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終於等來了王千源的飆戲時刻!

犯罪類型一向是韓國電影的優勢類型,同時在國內觀眾這裡也有相當高的人氣,從早期的《殺人回憶》《老男孩》到後來的《追擊者》《新世界》,無一不是韓影高口碑佳作。而2015年度的韓影票房冠軍《老手》則另辟蹊徑走犯罪娛樂動作片路線,成為近年新一代韓國優秀犯罪片的代表。

今日正式提檔上映的《“大”人物》就是以這部電影為藍本的中國版,由參與製作熱門網劇《心理罪》與《白夜追凶》的導演五百執導,王千源、包貝爾、王硯輝、王迅等主演。

作為五百導演的最新犯罪題材電影,《“大”人物》近日的貓眼點映評分達到了9.2,不少觀眾表示影片正能量滿滿,觀影過程緊張刺激,讓人大呼過癮。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小小的無名之輩如何死磕無法無天的富二代,這個故事聽起來簡單,但其實精準地扎中了當下觀眾的情緒點,貧與富、善與惡、尊嚴的剝奪與贏回,正如前段時間的《無名之輩》,《“大”人物》同樣講述平凡人的尊嚴捍衛,相信這是影片在前期點映中收獲好評的重要情感原因。

一般來說,選擇韓國電影進行翻拍,大多是看中相對扎實的劇本。以韓版故事為基礎,《“大”人物》在劇本上簡潔有力,可以概括為化繁為簡,單刀直入。

它既不像經典犯罪片那樣有著或複雜、或巨集大、或高度風格化的獨特標簽,也不像之前大多數國產警匪片那樣去塑造光偉正的警察形象,而是有意把格局縮小,把主力篇幅放在刻畫兩個絕對主角身上——一個是帶點痞氣的執拗警察,一個是無法無天的囂張富二代,矛盾衝突也是直來直去步步更新,兩位主角之間的角力和衝突緊湊緊張,充滿爆發力。

此前在《解救吾先生》《破·局》裡以塑造反派角色而知名的王千源這次終於“轉正”,演了一個性子很拗、認準一件事死磕到底的小警察。為了調查一起可疑的自殺案,他並不顧忌施害者一方的財閥背景,甚至冒著自己家人被威脅的風險也要一查到底。

角色取名孫大聖,是很有中國特色的改編細節,意味著他就如上鬧天宮下除妖魔、無所畏懼的孫悟空,而片中也多次置入了可以與主人公形成呼應的道具,包括一隻孫悟空玩偶和排練時的那身孫猴子裝扮。

孫大聖的直性子以及他在辦案時的衝動、逾矩、嫉惡如仇,除了孫悟空外,倒更容易讓人想起《亮劍》裡的李雲龍或是《警察故事》裡的陳家駒,雖是警務人員,但又有著與常人一樣的脾性與缺點。

再加上片中還表現了孫大聖在警察身份之外的家庭生活中所要承受的生活壓力,如原版中黃政民剛剛在外面風光地破完一件案子,回到家後就要受老婆一頓數落,還被催著去處理租房貸款。

這一情節在《“大”人物》中被改編為更中國特色的橋段——孫大聖要承擔著學區房搖號、為兒子提供更好教育的“家庭重大使命”。

可見,正義守護者之外,他也是一個陷於生存瑣事的平凡男人,如此一來,角色才可愛、可信。

與孫大聖的人物多維面相比,包貝爾飾演的富二代趙泰則是個一邪到底的囂張反派。儘管也有對他私生子身份、不受家族信任的背景提示,但趙泰這個角色從初次登場就是一個陰氣和殺氣都很重的狠角兒。

原版中劉亞仁在出場前有一個小暗示——黃政民在剛走進豪華會所時背景處有座小醜的塑像,正咧著鮮紅的嘴微笑著。小醜的陰暗心理與極端情緒,正是對反派的性格特點所做的注腳。

包貝爾飾演的趙泰表面禮貌謙恭微笑示人,實際上每一步稍有不合他心意或者是他臨時起興的話,整個氣氛便會即刻逆轉,周圍人憚於他的身份而無人敢言,只能忍受隨之而來的侮辱與暴力。

趙泰對他人尊嚴的無視和踐踏已經接近於變態,也很符合當下現實中的某些同類人,觀眾在看到這樣惹人憎的角色時自然會有種恨得牙癢癢的感覺。

多演喜劇的包貝爾此次出演邪氣反派,大家看後可以與《西遊伏妖篇》中的紅孩兒一角做比較,同樣都是唯我獨尊之人(富二代/國王),特別是那種從嬉笑到邪惡的驟然轉變上,是很像的。

片名《“大”人物》也是緊扣這兩位主角的關係,加引號的“大”有兩重意思,其一是指地方一霸的趙泰,其二是指無權無錢的警察孫大聖,整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小警察如何固執地扳倒地方惡霸,“大”人物便與原版的“老手”一樣,有了巧妙的意義雙關。

除了兩位絕對的主角外,孫大聖所在的警察小隊中同樣有一個出彩的角色——王硯輝飾演的吳隊。

而這次我們能看到王硯輝展現出難得一見的喜劇一面,事實上,《“大”人物》從一開始就不乏那種輕鬆的漫畫風,特別是王千源所在的那支警察小隊裡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可愛的一面。

王硯輝在片中的喜劇表演並不是搞笑,而是融在平淡不驚中的會心一笑,為了不過多劇透,可舉一個類似的例子,《警察故事》中的驃叔。另外,曾與五百導演有過合作的潘粵明也有特別客串。

在簡潔有力的人物關係、直來直去的正邪衝突以及時不時的小幽默之外,影片感染觀眾的另一點是它的強勁節奏感,而這自然離不開動作場面的增色,尤其是更具代入感的肉搏戰。

看過影片的觀眾能在這裡找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香港警匪動作片的味道,其中以成龍式警匪動作片最明顯,比如充分借助身邊道具的雜耍式打鬥、動作中不時加入的喜劇橋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傳統,那就是正反兩派在結尾一定是要以拳腳論勝敗。

《“大”人物》的海報與預告中,早已暗示了這場戲的重要性。王千源與包貝爾在一群路人圍著的空地上展開不借助外力或武器的身體搏鬥,將前段積累起的憤怒一舉宣泄,這種宣泄與解氣不只是來自片中的正義警察的與圍觀者的,也是來自作為銀幕外觀看者的觀眾的。

所以,不論作為原版的《老手》還是作為翻拍版的《“大”人物》,它們在根上都帶著香港電影過火癲狂的基因。

而此前擅長細密推理與懸疑風的五百導演這次逆向而行,讓《“大”人物》保留了原作火爆直接的荷爾蒙氣息以及混合了警匪、喜劇、動作的港片式風格——一種很多人可能感覺已經“過時”的風格,在這裡卻因與故事和角色的契合而抓住了觀眾的情緒點。

再加上片中觸及到的那些切身可感的社會現實話題——富二代、強拆、黑心地產、學區房,底層人的生存之難尊嚴剝奪與所謂上層人的無法無天肆意而為形成對比,片中小男孩哭著說出的那句話“叔叔,能不能別讓壞人打我爸爸了?”相信戳到了很多觀眾的軟肋。

由此,韓國電影中最典型的“恨”意識在中國版中也有了生存的土壤,同樣身處底層的孫大聖便成為代替弱勢民眾挺身而出的個人英雄,完成了一次替代性的情緒排解和心理滿足,可以說是既有勁,又解氣了。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