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問權威專家:無症狀感染者難題怎麽解?

3月28日,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製所陳奕等人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的預發表網絡版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顯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6.30%,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4.11%。研究者認為: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相對於確診病例,對於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如何防範、如何降低感染率,成為當前的重點,也是難點。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關無症狀感染正在調研。“確實這是一個問題,我本人認為無症狀感染肯定會排毒的,大家正在努力工作,把這個數據拿到。”

第一財經記者也採訪了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蔣榮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臨床中心副主任李亮。他們認為需要重視但無需過度緊張。

蔣榮猛認為,超長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存在漏網,不過數量極少,進一步傳播的幾率非常小。而且一旦發病,在現有嚴密的防控篩查體系中能被發現,不會引起大規模暴發疫情。對公眾而言,如果沒有症狀,沒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觸史,除非參與調查,沒必要去檢測。

李亮則表示,其實不僅新冠肺炎,結核病也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作為公眾的防控措施,他認為戴口罩時間宜長不宜短。對公眾解除口罩,仍需謹慎一些。

傳染病中都存在無症狀情況

第一財經:何為無症狀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會如何發展?

蔣榮猛:按照第六版《防控方案》的定義,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臨床症狀、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通常指核酸檢測)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陽性者。

上圖提示,一個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經過14天的潛伏期,可能會有兩個結局,發病和不發病。但不管是否發病,都可能在潛伏期後期查到核酸。但核酸陽性,不一定意味著有傳染性。

通常,發病後7-10天傳染性最強,而且有咳嗽等症狀者容易排出病毒,傳染性較強。而無症狀者不太容易排出病毒,傳染性較弱。

隨著保護性抗體產生,病毒被清除,便沒有傳染性。特異性抗體產生,是病毒感染的標誌,和是否有傳染性無關。

正是由於防控措施關口前移,通過積極的流行病學調查,加上核酸檢測試劑靈敏度的提高,一部分感染者在潛伏期中後期就被檢出核酸。值得注意的是,潛伏期核酸陽性的,是不是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需要看是否發病(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或胸部影像學檢查有典型的新冠肺炎表現)。如果一直無臨床症狀、且無肺炎表現的,方是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

國家發布的診療方案,針對的是有症狀的感染者,根據症狀輕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症”四個臨床類型。因無症狀感染沒有症狀,也沒有肺炎表現,只是核酸或抗體陽性,不能算“患者”,不屬於臨床病例,故在診療方案中沒有列出。

但無症狀感染者一方面存在發展成有症狀感染者的可能,另一方面,存在一定傳染性的可能,不能不給予管理,故在《防控方案》高職門定義、報告和管理。

李亮:其實不僅新冠肺炎,結核病也存在無症狀感染者。

但是這個概念需要厘清:一是感染者。感染者意味著病毒和細菌到了人體,並生存下來。感染者進一步發展,才能成為病人。所以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的,因為它沒有發病,這個概念不一樣,無症狀感染者定義有點模糊。

一般來講,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後,有三個結局:一是人體抵抗力非常強,把病原體乾掉了,人體沒有任何症狀。二是病原體毒力比較強,人體抵抗力比較弱的話,病原體在人體內大量繁殖,人體就出現了病灶,就變成了病人。三是人體抵抗力和病原體之間動態平衡,病原體可以在人體內長期存在,這個時候病原體成為一種休眠狀態,就跟睡著一樣。

所以說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後,從感染者到發病成為病人,需要過程和時間。比如結核病至少得有8個月時間,甚至十年、幾十年,才有可能從一個感染者發展成為病人。

感染者不會有症狀,這是一個感染的早期階段。感染者進一步發展,就進入了一種病人狀態,但是病人又分兩種,一種有症狀的,一種是沒有症狀的。所以現在所說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指的是“無症狀的病人”。既有有症狀的病人,也有無症狀的病人,不管是在任何傳染病中都存在這種情況。

理論上講“無症狀的病人”是有傳染性的。咽拭子核酸陽性就意味著這個病毒已經在體內,他已經成為一個病人了,核酸陽性就意味著肯定是確診病例,一定要進入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

從傳染病來講,感染者、無症狀和有症狀,都是存在的。現在很多概念可能並不是特別準確,首先要把概念搞準確了。

無症狀感染需社區檢測、血清流行病學調查

第一財經:如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我們需要大規模篩查嗎?

蔣榮猛:無症狀感染者由於沒有臨床症狀,幾乎不會因主動就診而被發現,目前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傳染源追蹤調查等途徑發現。

從傳染病的規律看,傳染病流行通常有兩個“冰山”現象,即第一個冰山現象時感染後發病的是少數人,這也是為何要開展傳染病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二個冰山現象是感染後發病人群中重症的比例佔少數。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無症狀感染者(包括隱性感染者)的比例需要開展社區監測、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來確定,不能單純依靠模型預測。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也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認。理論上講,無症狀感染者因為沒有症狀,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傳給別人的可能性較低,傳染性應該低於有症狀的患者。但是,由於體記憶體在病毒,通過近距離密切接觸,如果沒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存在傳播可能。

上面《寧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感染流行病學特徵分析》一文正好佐證了“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傳播風險較高。

第一財經:根據防控要求,無症狀感染者應該如何報告和管理?

蔣榮猛:第六版《防控方案》要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時,應當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

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調查核實,於2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系統完成報告信息的三級確認審核。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立即向當地縣(區)級疾控機構報告,並於2小時內將填寫完成的傳染病報告卡寄出;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網絡直報,並做好後續信息的訂正,同時,應當於24小時內完成無症狀感染者的流行病學調查。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需要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

無症狀感染者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訂正為確診病例。

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病日期為陽性標本采集時間,診斷日期為陽性檢出時間。無症狀感染者如果訂正為確診病例,其發病日期訂正為臨床症狀出現的時間。

公眾並非人人需檢測

第一財經:有無開展無症狀感染者研究的必要?對於核酸陽性、抗體陽性的人如何對待?

蔣榮猛:很有必要。

通過社區監測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可以知道此次疫情中重點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是多少,有多少是核酸陽性的,多少屬於單純抗體陽性的,核酸陽性的有多少發展成病人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有多少發病的等等。

對公眾來說,如果核酸陽性、無任何症狀,不需要過度關注,也不需要特殊治療,配合疾控人員做好隔離和觀察;如果是單純抗體陽性,說明已經產生了免疫力,不用擔心傳染性,也不用擔心會發病。

第一財經:面對無症狀感染者,公眾該如何防控?公眾需要去做核酸檢測嗎?

蔣榮猛:新冠肺炎是一個新發傳染病,除感染康復者外,民眾都沒有免疫力,在目前沒有疫苗情況下,對個人而言,加強自身防護,切斷傳播途徑,可以避免感染。

有人為自己周圍可能存在無症狀感染者而擔心被感染,也有人擔心自己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有傳給他人的風險。雖然無症狀感染者因為沒有症狀不去就診,不容易被發現,但只有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和核酸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有可能被感染。平時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1-2米)便可預防。

當前的防控策略,對密接者的早期核酸檢測能夠發現處在潛伏期中後期的感染者,從積極意義上講,可以爭取時間盡早控制傳染源,避免疫情擴散。

對公眾而言,如果沒有症狀,沒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觸史,除非參與調查,沒必要去檢測。

而傳染病要流行,首先得有傳染源,有病原體。其次,一定得有傳播途徑。傳染途徑很簡單,不要想的很複雜,就是接觸。如果一個人接觸不到病原體,是不可能被感染的。

建議大眾要做好以下三點:

1、勤通風:通風能將病原體稀釋;

2、戴口罩:戴口罩可以讓病原體進不來;

3、勤洗手:可以將病毒給洗掉了。即便手上沾染了病毒也不會造成傳播,因為皮膚是一道屏障,只要是完整的皮膚,病毒是進不去的,所以這個不用擔心。

但是病毒可以通過眼睛、鼻子、口腔這些黏膜傳播。所以,除了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飯前便後洗手,請大家一定要再加一個,便前也得洗手,這個很重要。不洗手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拿手揉眼睛、摳鼻子、摸臉,這是非常危險的。不單是冠狀病毒,流感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傳播的。

另外,需要呼籲公眾要提升健康素養,尤其是傳染病素養。建議大家,如果出現發燒、咳嗽、打噴嚏這些症狀時,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遮擋方式,比方說用肘部或紙巾去遮擋,千萬不要用手去捂,這一點特別重要。還有一點,就是去醫院看病一定要戴上口罩,避免自己萬一有病原體感染傳給周圍的人。

傳染病疫情防治關鍵就兩個字,一個是防,一個是治,重在預防。

防控傳染病,不單單是專業醫生、疾控人員和政府的事,也是每一個公民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防控意識,有這樣的一個做法的話,傳染病是流行不起來的。

李亮:在預防上,我覺得戴口罩、減少外出,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呼吸道,也存在接觸傳播,雖然沒有症狀,但是因為咽拭子核酸陽性,就可能通過消化道等其他方式傳播,所以對無症狀病人不能夠不管或者是不重視。

不會引起大規模暴發疫情

第一財經:無症狀感染者如何治療?

李亮:如果我們認為無症狀病人未來發病的可能性比較大的話,必須要有乾預性治療。

大家對無症狀的病人也不用特別緊張。有沒有症狀取決於好多因素,與病變輕和重有關,也與病情可能處於早期有關,也可能到隨著病情的發展,從無症狀開始有症狀。

對於無症狀的病人,我認為一定要嚴格觀察,否則有危險。如果它是早期無症狀,後期可能出現症狀,出現症狀意味著傳播能力加強。

第一財經:核酸陽性的無症狀病人是否具有傳染性?

李亮:一旦核酸陽性,就具有傳染性。

但是如果感染者處於早期,如果我們的診斷工具不行的話,是發現不了這種感染的。首先是沒有症狀,拍X光、做CT,都沒有任何的影像表現。其次,如果沒有很好的檢測工具的話,這些病人是發現不了的。

我認為,不管是有症狀的病人,還是無症狀的病人,感染性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多和少、高和低的問題。

所以對病人來講,帶口罩非常重要,減少外出和外部傳播。同樣對於老百姓來講,戴口罩同樣很重要,因為我不知道周圍人、病人、有無症狀的病人情況都不清楚。所以這種情況下,戴口罩是一個最保險的方法,這種代價相對比較低一些,而且效果確實不錯,所以我個人覺得戴口罩是時間宜長不宜短。而且現在境外輸入病例還是相對比較多的,對公眾解除口罩,仍需謹慎一些。

第一財經: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帶來第二波疫情?

蔣榮猛:因為經過這段時間全國的防控,很多感染後發病的被確診、密接人群以及關聯人員都進行了隔離處置,這種方式是處理無症狀感染者的最好方式,只不過對於超長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存在漏網,不過這個數量極少,進一步傳播的幾率非常小。而且一旦發病,在現有嚴密的防控篩查體系中能被發現,一旦發現,及時進行密接人群的隔離處置和管理,不會引起大規模暴發疫情。

李亮:無症狀的病人肯定具有傳染性,但傳染性就小得多了。所以我個人我覺得要重視,但是不要過度緊張。有症狀、無症狀的病人,傳播力還是不一樣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