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僅三件的玉璧,曾被小孩拖著滿街跑

198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發現在山東省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塚子村,一個小孩用一根繩子拖著一個白玉樣的東西滿街跑。

於是就報告給了青州市博物館,博物館便派人去調查,結果發現馬家塚子村東邊有一個塚子,塚子裡有很多磚,村裡人都來這挖磚運回去蓋房子,孩子父親挖磚時發現這個玉璧,就帶回家給孩子玩。

調查的人認定:這附近一定有一個大型的漢代墓葬。在村民的指引下,果然發現了一個東漢時期的墓葬。這個墓葬有高大的封土和結構複雜的墓室,但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即使如此,通過清理,最終共出土各類遺物298件,其中玉璧出土9件。除那件“宜子孫”蒲紋玉璧外,還有7件普通的玉璧和1件蒲紋“為福”玉璧。

根據出土的各類遺物,研究人員判斷馬家塚子墓應是東漢中晚期北海國某位重要王室成員之墓。那塊“宜子孫”玉璧屬於殮葬玉,因為漢代王室貴族在下葬時,往往會在胸背部擺放一些玉璧,這件玉璧應該放置在墓主人的玉衣上或墊在死者的背部。

玉璧,我國傳統的玉禮器,“六瑞”之一。何為“六瑞”?在《周禮·春官》載:周製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六瑞形製大小各異,以示爵位等級之差別。在古代,人們重玉璧勝過黃金,固有“黃金有價,玉璧無價”之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戰國時期的和氏璧,當時秦昭王願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

這件被小孩當做玩具拖著滿街跑的蒲紋“宜子孫”玉璧,來歷明確,價值不菲,毫不遜色於和氏璧。現藏於青州市博物館,為“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該玉璧採用名貴的新疆和闐墨玉碾琢而成,高20.8厘米,外徑15.4厘米,內徑2.6厘米,出廊高5.4厘米,重375克。據青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在我國現存屈指可數的墨玉中,無論是墨黑的成色,還是其光澤,這件“宜子孫”蒲紋玉璧均獨顯華貴,是我國玉器中難得的佳品。

玉璧呈圓形狀,玉璧上有出廓,壁身中部有凸棱一周,外環飾淺浮雕蟠龍紋一周,內環飾蒲紋形乳丁158個。出廊部分為鏤雕,上方為雙龍紐,雙龍出沒於祥雲之間,龍體粗壯剛健,昂首挺胸,呈騰空飛奔狀。

在玉璧紐中央有用隸書鑄寫的“宜子孫”三字,“宜子孫”字樣與古人美好願望相關,為“子子孫孫宜室宜家”之意。青州在漢朝時期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宜子孫”三字體現了漢代人,尤其是王室貴族的一種美好願景,希望自己的家業財富和教誨傳承給子孫後代,能夠世代維持子孫的優越生活。

目前全國出土的漢代玉璧中,刻有“宜子孫”漢字的玉璧僅有三塊,而青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這塊玉璧,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最大、質地最優、藝術性最高的一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