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四種常見羊病防治方法!

傳染性胸膜肺炎

(1)病原本病是由山羊絲狀文原體引起的,呈革蘭氏陰性。

(2)傳染途徑病原體存在於病羊的肺髒和胸膜滲出液中,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傳染迅速,發病率高,可達90%以上。周歲公羊多發。

(3)症狀以咳嗽,胸肺粘連等為特徵的傳染病。潛伏期18~26天,病初體溫升高到41℃~42℃,熱度呈稽留型或間歇型。有肺炎症狀,壓迫病羊肋間隙時,感覺痛苦。病的末期,常發展為腸胃炎,伴有帶血的急性下痢,渴欲增加。孕羊常發生流產。

(4)病理剖檢胸膜、肺髒和支氣管發炎,有大小不同的肝變區;肺的病變常限於一側。胸膜發炎部位粗糙,常與肋膜和心包相粘連;在粘連處有明顯的白色膠性浸潤。胸腔和腹腔內積有大量黃色無臭的液體。

(5)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積病例剖檢,細菌學檢查有確診意義。

(6)防製每年秋季注射1次胸膜肺炎疫苗;杜絕羊隻、人員串動;圈舍定期消毒。用沙星類藥物治療和預防有特效。

羊痘防製

(1)病原病原為山羊痘病毒。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高,用3%石炭酸、2%福爾馬林、2%火鹼熱溶液、20%石灰水消毒。

(2)傳染途徑可發生於任何季節,以春秋較多。病的主要來源是病羊,病羊呼吸道的分泌物、痘疹滲出液、膿汁、痘癡及脫落的上皮內都含有病毒,病期的任何階段都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損傷的皮膚感染。

(3)症狀病變多局限於尾根、乳房部,病變表現為痘疹、痘泡、膿泡。少數可蔓延到嘴唇或齒根。病程為10~15天。嚴重的體溫升高到41℃~42℃,食欲消失,呼吸困難,結膜潮紅充血,眼鹼腫脹。鼻腔流出膿性分泌物。經過1~3天,全身皮膚的表面出現黃豆、綠豆或蠶豆大的紅色斑疹。這些班疹經過2~3天形成水痘。繼續發展,水痘的內容物變為膿性,隨後即乾涸,數日後脫落,留下紅色的陷窩,最後形成搬痕。

(4)診斷可根據病程(紅斑、丘疹、水泡、膿泡及結瘋)診斷。

(5)防製

預防定期注射疫苗,在尾內面皮內注射雞胚化羊痘弱毒疫苗。圈舍定期消毒。

治療注射免疫血清;局部療法(皮膚上的痘瘡,塗以碘配;水泡或膿泡破裂後,用3%來蘇兒或石炭酸洗滌;粘膜上的病灶,用0.1%高錳酸鉀洗滌。);為防止繼發感染,應用磺胺類藥物或青霉素、四環素等。

腐蹄病

(1)病原病原為壞死杆菌,屬於厭氧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糞便中,低濕條件適於其生存。抵抗力較弱、一般消毒藥10~20分鐘即可將其殺死。

(2)傳染途徑細菌多通過損傷的皮膚侵人機體。常發於濕熱的多雨季節。

(3)症狀主要表現為跋行。檢查蹄部時見蹄間隙、蹄鍾和蹄冠紅腫、發熱,有疼痛反應,以後潰爛,擠壓有惡臭膿液流出。

(4)診斷一般根據臨床症狀(發生部位、壞死組織的惡臭味)和流行特點,即可作出診斷。

(5)防製

預防加強蹄子護理,經常修蹄,以免蹄傷;注意夏季圈舍衛生,定期消毒;定期用10%福爾馬林溶液蹄浴。

治療除去患部壞死組織,到出現乾淨創面時,用食醋、4%醋酸、1%高錳酸鉀、3%來蘇兒或雙氧水沖洗,再用30%硫酸銅或6%福爾馬林進行蹄浴。若膿腫部分末破,應切開排膿,然後用1%高錳酸鉀洗滌,再塗擦濃福爾馬林或撒以高錳酸鉀粉。對於嚴重的病羊,在局部用藥的同時,應全身使用磺胺類藥物或抗菌素。

藍舌病

(1)病原病原為藍舌病病毒,病毒抵抗力很強,在50%甘油中可存活多年,對3%氫氧化鈉溶液很敏感。已知本病毒有刀種血清型,各型之間無互動免疫力。

(2)傳染途徑綿羊易感,牛和山羊的易感性較低。病的發生具有嚴格的季節性。主要由各種庫檬昆蟲傳播。本病的分布與這些昆蟲的分布、習性和生活史密切相關。多發生於濕熱的夏季和早秋。特別多見於池塘河流多的低窪地區。在流行E的牛也可能是急性感染或為帶毒牛。對本病來說,牛是宿主,庫檬是傳播媒介,而綿羊是臨床症狀表現最嚴重的動物。

(3)症狀潛伏期為3~8天,病初體溫升高達40.5℃~41.5℃,稽留5~6天。表現厭食、委頓、流涎,口唇水腫延到面部和耳部,甚至頸部和腹部。口腔粘膜充血,後發絢,呈青紫色。在發熱幾天后,口腔連同唇、根、頰、舌粘膜糜爛,致使吞咽困難;隨著病的發展,在潰瘍損傷部位滲出血液,唾液呈紅色,口腔發臭。鼻流炎性、粘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圍結癡,弓1起呼吸困難和軒聲。有時蹄冠、蹄葉發生炎症,觸之敏感,呈不同程度跋行。甚至膝行或臥地不動。病羊消瘦、衰弱,有的便秘或腹瀉,有時下痢帶血,早期有白細胞減少症。病程一般為6~14天,發病率一般為30%~40%,病死率2%~3%,有時高達90%,患病不死的經10~15天症狀消失。6~8周後蹄部也恢復。懷孕4~8周的母羊遭受感染時,其分娩的羔羊約有20%發育缺陷,如腦積水、小腦發育不足、回溝過多等。

(4)診斷診斷根據典型症狀和病變可以作臨床診斷抽口發熱,白細胞減少,口和唇腫脹和糜爛,跋行,行動強直,蹄的炎症及流行季節等。也可進行血清學診斷,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瓊脂擴散試驗、直接和間接熒光抗體技術、酶標記抗體法、核酸電泳分析與核酸探針檢驗等,其中以瓊脂擴散試驗較為常用。

(5)防製對病畜要精心護理,給以易消化的飼料,每天用溫和的消毒液沖洗口腔和蹄部,必須注意病畜的營養狀態。預防繼發感染可用磺胺藥或抗生素,有條件的地區或部門,發現病畜或分離出病毒的陽性畜予以捕殺;血清學陽性畜,要定期複檢,限制其流動,就地飼養使用,不能留作種用。

傳染性角膜結膜炎

(1)病原病原為病毒、立克次氏體或細菌。有時三者聯合感染。

(2)傳染途徑病原存在於眼結膜及分泌物中,通過接觸傳染。蠅類也是本病的傳播者,但非主要傳播因素。本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傳播速度快,1周之內波及全群,發病率90%~100%。

(3)症狀起初病眼畏光流淚,常因畏光而閉目。結膜充血,角膜成灰白色,混濁而不透亮,有時可形成潰瘍;其潰瘍面初呈白色小點,以後可向深部蔓延,而致角膜穿孔,使眼球破裂。

(4)防製主要是平時加強清潔衛生,定期消毒,保證空氣流暢。當出現病羊時,首先要隔離,以防擴大傳染。其次是將病羊放在黑暗處,避免光線刺激,便羊得到足夠的休息,加速其恢復。治療用青霉素普魯卡因溶液或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眼藥水洗眼;用普魯卡因青霉素太陽穴封閉注射(每患側青霉素20萬部門,普魯卡因2~3毫升),效果較好。半月左右可全群治愈。

山羊結核

(1)病原病原為結核杆菌。結核杆菌分為三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這三種細菌是同一種微生物的變種,是由於長期分別生存於不同機體而適應的結果。結核杆菌對於乾燥、腐敗作用和一般消毒藥的耐受性很強,日光和高溫容易殺死本菌,日光照射半小時到兩小時死亡,煮沸時5分鐘以內即死亡。

(2)傳染途徑這三型杆菌均可感染人畜。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羊或其他病畜的唾液、糞尿、奶、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及體表潰瘍分泌物中都含有結核杆菌。結核杆菌進人呼吸道或消化道即可感染。

(3)症狀山羊結核病症狀不明顯,一般為慢性經過。輕度感染的病羊沒有臨床症狀,病重時食欲減退,全身消瘦,皮毛乾燥,精神不振。常排出黃色稠鼻,甚至含有血絲,呼吸帶痰音,發生濕性咳嗽。病的後期表現貧血,呼氣帶臭味,磨牙,喜好吃土。體溫升高到40℃~41℃。

(4)診斷主要通過結核菌素點眼和皮內注射試驗。

(5)防製主要通過檢疫,陽性捕殺,使羊群淨化。對有價值的種羊須治療時,可採用鏈霉素、異煙腫(雷米封)、對氨水楊酸鈉或鹽酸黃連素治療。

山羊偽結核

(1)病原病原為假結核棒狀杆菌或齧齒類假結核杆菌。不能形成芽抱,容易被殺死,在土壤中不能長期存活,但圈捨的環境有利於本菌的繁殖,因此羊群易發本病。

(2)傳染途徑主要通過傷口傳染,尤其是在梳絨剪毛時易發,此外如臍帶傷、打耳標等,都可成為細菌侵入的途徑。

(3)症狀最常患病的部位在肩前、股前及頭頸部的淋巴結。淋巴結腫脹,內含黃色的豆渣樣物。有時發生在辜丸。當肺部患病時,引起慢性咳嗽,呼吸快而費力,咳嗽痛苦,鼻孔流出粘液或膿性粘液。

(4)診斷主要根據特殊病灶作出診斷。

(5)防製

預防因為該病主要通過傷口感染,所以傷口要嚴格消毒,梳絨剪毛時受傷機會最大,對有病灶的羊最後梳剪,用具要經常消毒。處理假結核膿腫時,膿汁要消毒處理。

治療外部膿腫切開排濃。在切開膿腫時,間或可能使病原人血,引起其他部分膿腫。但待自行破裂有容易造成膿腫亂散而擴大傳染。所以最好是在即將破裂之前人工切開。破裂之前表現為:濃重顯著變軟,表面被毛脫落,局部皮膚發紅。切開排濃清洗後,塞入吸有碘酒的紗布,一般在一周即可痊愈。對內髒患病而出現全身症狀者,一般治療無效。

副結核

(1)病原病原為副結核分支杆菌。菌體小,具有抗酸染色特性,與結核杆菌相似。

(2)傳染途徑該菌存在於腸粘膜和腸系膜淋巴結內,隨病羊的糞便大量排出。一般是隨著汙染的草料或飲水吞人該菌而受到傳染。

(3)症狀病羊逐漸消瘦,下痢,有時死前呈水樣瀉痢。隨著消瘦出現貧血及水腫,與寄生蟲胃腸擾亂相似。

(4)診斷逐漸消瘦,經常下痢,可懷疑該病。結合剖檢症狀可以作出診斷。副結核菌素皮內注射試驗,具有確診意義。

(5)防製本病主要靠檢疫,陽性者捕殺淘汰,該病沒有良好的治療方法。

羊口瘡

(1)病原病原為濾過性口瘡病毒。其形態與羊痘病毒相似。病痂內的病毒在炎熱的夏季經過30~60天即失去傳染力,但在秋冬季節散播在土壤裡的病瘋病毒,到第二年春季仍有傳染性。

(2)傳染途徑主要傳染源是病羊,通過接觸傳染。也可經汙染的羊舍、草場、草料、飲水和用具等感染。傳染的門戶是損傷的皮膚和粘膜。

(3)症狀主要發生於兩側口角部、上下唇的內外面、齒跟、舌尖表面及硬膘等處,少數見於鼻孔及眼部。病初口角或上下唇的內外側充血,出現散在的紅疹。以後紅疹數目逐漸增加,患部腫大,並形成膿泡。約經2~4日。紅疹全部變為膿泡。膿泡迅速破裂,形成無皮的潰瘍,以後形成一層灰褐色癡塊。痂塊逐漸增大)結成黑色贅龐狀的癡塊,摸起來極為堅硬。如剝除癡塊,瘡面凹凸不平,容易出血。延及到舌面、齒跟及硬胯的病變,常常爛成一片,但不經過結痂過程。

(4)診斷羔羊發病率高而嚴重,傳染迅速。患病局限於唇部的為多數。病變特點是形成龐狀結痂,痂塊下的組織增生呈桑椹狀。

(5)預防定期注射口瘡疫苗。注0.1%高錳酸鉀清洗,10~15天即可痊愈。

布氏杆菌病

(1)病原為羊布氏杆菌,該菌呈細小的短杆狀,不產生芽抱,不能運動,革蘭氏染色陰性,對熱敏感,70℃10分鐘即可死亡,陽光照射1天死亡。一般常用消毒藥能很快將其殺死。

(2)傳染途徑主要在母畜流產時大量隨胎兒、胎衣、羊水、子宮陰道分泌物等排出體外。一般通過直接接觸(交配或接產)或通過汙染的飼料、飲水、土壤、用具等,以及昆蟲媒介而間接傳染。該病人畜共患,難以根治。

(3)症狀潛伏期長短不一,短者2周,長者可達半年。多數為隱性感染,症狀不明顯。部分病羊呈現關節炎、滑囊炎及健鞘炎,偶爾見多數關節腫脹疼痛,呈現跋行,嚴重者可導致關節硬化和骨、關節變形。母羊流產是本病主要症狀,流產可發生在懷孕的任何時期,懷孕後期多見。

(4)診斷本病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均無明顯的特徵,只能作為初步診斷的參考。常用細菌學診斷,用沙黃美藍鑒別染色法染色,布氏杆菌被染成紅色;血清學診斷常採用凝集反應、補體結合反應、全乳環狀反應診斷。

(5)防製本病可用平板凝集反應和試管凝集反應對羊群進行檢疫,發現陽性和可疑反應者應及時隔離、淘汰,嚴禁與健康羊接觸。對被汙染的用具和場地可使用5%克遼林、10%~20%石灰乳、2%氫氧化鈉溶液或含有2%~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等進行消毒。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和產道分泌物深埋。凝集反應陰性羊,可用布氏杆菌豬型2號苗、布氏杆菌羊型5號弱毒凍乾苗或布氏杆菌凝集原(M-Ⅲ)菌苗進行免疫接種。

疥癬

羊疥癬的蟲體主要為穿孔疥蟲。它的全部發育過程都在寄主動物體上度過。它寄生在皮膚內,穿掘隧道進行產卵。它一生可產卵20~40個,卵經過3~7天即可化為六腳幼蟲,再經過數日而變為小疥蟲,以後發育為成蟲。其全過程為15~20天。病發生於毛短處,如唇、口角、鼻孔周圍、眼睛周圍和四肢等部位。因蟲體的挖鑿使羊發生強烈的癢感。病部皮屑多,腫脹或有水泡,水泡破潰後結成乾灰色瘡癡,皮膚變厚、脫毛,乾如皮革,內有蟲體。根據症狀在患部檢查有無蟲體進行確診。預防和治療都可用除瘸靈或溴氰菊酯等藥浴,也可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

預防羊鼻蠅

(1)病原為羊鼻蠅幼蟲(即羊蠅生的蛆)所引起。當鼻蠅蛆寄生在鼻腔和鼻賽內時,因為刺激引起發病。

(2)傳播途徑羊蠅專喜在羊的鼻孔四周產幼蟲,以後幼蟲自動爬進鼻腔內生長髮育,也可進入和鼻腔相通的各處。幼蟲在鼻腔中寄生的時間由一至十個月不等。寄生的數目亦多少不定,有的羊可以寄生130多個。待到春天幼蟲落地成蛹,羽化成蟲,循環感染。

(3)症狀:炎症初期,流出大量清鼻,以後由於細菌感染,變成稠鼻,有時混有血液。患羊因受刺激而磨牙切齒。因分泌物粘附在鼻孔周圍,加上外物附著形成癡皮,致使患羊呼吸困難,打噴嚏,用鼻端在地上摩擦,咳嗽。結膜發炎,頭下垂。當幼蟲在額窒中不能返出時,可刺激額窒發炎而引起假暈旋病。

(4)診斷主要根據症狀觀察。如在大羊群中普遍有症狀時,可以作屍體剖檢,找出幼蟲,進行確診。

(5)預防根據不同季節鼻蠅的活動規律,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

夏季盡量避免中午放牧。夏季羊舍牆壁常有大批成蟲,初飛時,翅膀軟弱,不太活動,此時可進行捕捉,消滅成蟲;春季注意殺死從羊鼻內噴出的幼蟲,將其殺滅。

(6)治療按照羊鼻蠅幼蟲的具體活動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在羊鼻蠅幼蟲還未鑽人鼻腔深處時:給鼻腔噴人藥液,殺死幼蟲。

將羊仰臥,將頭平放地上,固定不動,將藥液噴人鼻腔20~30毫升。再用同法向另一鼻孔噴射一次。噴射完畢,立即放開,扶羊起立,一般羊起立後打噴嚏,即噴出許多幼蟲。末被噴出的幼蟲也被藥液殺死。治療時期應在秋末羊鼻蠅絕跡時開始,太晚了幼蟲即長大,進入額賣內,藥液就不容易生效了。

怎樣防治腦胞蟲

(1)病原多頭蚴又叫腦胞蟲,是絛蟲的蚴蟲期。狗等肉食動物多頭蚴絛蟲的卵或含卵體節,隨糞便排出體外,羊隨食物或飲水吞人蟲卵後即受感染。卵內的六鉤仔蟲穿透腸粘膜進入血液循環,順血流達全身各部位。只有進人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良好,進入其它部位的不久死亡。六鉤仔蟲人腦後發育成多頭蚴,在大腦上面或兩大腦半球之間發育成成熟的蚴蟲。由於蚴囊的不斷增大,壓迫大腦使大腦機能紊亂,產生一系列病理狀態。

(2)症狀急性的由於大腦感染引起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呼吸加快,有時強烈興奮,有時沉鬱,長時間躺臥等,有的因急性腦膜炎死亡,有的則轉為慢性經過。慢性的表現症狀由蟲體寄生部位決定。可以表現出圓周運動、直線低頭前行、後仰、後退等。

(3)預防羊隻周圍的狗等肉食動物定期驅絛蟲。

(4)治療口服毗唾酮50毫克~70毫克/千克體重。寄生於頭前部腦髓表層的蚴囊可實施手術治療。

如何防治傷口蛆

(1)預防

對各種傷口加強治療和護理,防止蠅子騷擾和產幼蟲。

將清理出的蛆放到強烈的消毒液中殺死,以防繼續發育成蟲,擴大危害。

(2)治療

用鑷子或銳匙除去蠅蛆和腐爛組織,用3%~5%來蘇兒或石炭酸溶液沖洗乾淨,最後用脫脂棉蘸上松節油、四氯化碳或碘溶液填塞傷口。對於包皮腔或陰道前庭也可以用來蘇兒液治療,但濃度應該降低一些。從傷口除去的蠅蛆應加以深埋或焚毀,以免變為成蟲。給傷口塗用薄荷油,可使蠅蛆從傷口迅速掉下,一小時以後即完全無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