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胡黃連的故事你絕對不知道,快進來看看吧!

胡黃連在唐朝就開始使用,但均為進口貨—「出波斯國,生海畔陸地,八月上旬采」,因我國人民習慣把外族(國)人稱為胡人,其藥性、功效又與黃連相似,遂取名「胡黃連」。


1960年中國醫科院藥物研究所科學家在相繼在西藏、雲南發現了西藏胡黃連,認為它的成分、性狀、功效均可代替進口貨作藥材胡黃連用,因此1990年至今的國家藥典都將它作正品用。



胡黃連的斷面又名「八哥眼」。因胡黃連藥材斷面為棕-白-棕的配置,酷似「八哥」的眼睛,因此得名,古語(《新修本草》)有雲,「根頭似鳥嘴,折之肉似鳥眼」。


胡黃連的作用與功效


【性味歸經】 苦,寒。 人心、肝、胃、大腸、小腸經。

【功 效】 清熱燥濕,清肝明目。

【應 用】

1.清退虛熱用於陰虛發熱,勞熱骨蒸,盜汗心煩,常與地骨皮、銀柴胡等同用。

2.清熱燥濕:用於濕熱下痢,有類似黃連的功效,亦可治痔瘡腫痛,內服外用均可。

3.清熱消疳:用於小兒疳積,時有腹脹,午後潮熱,可與黨參、白朮、使君子、山楂等同用。

4.清熱解毒:用於邪熱伏絡之目赤腫痛,取其苦寒瀉熱、性清散瘀,瘀散邪去,熱解絡安,目赤自愈。

【功效特點】

本品質重色黑,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導下焦濕熱力專效強,凡熱痢脫肛、痔漏瘡瘍、血痢、血淋等證屬濕火結聚,非此不能直達病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