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無論得到什麽,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因

導讀

一開始,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不斷的在修行,但我們知道那樣並不能滿足欲求,於是我們會繼續修行,直到達到一個境地——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麽,而是為了放下!

文:阿薑查尊者

人們為了世俗的生活而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上卻深遠多了——無論做什麽,我們都不要求回報。佛陀教導我們,工作就只為了工作,別無所求。

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會引起痛苦,你自己試試:你想要讓你的心平靜,於是你坐了下來,且試著使它平靜,如此這般,你將會痛苦,試看看吧。我們的方式精致多了:我們去做,過後就放下,做了就放下!僅此而已。

一開始,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不斷的在修行,但我們知道那樣並不能滿足欲求,於是我們會繼續修行,直到達到一個境地——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麽,而是為了放下!

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證得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而,你會問:“如果一無所求,那我們將得到什麽?”答案是,什麽也得不到!無論得到什麽,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因此,我們修行不要去得到什麽東西。

那些修行是為了想得到什麽的人,就好像來找我灑“聖水”的人一樣。當我問他們,為什麽想要得到聖水時,他們說:“因為我希望活得快樂舒適而無病痛!”如此一來,他們將永遠無法超越痛苦。

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個動機,都要求得到某些回報;然而在佛教,我們做事卻沒有“得到”的念頭。

世俗人必須了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卻教導我們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樂和痛苦的。

想到這裡,實在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停留。

人們住在一個“家”,這“家”是“有”和“執取”。離開家到一個沒有家的地方,我們不知道該怎麽做,因為我們總是與“有”和“執取”同住的。如果我們不能執取,我們不知道該怎麽辦,我們感到失落;因此,大部份的人都不願離開家去趣向涅槃。為什麽呢?因為他們說,那兒沒有什麽,什麽也沒有。

看看這裡的屋頂和地板:上端是屋頂,代表“有”,下端是地板,代表另一個“有”;但在地板和屋頂之間的空間,卻毫無立足之地。一個人可以站在屋頂或站在地板上,但卻不能在“空”的空間上。

沒有“有”的地方,那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說,彼涅槃就是此空。人們聽到這,他們會退後不前,他們不想前“往”涅槃,因為他們害怕如果那樣子做了,便再也見不到他們的孩子和親人了。

這就是為什麽當我們祝福在家人的時候,會說:“祝你們長壽、美麗、幸福、健康。”這使得他們非常高興,他們愛聽這些,而若你開始談到空,他們便不想要聽了。

他們執著了“有”!但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而具有美麗的外觀?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有著充沛的精力或非常幸福的嗎?沒有!但當我們說“長壽、美麗、幸福和健康”時,他們卻真的非常高興。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那麽你們的心將會得到寧靜,而痛苦也會立即止息!

好了,這就夠了。啊?想必已經晚了,我看你們有些人已經想困了。佛陀說過,去教導“沉睡”中的人們佛法,但不要讓人們睡著了。

己亥年(2019)迎財神

供燈祈福法會共修

2019年2月9日,農歷己亥年正月初五為“恭迎財神”的日子。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迎財神供燈祈福法會共修,共迎五路財神降臨,祈願善信財源廣進,五福臨門,招財進寶,財運貫通,亨享通達,萬事吉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