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味地黃丸臨床應用發微

宋代醫家錢乙將《金匱要略》腎氣丸減去肉桂、附子,改為六味地黃丸。後世醫家均以滋補腎陰論治。其藥物比例歷代多有爭議,今人張志遠先生認為比較標準者是萬卷樓收藏之《古方配本三》。其藥量:熟地黃500g、山萸肉200g、山藥200g、茯苓50g、牡丹皮50g、澤瀉50g,碾末,水泛成丸。熟的黃第一,山藥、山萸肉次之,三瀉極少,這樣方能突出補陰特色,不會被茯苓、澤瀉利水影響作用,堪稱範例。六味地黃丸作為千古名方,具有廣泛用途。今介紹幾種,權作古方今用。

1.腦萎縮健忘

老年健忘,固腎主骨,腦為髓之海,常從補腎陰入手,師法徐靈胎投六味地黃丸加味。所謂健忘,實際為腦萎縮,由於腦動脈含氧降低,細胞缺少氧,丟三落四,失去了記憶力。有時還伴有頭暈、失眠、四肢酸軟、麻木、自私、多疑、行動緩慢、說話重複無邏輯性,對家人亦缺乏情感,逐漸轉為癡呆。通過益陰補血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使病情得到順化,癥狀遞減。處方為熟地黃300g、山萸肉200g、山藥200g、丹皮50g、茯苓50g、澤瀉50g、遠志200g、菖蒲200g、女貞子100g、枸杞子200g、人蔘100g、當歸100g、丹參100gg,碾末,水泛成丸,每次6~10g,日3服,連用不輟,50天可見功效。

2.耳鳴

耳鳴乃常見疾患,由於耳神經缺乏營養,耳蝸血管阻塞而致,表現聽覺障礙,發生多種怪音,如蟬鳴聲、吹哨聲、波濤聲、嘶嘶聲、亂風聲、蟋蟀聲、搖鈴聲、轟隆聲、重者日夜不止,影響睡眠、工作、接觸外界事物,逐漸聽力下降,鳴久變聾。本症超過1年,調理十分困難,他通過臨床選擇,組成一方,即六味地黃丸加減。計熟地黃15g、山萸肉15g、牡丹皮9g、丹參9g、龍骨30g、石決明30g、牡蠣30g、石菖蒲1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連用30~60天,均能見效,不只控制發展,還可治癒。臨床試驗,對肝陽旺盛、腎陰虧損型,確有戰功。

3.更年期綜合征

對口乾、夜間盜汗、五心煩熱、面紅耳赤、眼乏淚水、老來暴躁、足跟疼痛、圍絕經期綜合征,只要體溫正常,都宜應用,每次7~10g,日2~3服,15~30天為1個療程,有明顯得效果。目前也給予腎虧腰酸、頭昏耳鳴、糖尿病、肺結核、慢性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功效頗好。

註:本文參考文獻《國醫大師張志遠習方心悟》。部分內容來源於本書,如涉及作者版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