例如“債券通”先開通“北向通”後適時擴展至“南向通”。

  其它投資。包括貿易信貸、貸款、貨幣與存款、其它資產和負債以及保險和養老金五類形式,其中保險和養老金規模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借方表示對外其他投資增加,貸方表示對外其他投資減少。

  其他投資是金融账戶中順周期性最強,波動最大的科目。14-16年四個分項大多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流出。貨幣與存款項下資產是本國居民的外幣存款,負債是外國居民的本幣存款,受到存款匯兌損益預期的影響,敏感性較強。貸款項下資產是本國居民持有的債權,負債是本國居民的外債。貸款項下的流出主要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償還外幣債務。貿易信貸資產包括本國進口商預付款,本國出口商提供給外國進口商的貿易信貸和出口應收款,負債與之相反。貿易信貸、其他應收款差額變化與貸款類似,主要是企業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資產外幣化,負債本幣化” 順周期財務運作形成的。

  儲備資產指的是貨幣當局可以隨時利用並控制的外部資產。該账戶借方代表本國國際儲備增加,貸方表示本國國際儲備下降,差額為負代表外匯儲備增加。包括外匯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貨幣黃金以及其他儲備資產共五個子账戶。儲備資產中絕大部分是外匯儲備,以存款、貨幣和有價證券形式存在,其他四個子账戶佔比非常低。

  理論上,由於國際收支採用複式記账法,三個账戶的差額總和應當為0。但實際中三項加總通常不等於0,借貸雙方都可能存在誤差,因此增設誤差淨額,使得總的國際收支達到平衡。

  誤差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統計過程,也可能來自於人為因素。誤差與遺漏淨額為負,意味著“經常账戶差額+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差額+儲備账戶差額>0”。誤差可能來自於經常账戶差額高於實際值。意味著高報出口或者低報進口。例如企業虛報出口額,騙取出口退稅。也可能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账戶差額高於實際值。意味著存在部分統計之外的資本外流。

  15年以來,我國誤差與遺漏項淨流入規模快速增加,理論上來講進出口項目的誤差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有明顯變化,因此,近年來誤差與遺漏項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官方記錄之外的資本流出。

  二、國際投資頭寸表解析

  2.1 國際投資頭寸表整體構成

  國際投資頭寸表(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IIP)記錄經濟體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存量。國際投資頭寸表項目設定與國際收支平衡表金融账戶一致。每一期頭寸的變動是由特定時期內交易、價格變化、匯率變化等調整引起的,也即

  年末頭寸=年初頭寸+期間交易+價格變化+匯率變化+其他調整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到,頭寸表與流量表通常變動方向一致,但規模存在差異。對於公允價值變動較大的證券投資等账戶,差異更加明顯。

  以證券投資:股權投資账戶為例。該账戶負債項變動,代表海外投資者投資國內股市。2015年其頭寸規模下滑明顯高於BOP表中流出規模,反映股災和人民幣貶值對外資頭寸的影響。2017年該項頭寸規模上升,而BOP表中體現為流出,反映股市上漲和人民幣升值對外資頭寸的影響。

  2.2 國際投資頭寸與外債的關係

  外債指的是某一時點上一個經濟體居民欠非居民的實際當前(而不是或有)負債,該債務要求債務人在未來償還本金和/或利息。一國外債的統計基於國際投資頭寸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編寫的《外債統計:編制者和使用者指南》(2014版),一國外債規模約等於國際投資頭寸表中的以下三個項目加總。

  外債頭寸≈直接投資:關聯企業債務+證券投資:債券+其他投資(除其他股權之外的所有分項)

  由於外管局2015年起按照以上指南統計外債總額頭寸,我們加總了15年以來國際投資頭寸表的相關科目,與歷年外債總額頭寸基本吻合。近三年我國外債總額頭寸中,其他投資項佔比最高,主要包括貨幣和存款、貸款以及貿易信貸。

  外管局同樣公布了我國外債按部門、簽約期限以及幣種的分布。分部門來看,銀行是外債佔比最高的部門,2017年末外債規模8455億美元;其次是企業及居民部門,2017年年末外債規模4555億美元。分期限來看,17年年末短期外債佔比64%,此處的期限分布按照簽約期限,而非債務剩餘期限。分幣種來看,17年年末我國外債中67%為外幣外債,且絕大多數是美元外債,17年以來外幣外債佔比有所上升。

  三、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報表解析

  3.1 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整體構成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是指境內非銀行居民機構和個人通過境內銀行與非居民機構和個人之間發生的收付款,不包括現鈔收付和銀行自身涉外收付款。統計時點為客戶在境內銀行辦理涉外收付款時。與國際收支表的區別在於第一,涉外收付款採用資金收付製原則,而國際收支表原則上采取權責發生製。第二涉外收付款僅反映境內非銀行部門與非居民之間的資金流動狀況,不能反映實物交易和銀行自身的涉外交易,統計範圍小於國際收支統計。

  銀行結售匯市場代表著我國的外匯零售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對企業和個人的結售匯業務,業務規模匯總報送至外管局。銀行結售匯數據每月公布,比國際收支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每季度公布)頻率更高,可以更好的反映外匯市場情緒和預期。

  國際收支、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銀行結售匯中均設立了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账戶等科目。三張表分別代表了對外交易中的交易發生時點,收付款時點以及居民結售匯時點的資源流動規模。從歷史情況來看,國際收支與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的經常項目規模基本一致,資本和金融項目規模存在差異,主要是由於涉外收付款不包含實物交易和銀行自身涉外交易,二者金融項目存在差距。

  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與銀行結售匯走勢一致,但是規模相差較大,主要是由於近年來強製結售匯制度逐步放開,2012年強製結售匯制度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企業和居民留存的外匯規模逐年上升,境內居民結售匯行為也反映了外匯市場預期和情緒的變化。

  3.2 銀行報表可以反映外匯市場情緒

  銀行結售匯報表分為銀行自身結售匯、代客結售匯,遠期結售匯以及外匯期權。差額為結匯規模-售匯規模。銀行自身結售匯規模較小,包含了銀行為滿足自身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需要而進行的的結匯交易,例如海外利潤匯回,金額一般較小,不反映市場情緒。

  銀行代客結售匯、遠期結售匯以及外匯期權均面向非銀行機構和個人,反映市場預期。其中,即期結售匯代表了當期機構和個人的結售匯規模。例如居民購回,則銀行售匯規模上升;企業貿易收入結匯,則銀行結匯規模上升。在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的時期,即期結售匯差額通常會明顯下降。

  遠期結售匯簽約額和展期額代表了機構和個人對未來匯率的預期,未到期期權Delta淨敞口也與之類似,遠期簽約額和期權敞口下降,均代表未來貶值預期增強。遠期結售匯平倉額和履約額則是此前合約的當期履約規模,不能反映當下市場預期。

  從歷史情況來看,15年8月至16年12月人民幣貶值期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收益和經常轉移以及資本和金融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匯流出,17年以來,資本外流情況逐步好轉。

  遠期和外匯期權也反映出市場貶值預期。銀行代客遠期結售匯簽約差額(結匯-售匯)在2015年8月達到了-679億,後期簽約額逐步收斂。可見811匯改後人民幣的快速貶值快速釋放了貶值預期。未到期期權淨敞口也反映了類似的情況,該數據自16年1月開始公布,在貶值期間淨敞口快速積累,在匯率轉向上漲後,敞口逐步收縮。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結售匯與收付款、國際收支相關科目的對比,來觀察近期貿易流入的資金中換匯比例的變化。例如在外管局新聞和報告中常見的指標:結匯率和售匯率。具體包括“出口收入結匯率=貨物貿易結匯/貨物貿易跨境收入”,以及“進口支出售匯率=貨物貿易售匯/貨物貿易跨境支付”。

  在15年8月-16年12月人民幣貶值期間,結匯率明顯下行,企業持有外匯億元上升。售匯率明顯上升,在15年8月達到高點40.6%,反映出企業居民增加外幣負債的意願下降,換匯意願上升。

  四、幾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4.1 常見交易對各個報表的影響

  常見的貿易、金融投資以及結售匯業務,將對國際收支表構成如下影響。

  1)  A國向B國出口離岸價格5000美元的商品,B國支付5000美元;

  借:金融账戶—其他投資(資產)—貨幣和存款   5000

  貸:經常账戶—貨物  5000

  對於A國IIP表,增加5000美元金融資產(貨幣和存款),對外淨頭寸增加5000美元。

  對於A國銀行代客收付款表,在B國支付時,經常账戶-貨物貿易增加一筆5000美元收入。

  2)  A國投資者在C國進行20000美元直接投資,其中15000美元以C國貨幣支付,5000美元以機器設備的形式支付;

  借:金融账戶—直接投資(資產)    20000

  貸:經常账戶—貨物   5000

  金融账戶—其他投資(資產)—貨幣和存款  15000

  對於A國IIP表,增加20000美元金融資產(直接投資),減少15000美元金融資產(貨幣和存款),對外淨頭寸增加5000美元。

  對於A國銀行代客收付款表,在A國支付時,資本和金融账戶(直接投資)增加15000美元支出。

  3)  A國投資者投資於C國證券市場,以其在A國商業銀行的5000美元外匯存款支付;

  借:金融账戶—證券投資(資產)   5000

  貸:金融账戶—其他投資(負債)—貨幣和存款   5000

  或者  貸:金融账戶—其他投資(資產)—貨幣和存款   5000

  對於A國IIP表,增加金融資產(證券投資)5000美元,增加金融負債(貨幣和存款)5000美元或者是減少金融資產(貨幣和存款)5000美元,對外淨頭寸不變。

  對於A國銀行代客收付款表,在A國投資者付款時點,增加一筆金融账戶(證券投資)支出。

  4)  A國出口商向本國商業銀行結匯5000美元:由於該交易發生於A國居民之間,故不在BOP表中體現。但銀行結售匯的結匯規模增加5000美元。

  當A國商業銀行向央行結匯時:

  借:金融账戶-儲備資產(資產)    5000                                 

  貸:金融账戶—其他投資(資產)—貨幣和存款    5000

  對於A國IIP表,金融資產(貨幣和存款)減少5000美元,金融資產(儲備資產)增加5000美元,對外淨頭寸不變。

  4.2 外匯佔款與外匯儲備

  央行的外匯儲備統計主要有三個指標:(1)國際收支表中的外匯儲備數據(流量)(2)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佔款數據(存量)(3)央行外匯儲備數據(存量),也等於國際投資頭寸表中外匯儲備數據。

  根據外管局《2012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高職欄的定義,從概念口徑上看,外匯儲備餘額變動>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變動>央行外匯佔款餘額變動。國際收支表外匯儲備口徑最小,包括以歷史成本法計算的央行通過外匯買賣形成的儲備變化,以及當期儲備經營收益,可以最準確的反映外匯乾預量。

  其次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佔款數據,以成本法計量。央行外匯佔款餘額變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中央銀行進行外匯買賣時相應投放或吸收的人民幣資金變動,二是由於外匯儲備經營收益部分結匯而投放的人民幣資金變動。

  口徑最大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公布的外匯儲備存量數據,這一數據與國際投資頭寸表中的外匯儲備規模一致,以市價法計量。其餘額變動,除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產變動外,還包括價格、匯率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儲備價值變動。

  此外,歷史上銀行結售匯差額變動與BOP表中的外匯儲備變動走勢相仿。BOP中的外匯儲備變動通常略高於銀行結售匯差額,一方面是由於BOP中外匯儲備變動口徑略大。央行獲得當期儲備經營收益(3兆美元,假設收益以1%計算,每年投資收益在300億美元),以及央行和境外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不需經過銀行櫃台,因此不計入銀行結售匯。

  另一方面,差額反映了央行在外匯市場的乾預。12年以來,強製結售匯制度退出歷史舞台,二者差距增大。在12-13年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儲備資產增加幅度常高於結售匯差額。在16年下半年,儲備資產下降規模大幅超出銀行結售匯逆差,反映出當期央行直接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投放外匯。

  4.3 商務部與BOP表中直接投資的區別

  常用的FDI統計指標包括商務部發布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和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投投資(負債項,代表外資流入)。2005年以來,兩個指標差距逐步擴大,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數據明顯高於商務部統計結果。主要是由於2005 年國際收支平衡表開始將金融部門直接投資和母子公司的關聯交易納入直接投資的統計範圍之內。然而到目前為止,商務部所發布的中國外資統計數據卻還僅包括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並不包括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

  根據商務部2016年發布的《外商投資統計制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是指外方投資者根據外商投資企業的合約規定實際繳付的出資額和企業投資總額內外方投資者以自己的境外自有資金實際直接向企業提供的期限1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

  外方投資者實際出資金額:境外投資者以外匯、跨境人民幣、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等各類形式的實際出資及購買中方股權支付的交易對價。這部分統計口徑與BOP表基本相同。

  投資總額內境外借款:系指在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內,以企業名義從境外借入的資金,不包括從境內外資金融機構的借款。外方股東貸款(來自境外,期限為1年以上)計入外方直接投資統計,外方股東擔保貸款和外方股東商業貸款不計入外方直接投資統計。這部分剔除了1年以內的母子公司借款,以及來自金融機構的借款,因此統計口徑遠小於BOP表。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