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疝氣艾灸哪裡!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

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

二 疝氣原因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營養失調、胎毒內蘊、感受寒邪、久病正虛、寒凝氣滯、手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疝氣。在這些複雜的原因當中,以肝經受寒、氣血凝滯最為常見。肝經自足大敦穴處上行,沿大腿內側向上,相交環繞陰器,再致小腹部。當肝經受寒,氣行受阻,血而凝滯,容易造成腹股溝部位的突起,從而為疝。

三、 疝氣癥狀

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

四 如何艾灸

在這裡,選擇一種簡單易行的療法——艾灸大敦。具體這樣來灸:點燃小艾柱,對著大敦穴懸灸,以皮膚泛紅為度,一般每次灸2~3壯即可。每天灸1次。

1、大敦穴

治療疝氣的特效穴位。《針灸大成》說:「大敦:主諸疝,陰囊腫。」《玉龍歌》中記「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載:」炙罷大敦除疝氣。」

大墩,即大樹敦也,形象的表現了本穴生髮的特徵。它位於人體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處,是肝經的首穴。肝經的水液在此生髮,像泉水一樣不斷向外流出,因此此穴又名水穴,歷來是治療肝臟慢性病必不可少的保健要穴,疏肝理氣的作用最強。

2 、神闕穴

在臍中部,臍中央。

3 、配穴-----阿是穴

疝氣的痛點是身體敏感脆弱的部位,因此可以選擇隔薑灸:選用一塊老薑,切成薄片,敷在患病那側的腹股溝內上方,即腹股溝管的腹環處。再取蠶豆大的小艾柱放在薑片上,點燃而灸,讓熱氣通過薑片慢慢滲入肌膚,驅寒散氣、溫經通絡。這時,要注意孩子的體位,防止亂動而使薑片移動或者艾柱脫落,因此穩定寶寶的情緒非常重要。當艾柱燃盡後,即可停止。灸後皮膚會出現潮紅或水疤,一般不用處理,不久會自愈。

五 民間偏方—敷臍療法

如果寶寶非常幼小,不能很好配合艾灸法,也可以借鑒一些民間偏方。比如敷臍療法就非常好。具體這樣來做:取公丁香20克,研成細末作為葯。敷之前,取出5克,填在肚臍上,用膠布固定,每兩天換藥一次。通常,敷3~5次,可見其效。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六 平日多給孩子吃補氣的食物

平時的飲食中,也要有所注意,多吃一些溫補散寒的食物對疝氣患兒有益,比如大蒜、香蔥、茴香、茄子、刀豆、牛羊肉、荔枝等等。在這裡,推薦一個粥品——茴香粥。原料: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粳米洗凈,浸泡,待用;小茴香入鍋煎煮,去渣取汁;然後將小茴香的葯汁和粳米一起入鍋,熬成稀粥即可。每天服用2次3~5天為1個療程。

總之,小兒疝氣作為一種常見病,除了對孩子的活動有點影響外,孩子基本沒有什麼其他痛苦,也不影響孩子的發育,因此家長不用過分緊張。但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發現孩子患有疝氣,三歲以內要,積極治療,密切觀察,一般都會痊癒。如果三歲之後疝塊逐漸增大,則應該選擇手術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出現腸梗阻等現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